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卖油条、烧饼、稀饭、花卷,中午是炒饼、包子、馄饨、饺子、馅饼。如果有端着烫手馄饨的人急着找座位,肯定是“单枪匹马”。那时的馄饨货真价实,汤是大骨头熬的。大的这边一碗碗下馄饨。西四有个著名的小吃店,那个店很大,汇集了老北京叫得上名字的小吃。一推开小吃店的门,各种声响一下迎面扑来,占座的,找人的,叫号的,找零的,人声鼎沸。曾经有个男同学分到西四小吃店,他不去,宁愿当兵。
吟 秋
过去的小吃店门面不大,简单破旧,砖地灰墙,几张木头桌子、小方凳。早上卖油条、烧饼、稀饭、花卷,中午是炒饼、包子、馄饨、饺子、馅饼。
小吃店服务员少,顾客按服务员的指令到“收费口”排队交钱,然后拿个写着食品名称的小木头牌牌到“取货口”端食物。最好两个人一起吃饭,一人拿食物,一人找座位。如果有端着烫手馄饨的人急着找座位,肯定是“单枪匹马”。
那时的馄饨货真价实,汤是大骨头熬的。一口大锅三分之一处用铁箅子隔开。小的那边是几大块棒骨,翻滚着,汤已经沸成乳白色,香气熏得人迈不动步子。大的这边一碗碗下馄饨。馅是肉、葱,各种调料打出“劲儿”来,汤碗里冬菜、紫菜、虾皮,敬业地放足,每碗十个馄饨,热腾腾地端着,心里、手里、嘴里全都是满足,不过一毛钱。
西四有个著名的小吃店,那个店很大,汇集了老北京叫得上名字的小吃。因为地段儿好,逛完西单的人总要找地方吃饭。一推开小吃店的门,各种声响一下迎面扑来,占座的,找人的,叫号的,找零的,人声鼎沸。人没法踏踏实实吃饭,每个椅子后面都有人等座。曾经有个男同学分到西四小吃店,他不去,宁愿当兵。同学们都很遗憾,总觉得如果他在那儿,“我们可以不排队吧,油饼还可以挑大的吧”。
小吃店离我们近,好像家里的“后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