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奖助学金那些事儿,你中了哪一箭

评奖助学金那些事儿,你中了哪一箭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查表格的负责人对此表示无奈。还有同学粗略计算了多个奖助学金加身后的金额,金额总额居然超过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本报记者 马玉萍 殷婷婷 陈厦华 林选江

2013年初新学期伊始,我校就出台了新的《北方民族大学本预科生奖助学金评定办法(试行)》。9月底,本年度全校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基本结束,新办法第一次试行的效果如何?本报记者以同学反映的若干有价值问题作为线索,展开了走访调查。

记者首先在图书馆做了200份现场问卷调查,从同学们直接反映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评选过程不公平;2.德育分比重较大,加分过程不透明;3.申请过程繁琐、反复。下面就几个典型案例做深度解析,为尊重、保护当事人,本报特用化名。

评定小组举手无效,票少同学后来居上?

有同学向本报记者反映,班上评定后的助学金获得者名单和最后在班级群里面公布的名单有出入,该同学在班上评的时候是一等,到结果公布时却变成了二等,而有些是二等的人最后却上升为了一等。他怀疑班长和班主任在后期“动了手脚”。

该班班长王宇(化名)说:“我仅仅只是起到一个公证的作用,我把同学们评议的结果最终名单交给班主任,最后的名单定夺由我班班主任决定。但是为了把奖助学金这块蛋糕分得更均匀,兼顾公平,尽量不让奖助学金兼得,比如有同学得了国家奖学金,但家庭的确贫困,也进入了学校的贫困信息库,按照贫困条件可以得国家一等助学金,但是为了照顾更多人的利益,就只评得三等助学金。”

该班班主任说:“结果由评定小组评定,我在这个评定过程中起监督作用,自己只是把最后一些不合适的人给调整一下。评定助学金的时候自己严格按照当初建立信息库的名单执行,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从书面上看,还是比较了解。助学金要评给学习优秀、家庭贫困的学生,有些同学家庭很困难,但是在班上的影响极坏,就不允许他得到一等,助学金也是要秉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评定,为了兼顾公平,也不允许让同学每年连拿一等助学金。所以我在评定小组评定的结果的基础上,按照我班实际情况做出了调整。”

表格要求反复修改,打印长龙举步维艰

学生处表示:学校前后发的关于表格填写要求的通知是一致的。这次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开始以前,学校把各学院辅导员老师请到一起,对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要求做了细致充分地介绍和规定,但是因为在各个学院执行的过程中,学生对规定内容吸收有偏差,在填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表格反复修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待此事一点都不认真,有同学表格里出现错别字,有好几个同学填的申请理由一模一样,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特长和申请理由,怎么能一样呢?”审查表格的负责人对此表示无奈。此外,我们也不能排除学院辅导员老师在传达填写表格细则和把关上没有做到国家民委的要求,没有将要求传达到位。谁来对此负责?只能是学院和学生们的各自反思。

学生处告诉记者,之所以今年如此注重表格细节,是因为去年国家民委在成都召开的国家奖助学金会议上,专门下发了一个关于评选过程和评选表格的细则,对一些内容做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表格格式、申请理由等,都做了仔细的说明,“望学校在评审过程中严格执行,不符合规定者,取消评选资格”。

“我们真的不希望个别同学因为表格的问题,而被取消了得奖资格,注重细节是为他们负责。”负责审核表格的老师告诉记者。

白纸黑字排名靠前,评奖或因投票落榜?

评定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各学院遵从学校文件规定,各班级选定18名学生代表组成评定小组,对奖助学金的申请者举手表决。有同学拿着下载打印好的总成绩单(年度学习成绩加年度德育综合结果)说:“我在最后排名中符合校级一等奖学金的要求,白纸黑字,不明白为什么评定小组举手表决的结果是我只能拿校级三等奖学金?奖学金的评定为什么不客观按照成绩排名来取次,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人去主观评判?”

对这个问题,该学院辅导员给的回答是:“奖助学金的评定是以成绩作为参考标准之一,学习成绩达标的同学,还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符合要求,这个要求的评判交给每个班级的学生代表,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同学不举手则说明这位同学在团结班级,为人处世方面不尽如人意,把奖学金颁发给这样的人就违背了学校培养全方位优秀人才的初衷。”

奖助学金投票决定的办法,学校有良好的初衷,目的是选出最适合得到奖励的同学。一分为二来说,评定助学金等级的时候,由同学参考评论学生信息库和家庭贫困证明等资料,综合考虑全班同学贫困程度,再举手投票,把宝贵一票投给最需要帮助的同学本无可厚非。但是,评定奖学金等级的时候,各学院的最终成绩单本身已包含了该同学全年的学科成绩和德育成绩,按照排名本该一锤敲定,无需再投票,在成绩单外的主观投票并没有统一标准,影响得票率的更多的是人情,这就造成了在客观的成绩之后的不客观评判,那么同学们一年下来辛辛苦苦地学习和实践,却抵不过拉拢同学最后一分钟的举手示意,这的确是个问题。奖学金评定该不该投票?这问题留给亲爱的读者你来谈。

一碗水端平,举贤不避亲

也有同学反映:“学院公布的奖助学金奖项,名目众多,尤其是社会类奖助学金,但是从来没有听班委说过这些社会类奖助学金名额怎么争取,更没有公开评选。”那么各学院的社会类奖助学金到底花落谁家了呢?记者参考了去年某学院社会类奖助学金的获奖名单,发现社会类奖助学金大多颁发给了学院的学生会干部,甚至有些干部一个人拿了一个社会类的奖学金和一个社会类的助学金。还有同学粗略计算了多个奖助学金加身后的金额,金额总额居然超过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就部分学生反映的学生会成员私下为自己谋取奖助学金名额一说,记者走访了几个学院学生会相关部门及辅导员办公室。某学院辅导员王红(化名)坦然告诉记者:“的确有同学向我反映过这一问题。”经过审核名单后,王老师发现,自己学院高奖金的名额里没有一个学生会成员,所有奖助学金名额里,学生会成员所占比例也不多。由此,他也希望学生会成员努力工作的同时好好学习,积极争取奖助学金名额。

微评奖助学金评定办法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对人才衡量方式的变化,这正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新要求:掌握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是不够的,还应做到“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这三点的统一,才是一个授予奖励而无愧于四方的优秀大学生。

大学时光转眼即逝,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将要带着简历接受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挑选。现在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不管申请程序多么繁杂,评选结果多么不尽如人意,一切困难都是对未来竞争的提前训练和预演,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克服困难才是正确选择。有的同学评选失利,他们把原因归咎于评选标准不合理、评委不公、竞争对象虚报造假之类,这是非常消极的思维方式,参加评选是为了肯定自己,荣誉和利益只是一时光鲜,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把握当下,赢在未来。因为今天在校园里拿了奖的优胜者,不一定当之无愧。

新事物的产生必有其发展完善的过程,“新评定办法”出现细微漏洞在所难免,何况上述问题也多为陈年顽疾,不可能毫无争议。在调查中记者也发现,一些学院的评定工作公开透明,准确无误,出现瑕疵的毕竟是少数。相信学校定会查缺补漏,逐步完善奖助学金的评定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