首页 理论教育 叙利亚和利比亚为何都是卡扎菲

叙利亚和利比亚为何都是卡扎菲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叙政府军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对首都大马士革郊区的姑塔东区和姑塔西区进行袭击,造成上千人死亡。这次军事行动造成21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1万余人受伤。利比亚民兵武装当天在首都的黎波里国际机场爆发武装冲突,机场被迫关闭。9月1日,民兵武装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亚乱局日益加重。

潮落潮涨,潮退石出。

2013年,埃及、突尼斯在转型路上艰难跋涉,利比亚、也门被内乱搅动面临危机,而叙利亚方面,日内瓦公报难以实施,化武危机甚嚣尘上,军事打击一触即发,局势一度千钧一发。

8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叙政府军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对首都大马士革郊区的姑塔东区和姑塔西区进行袭击,造成上千人死亡

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讲话中说,发生在叙利亚的“化学武器袭击”对美国安全、盟友利益和防扩散努力构成了直接威胁,美国应就此作出反应,对叙利亚目标发动军事打击,美军已经部署到位,随时可以发动打击。

9月12日,在俄方倡议下,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表示,他愿意将叙政府拥有的化学武器交由国际监督,联合国方面同日表示叙利亚已启动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程序。

9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日内瓦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一项框架协议,叙利亚随后表示接受协议。

9月16日,联合国公布化武调查小组报告,证实大马士革姑塔东区存在较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但报告没有说明是哪一方使用了化武。

9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当晚通过一项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的决议,强烈谴责叙境内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要求叙利亚与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和联合国合作消除其化武计划,一触即发的军事打击危机至此开始逐步缓解。

2014年,叙利亚在战乱三周年之后依然动荡,“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致使局势日趋混乱,利比亚民兵武装力量膨胀导致内战加剧,而旷日持久的巴以问题又再度被引爆。

6月10日,伊拉克局势急剧恶化。包括“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内的反政府武装相继占领伊拉克北部重要城市摩苏尔和提克里特,并在全国多地与伊安全部队展开激烈冲突。而美国方面8月8日最终出手,向“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伊拉克北部的目标发动空袭。

7月8日,以色列发动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加沙地带其他武装力量的代号为“护刃行动”的军事行动,在持续50天之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终于在8月26日达成停火协议。这次军事行动造成21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1万余人受伤。

7月13日,利比亚冲突进一步升级。利比亚民兵武装当天在首都的黎波里国际机场爆发武装冲突,机场被迫关闭。在此之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冲突持续,内战隐忧加剧,多国驻利人员相继撤出。8月25日,利比亚国民议会在的黎波里复会,国民代表大会被迫迁至东部小城图卜鲁格,利比亚出现两个国会、两个政府并立的局面。9月1日,民兵武装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亚乱局日益加重。

9月22日,美国五角大楼宣布,美国及其伙伴国已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实施空中打击。自此之后,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的第二战场正式开辟,然而直到目前,“伊斯兰国”声势不减,地区的恐怖势力仍然颇具威胁。

由一个巴掌引发的“蝴蝶效应”至今仍在持续。突尼斯的偶然并非整个中东地区的罪魁祸首,中东地缘政治、宗派矛盾的复杂性是造成整个地区动荡的客观因素,而各国内部积聚已久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问题也导致了突尼斯示范效应的外溢。

当地缘动荡持续加剧之时,各方势力又将如何博弈?



未来需要留白。

革新并不意味着照搬西方式的民主,复兴也并不一定以政权更迭作为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世俗政体与选举政治成为民心所向,民众期待分享变革果实。从经济到民生,由乱及治并不似口号般简单。在尘埃落定之前,留下空白,耐心勾画才是和历史真正告别的开始。

暗中有明,明中有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