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穿戴分年代

穿戴分年代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的扮相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到“文革”时期更是高度一致了。“文革”前,如果有人在衣袋里插一支钢笔,那他一定是有点文化的。“文革”前的干部一般穿中山装和干部装。农村的年轻人喜欢穿背心,或穿一种短袖的圆领衫。所以,那时满街都是穿背心而背心又印了各式字样的青年人、中年人。“文革”时期的服装就更单一了。有些胖人,也扎武装带,圆乎乎的肚子加上一条武装带,就像一幅流动的幽默漫画。

朱仲南

三十多年前,从扮相上辨别人的身份,比现在容易多了。那时的扮相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到“文革”时期更是高度一致了。

“文革”前,如果有人在衣袋里插一支钢笔,那他一定是有点文化的。没有文化的人是不会这样的,因为他用不上,犯不着浪费一个月的口粮钱。

“文革”前的干部一般穿中山装和干部装。路上见到穿这些衣服的,十有八九是干部。工人、农民、小商贩等都不会穿这种衣服,谁要是穿了,别人就会从他的衣着上分析他的思想动机,搞得事情十分复杂,干脆干哪行穿哪行,少惹麻烦。

工人穿什么?都穿工装,即工作服,左上角写上什么工厂,很好看。什么什么厂也有区分,街道办的厂,一般就不写了,免得人家不好分辨,而且跟大厂一比,矮了一截。大厂就不同,你是炼钢厂的、造船厂的、纺织厂的、军工厂的,那就威风,青年工人骑上自行车,一件不扣衣扣的工装迎风飘荡,像扬起的风帆,很洒脱。

农民穿什么?稍微杂乱一些。老的穿三折或两折一包的裤子,不用皮带扣的,腰围宽大无比,裤腿也宽,穿裤的时候一折、二折、三折,然后一包,跑一千米都掉不下来。城里有的年轻人很纳闷,说为什么农村的老伯喜欢这种裤子。农村老人说:“全世界最好的就是这种裤子。你看,要是生产队分口粮,忘了带米袋,脱下裤子两只裤脚一扎,可以装上一百斤。”这当然是笑话,主要是图舒服。

农村的年轻人喜欢穿背心,或穿一种短袖的圆领衫。穿背心最时兴了,在背心的前面印上“民兵”或“某某公社”等字样,背后又印上“5”,这很容易让人认为他是球队的队员。

那时候在背心上印字像今天印名片一样,不管你是什么单位、什么学校,都去印,即使不打球的人,也去印。所以,那时满街都是穿背心而背心又印了各式字样的青年人、中年人。你如果不穿背心,就会给人一种“老了”的印象,穿背心成为当时一种社会潮流。那时有的老人也不甘示弱,穿印上字的背心,不清楚是穿儿子的还是自己印上去的,反正古古怪怪的。

“文革”时期的服装就更单一了。全中国就三种颜色,蓝、白、黑,后来风行军装,就多了一种草绿。不管做什么衣服,就这三四种颜色,似乎穿这几种颜色的衣服,人的思想作风才叫正派。如果你穿上一件花哨点的衣服,就有可能被认为思想作风有问题。那时候理发也很讲究,头发越短越革命,你留分头,或大背头,那就麻烦了,你恐怕要自找苦吃了,一开“斗私批修”的会,就得从“头”说起了。

那时候,有句话特流行,叫做“七亿人民七亿兵”,人人都愿意穿军装。有一阵子时兴武装带,城里的学生几乎都捣鼓过那种土制作:自己翻砂,自己买人造革,自己熔炼铜或铝,制作出的武装带像模像样,不管穿什么衣服,都扎上武装带,人也就“武装”起来了。有些胖人,也扎武装带,圆乎乎的肚子加上一条武装带,就像一幅流动的幽默漫画。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男女的分辨只能看头发。因为衣服的颜色一样,款式也差不多,用的用品,如背的书包、打的伞、穿的雨衣等,也几乎都一模一样,很难据此分辨男女。

那时候,自行车还是个稀罕物,买得起的人不多。别人一看你骑的自行车,就知道你的家庭情况是哪一层次的。如果你骑一辆凤凰26寸车,别人就知道这家是比较富裕的,而且家务活不多。因为26寸车车架小,载重不多,只有比较洒脱的家庭才买。一看你骑凤凰28寸,便知道这家同样比较富裕,也有一定的身份,但比较务实,因28寸有大车架,可以载较重的东西。要知道,那时候载人去哪里,没有“的士”,没有什么车,家里有辆自行车,就像现在有“奔驰”、“宝马”汽车,不仅方便,还能显示家庭实力。

总之,那年代辨识人很容易,看你用什么,穿什么,骑个什么车,戴个什么表,就可以知道你的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