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哉,中南海

美哉,中南海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随着参观的人流,来到了心仪已久的中南海。中南海与北海一起,被老北京称为“三海”,又名“太液池”。沿海边长堤,过汉白玉抚栏的三孔桥,便是中南海的精髓——瀛台。瀛台四面环水,在中南海里别具一格。岛上,绿色葱茏,花木扶疏,被乾隆帝称为“海上蓬莱”。中南海是美的,她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中南海,只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美丽祖国的一个缩影。

美哉,中南海

每每经过北京西长安大街的新华门前,总会投去深情的一瞥。那巍然竖立的两层门楼,丹柱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宛若雕塑般的卫士,纹丝不动,给人神圣庄严之美感。门后彤红的照壁上,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的镏金大字,熠熠闪光。内心充满了神往,里面是怎样的如诗如画的境地?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随着参观的人流,来到了心仪已久的中南海。中南海与北海一起,被老北京称为“三海”,又名“太液池”。始建于辽金,历经元朝,明朝清朝,为历代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场所,是首都的“心脏”。踏进中南海的瞬间,即被那风情别致的景色迷住了。但见宝塔形的青松,枝干苍劲的柏树,分立于岸边,路边。那五色的鲜花,在茵茵草坪的映衬下,显得妩媚动人。一座四方端庄的凉亭,映入眼帘,乾隆帝手书的“流水音”匾额高悬其间。走进一看,亭内地面有“流水九曲”,传说是仿古代“曲水流觞”的习俗而建。当年有飞瀑从假山降下,想必流经九曲,会弹奏出潺潺的琴瑟之音。

当然,最令人神往的应是丰泽园了。丰泽园建于康熙年间,为清代皇帝举行“演耕”仪式的场所。园门立着六根赤红的木柱,走进大门,宽敞的院落北面便是古色古香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颐年堂了,那敞开的玻璃大门里,但见一圈白色的沙发,这里曾是中央领导议论国事和会见外宾的重要场所。而紧邻的菊香书屋,则是毛主席的住所。里面,一面墙壁上,立着一排书柜,线装书中还夹着白纸条,床上的一侧,雪白的床单旁同样还是书,小方桌上,一只普通的茶杯,一支红蓝铅笔,一摞待阅的文件。毛主席的住所,可以说,是办公室的延伸。毛主席的俭朴生活,给人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

游静谷园,赏连理柏,观怀仁堂,中南海内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真令人目不暇接。沿海边长堤,过汉白玉抚栏的三孔桥,便是中南海的精髓——瀛台。瀛台四面环水,在中南海里别具一格。瀛台于康熙年间扩建,岛上建筑自北而南,依次为翔銮阁,涵元殿,香展殿,最南面迎水而立的是迎熏亭。岛上,绿色葱茏,花木扶疏,被乾隆帝称为“海上蓬莱”。岛上的主体建筑,华美精致,自不待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构思布局,独具匠心,峰回路转,出人意料。假山,幽径,灌木,花卉,一切布置都显得恰到好处。就连那些点缀性的建筑,红柱黄瓦,耸立在绿色树丛中,轻风飘起,树影婆娑,时隐时现,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八音克谐,明春楼,禼鱼亭等,无不各具特色,风姿绰约。真是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漫步在瀛台的小径上,看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碧绿丛中,望中南海外的京城高楼错落。古典和现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体现。在南端,玻璃塔式的迎熏亭内,那历经沧桑,饱经风雨的木化石,又令人思绪飘逸。木化石,它昂然向上,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变迁。新中国的成立,也许使木化石感到了欣慰;改革开放的发展,也许使木化石感到了振奋。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木化石将见证中华民族的美好前程。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中南海是美的,她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创造这些美的是普通而又睿智的劳动人民,而推动历史发展的也是普通而又伟大的劳动人民。中南海,只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美丽祖国的一个缩影。

美哉,中南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