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彦和安居养病

陈彦和安居养病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转来转去,转到民国初年,最后几乎成为陈伯严(三立)独享盛名的局面了。伯严不但在当时政治上清流派之中是专门作诗出名的,他的儿子个个都是人材,也同样的出名。笔者今天所谈的,却是老五陈彦和(隆恪)先生。人民政府查出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墓,已经加以保护了。人民政府又照顾了他的生活。这一种病,原于膀胱里生有积石。年高体弱不宜再动手术,因之只好全仗药物治疗。他由于有了政府的照顾,便可以安心养病。

晚清中国的诗坛,是各色各样的派别都有的。有极力吸收新事物入诗的黄公度(遵宪),有取经于龚定庵(自珍)而更加奇怪的谭复生(嗣同),还有“宋骨唐面”的梁节庵(鼎芬),和死守六朝的王壬秋(闿运),更有独往独来成为“同光体”中主流的范肯堂(当世)。这些人物多得不可胜数。但历史的车轮是不容情的。它转来转去,转到民国初年,最后几乎成为陈伯严(三立)独享盛名的局面了。

伯严不但在当时政治上清流派之中是专门作诗出名的,他的儿子个个都是人材,也同样的出名。他的大儿子是已故的诗人画家兼金石家的陈师曾(衡恪),他的小儿子是以著“海外缤纷录”出名的小说家陈登恪。而现在享有国际声誉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则是他的第三个儿子。笔者今天所谈的,却是老五陈彦和(隆恪)先生。

彦和先生生平不爱有惊人的表现。他因此是无“赫赫之名”的。但他这人却是一位沉潜踏实的读书人。他喜欢作诗,虽然也是走的他父亲一路,不过更为平易近人。他性情和气,从不急切,说话声音很低,语调也慢。谈到年纪,他今年也是六十开外的人了。

尽管他不着急,但也踫到过急事。伯严先生的墓是在杭州西湖边上的。他忽然听说父亲的墓地需要迁葬,这一急非同小可。不仅因为迁葬不易,并且因为当时造墓是很费了事的。那墓用混凝土筑得又深又大,整个墓不啻是一个大整体的球。单单将混凝土打开,已是一件极烦麻的事。但,他急还不曾急得完,忽然又有好消息来了。人民政府查出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墓,已经加以保护了。而他本人呢?人民政府又照顾了他的生活。

他本来有小便出血的旧病。这一种病,原于膀胱里生有积石。因此需要开刀。多年前他已经开过刀了。开刀之后,病又渐生。年高体弱不宜再动手术,因之只好全仗药物治疗。他由于有了政府的照顾,便可以安心养病。在安乐椅上,精神好的时候还作作诗。

他和他的夫人带了一个女儿住在上海。地在北区一条清静的路上,外边几乎靠到农家,里边院子里栽了一些花木。去年被寒流冻坏了的大株夹竹桃,今年又出了青叶。他很喜欢,常常指给客人看,说是明年总可以再开花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