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哉南泥湖

美哉南泥湖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祖上康熙年间自江南迁居于此,《宋氏家谱》记载,自江南居于此,场边有桑一株。屈指算来,这棵古树已逾400年矣,宋氏仁兄在这里已是第十代孙了。我又一次举目远眺,目极处,山势低矮平缓,四周丘陵环抱,哗哗流淌的渠水滋润着两岸的居民,荷塘的高洁俊雅滋养着山的毓秀水的纯净,就勾起了我对江南的记忆。

清晨,沿县城往西20华里,经312国道商南段穿越试马老街,再走七八里水泥路,山不陡渐平缓,水不大却澄澈,四面环山,一渠贯通,白墙灰瓦,鸡犬相闻,好一派幽静……

我是慕荷塘之名来赏花的。前一向听友人说,红庙有一塘莲藕,约百亩,花开正盛,煞是壮美。我便跃跃欲试,耐到周末,交代学画的女儿带上速写本铅笔相机,来到这满目摇翠芳香四溢的池塘。倏忽间,这里的美轮美奂把人惊讶得目瞪口呆。时常于笔端描摹的物象此刻汇聚一处,那神态那高洁那气质那博大怎不让人思绪宁静志怀高远呢,这里的大美只有亲历者才有幸品赏。

在艺术上,我是个唯美主义者。画荷总要枝繁叶茂花瓣丰腴。在这满眼的苍翠里,有羞答答藏于叶影儿只露半面,也有紧闭眼眸凝神静气含苞未放,更有历尽沧桑清风摇落一支飘零。这里还原了自然的本真,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阳光渐渐热辣,寻觅树荫纳凉,就在荷塘边,一农妇赤脚在渠边洗衣,双脚没于水中,我问及水的源头和凿渠年代,只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有之。问蒿草满院的人家去处,说是有钱了去城里居住了。

就在荷塘不远处的农家道场,一棵繁茂的古树映入眼帘,我围着树不停地按着快门,想带走这里的每一片精彩,我是敬畏这棵树的顽强生命力。那蓬勃着的绿绿的叶片下,隐约着伤痕累累的树身,我在揣度行将枯萎的肢体能否支撑那一树墨绿,一声熟悉的问询中止了我对树的估摸,却难以止住对这棵树的探寻。寒暄过后,仍回到树的话题。在我的印象里,这位宋氏仁兄在县城居住,工作之余经营着一个广告部,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前年已转让他人,我不曾问询他现在兼职做什,只从他印堂发亮满面红光还有场院里停放的轿车就知此君混得有模有样万事顺意。谈及这棵树更是口若悬河一脸自豪。这个场院里和对门一溜房舍,加上横亘在眼前那道梁的那边20余户人家计80多户均系宋氏宗亲。祖上康熙年间自江南迁居于此,《宋氏家谱》记载,自江南居于此,场边有桑一株。屈指算来,这棵古树已逾400年矣,宋氏仁兄在这里已是第十代孙了。

我又一次举目远眺,目极处,山势低矮平缓,四周丘陵环抱,哗哗流淌的渠水滋润着两岸的居民,荷塘的高洁俊雅滋养着山的毓秀水的纯净,就勾起了我对江南的记忆。徜徉秦淮河时那一抹夕阳,夜航黄浦江的满目灯火,还有西湖里的碧波荡漾我在这里都能找到影子,是幻觉,我看不像。油然又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无需去寻觅陶令笔下的桃花源,也许你苦苦寻觅的是一记虚幻,却耽搁了欣赏脚下的风景。

镜头和画笔带不走这里的美丽,她美在自然,美得真实。这美属于这一片土地,只有在这片热土上才显出她的美……

在与宋兄交谈中,我铭记这个在秦岭深处距我只有20余里路程能勾起我对江南记忆的美好去处——南泥湖。

原载《陕西工人报》2012.07.30

《商洛日报》2012.08.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