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当下,书里人间谈起旅游有概念之种种,人人似乎对旅游都有自己的见解,旅游很火爆或已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一度,我也为能“活出自由”的旅游而神往,但限于金钱和时间之种种因素,终归心动到行动的距离还是遥远。
无心对旅游妄发自己的感慨,但要说,“宅”不一定就完全是闭塞。
《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当今社会通信发达,做到这个稀松平常。但难以料想两千年前的老子为何如此道来。对此,有学者认为,老子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过于看重理性的作用,而我更赞同这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哲学家,老子谈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即在认识上纯任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因为这样做无法深入事物的内部,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而且还会扰乱人的心灵。那么,要认识事物就只有靠内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养,才能领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规律,这句话强调了领悟的作用。而只有知识没有领悟,知识就是机械的堆积,只有领悟后才会进入灵魂和认识。
台湾作家李敖说,他到美国纽约和到台湾家里待着感觉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不出门。一度感到此话十分的黑色幽默,但想想真有同感。李敖说他也旅游,但他是在书里旅游过,很多人去了某地不知道的他却从书里能给他人道原委做解释。
白岩松说:“有时候我就在家里呆着,呆着的时候离世界很近,离生命也很近。”他的话似乎道出了我时常心中有却口中难以言的一种感受。是啊,在熟悉的家待着的时候,能以最舒服的状态安置身心。尤其,当捧起一本书,以自己舒服的姿势偎在被窝或沙发里的时候,文字慢慢带着你让灵魂徜徉,或者累了索性小憩,这一刻心灵回归到婴儿,是那么自然而舒乐,那一刻,你感觉你的生命完全属于你,连整个世界也都属于你。
而现代人常常奔忙到灵魂丢失,这样“宅”着岂不是身心合一的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不认这个死理,唯此一时彼一时心境使然,宅读也挺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