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谢麟口述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谢麟口述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老教师,谢老先生的一生是勤恳、奋斗的一生。参加工作几十年来,谢老先生从来不挑剔工作岗位,总是欣然接受组织安排,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由于年迈,谈及往事,谢老有太多难言之隐,历经艰辛,却不愿吐露半点不幸。谢老晚年失聪,命途多舛,多年仅与报纸、电视为伴,却饱含一颗豁达之心,不禁令人心生敬意。

谢麟老先生一生作风尚朴,放眼望去,他的家中仅有零星散落的几件刻有岁月烙印的“陈旧”——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副眼镜、一个放大镜、一台老式电视机……走近一看,一位双鬓白发的老者安静地坐在桌旁,戴着眼镜,手里拿着放大镜,很吃力地看着报纸,桌上还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近期的报纸。尽管身体每况愈下,多年不曾出门,谢老先生却一直坚持通过报纸和电视关注社会、了解世界,其言谈中所透露出来的知识之博、见闻之广、思维之阔实在令人钦佩。

作为一名老教师,谢老先生的一生是勤恳、奋斗的一生。参加工作几十年来,谢老先生从来不挑剔工作岗位,总是欣然接受组织安排,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与学生相处中,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理念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作为一名党员,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着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政治坚定,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原则性强,作风扎实,为人正派。退休后,依然始终关心着党,关心着教育,关心着西南大学的发展,关心着新一代青年学子的成长。

谢老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左传》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不朽论断,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他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谢老先生强调做人为先,他终身践行着《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精神,主张做学问之前要先学做人,而德行修养又是重中之重。谢老先生一生秉持诚实、正直的人生态度,敢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坦诚地公诸世、见诸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但谢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敏锐的判断力,尤其是在大是大非取舍上能握好尺度,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仰。他的一生光明正大、心地坦然,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把集体利益摆在首位。

谢老以清代学者陈廷敬之言“与其言而不行,宁行而不言”“欲知其人,观其行而已”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做行动的巨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实干家,拒绝空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他都是认准目标并身体力行,脚踏实地,极富实干精神和吃苦精神,不断地为社会,尤其是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谢老先生也是一位有心人,他实干的同时也讲求实效,始终认为有心又有力才能办好事。

除了顶天立地做人,光明磊落做事,谢老先生还有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教育学本质上就是一门教人做人的学问,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要求教育研究人员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样所言所述方能使人信服。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谢老先生十分注重知识积累,他有良好的记录习惯,无论是新知识,还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他都会用笔记下,并形成自己著书立说的灵感之源。此外,谢老先生坚信做研究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他在求学时就学会了跳出教育看教育,广泛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不断从多维学科视野中探索出新知识。总之,谢老先生做学问树立的是扎扎实实、严谨求实的学风,他有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勇气,有不求浮名、志存高远的胸怀,更有不畏艰险、甘于清贫的毅力,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在学术领域有所造诣。

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辩证统一。谢老用毕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正直坦诚做人,踏实用心行事,严谨求实做学问,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由于年迈,谈及往事,谢老有太多难言之隐,历经艰辛,却不愿吐露半点不幸。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他有太多想表达,却不知与何人说。谢老晚年失聪,命途多舛,多年仅与报纸、电视为伴,却饱含一颗豁达之心,不禁令人心生敬意。

(教育学部研究生2014级学生党员志愿者吴虑采访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