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诚,永不褪色;信念,永放光芒

真诚,永不褪色;信念,永放光芒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林老师重振了整个系的精神风貌的大旗。主持就业工作是林老师的工作范畴,因此林老师对分配方案有一定的决定权。毕业后同学们依然保持频繁的联络,每当大学同学聚会时,便会畅聊大学期间的日常生活,林老师自然而然高居话题宝座。学生入党,林老师严格把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群众座谈会。

(中南大学原资开系 政治辅导员 采矿87级 钱介文)

夜色正在降临,从窗口望去,楼底下街道路面的颜色开始变深,一张小木桌在树丛的掩映下越来越苍白,四周的人影也更加模糊不清。当我转而专注于内心感受,漫游于如烟的往事之时,干涸的心灵企图从岁月的深井里打捞出一瓢清澈的水。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飘然而至。先是素朴的棉麻衣裳,微微蓬起的白发,而后慢慢转过脸来,细边框眼镜,目光如炬,真诚的笑容,正是林韵玲老师。像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午后,勤劳的母亲们把整个冬天积压箱底的衣裳一股脑倾倒出来,一一件摊开、晾晒,那花花绿绿的衣裳缀满衣杆,在微风里飘飞。如今往事一件件浮出水面,就像诗,既形象,又完整。关于林老师的记忆片段一节节涌现,记忆就这样裹挟着我,慢慢走向深处……

林老师是真正地热爱她的学生,热爱学生工作。林老师能够叫出几乎所有在校学生的名字,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学生都感到十分温暖与感动。她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谈心,采矿系住宿在十舍的学生们常常在晚上熄灯后看到林老师匆匆离开的身影,然而早上的起床铃刚刚敲响,林老师却又精神百倍地等待在我们的宿舍楼下了。睡懒觉的人自然难逃“惩罚”,我就有过多次睡懒觉被林老师揭被子的亲身经历。源于热爱,林老师对工作时常表现出一种狂热与常人难以企及的决断力,我们系的学生工作在全校范围内都很有影响,比如军民共建活动、欢送毕业生晚会等都逐渐打出了名号;而全校评比性活动像校运动会、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中,虽然我们的自然条件不如别的系,但在林老师的指挥下,也取得了难以想像的成功;即便是我系劣势极为明显的全校统考(当年学校本科教育像高等数学、马列原理、英语、计算机、机械制图、普通物理等实行全校统一考试,全校按班级、院系考核排名,我系学生的入校分数相对较低),在林老师的严格督促下,也捷报频传。如此一来,便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士气,学生们学习的风气渐浓,参加各种活动也情绪高昂、不甘人后。可以说,林老师重振了整个系的精神风貌的大旗。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一心求学的时光早已远去,我几乎确信,此生再难遇见一位如此优秀的老师。她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她的正直无私,曾令人动容,如今已然在我心中烙上深深的印痕。可以说,那些美好的品质已经成为我为人处世中无形的一块界碑,一个隐形的参照物,一块永远擦拭如新的镜子,迫使我时时揽镜自照,自窥得失。

大学求学的那些年,迥异于现今的情形,学生的就业大部分仍是毕业分配,仅有最后几年开始逐渐向学生自主择业过渡。主持就业工作是林老师的工作范畴,因此林老师对分配方案有一定的决定权。可是,权力并没有被滥用,正相反,她主持下的方案永远是最令学生信服的。她出台的方案透明,决策公开,坚决拒绝暗箱操作。采矿系从学生生源来说,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而且许多还是农村中相对困难的那一部分,毕业分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学生们对利益和得失自然更为敏感。林老师自然不负众望,她自始至终坚持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问题,比如学生入党、奖学金评定、干部选拔等都有明确的方法与标准参照体系,且对所有人公开,大家均可一目了然。这样做一方面给所有学生立了一个标杆,让他们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另一方面,整个系风清气正。正风肃纪,一直是林老师工作的重心,正因为此,林老师在众人中树立了如此高的威信。

毕业后同学们依然保持频繁的联络,每当大学同学聚会时,便会畅聊大学期间的日常生活,林老师自然而然高居话题宝座。每每忆起林老师,同学们心底皆肃然起敬,就是曾受过林老师批评、处分的同学也坦言感激林老师当初的良苦用心。我先做林老师的学生,再在她手下做辅导员,与林老师交往这么多年,从来不曾听她发过牢骚,每每批评人时也是微微笑着。她是一个和蔼的长者,内心广博,情感深邃,这种德行,这份修行,迄今为止我都望尘莫及。生活中的林老师崇尚朴实,一切从简,绝不陷入累赘的繁文缛节,她也经常倡导我们追求简朴,摒弃旺盛的虚荣心。这份智慧源于她数年来经历过的人生风风雨雨,明白了唯有洗尽生活铅华,才能获得无华的本真。素朴、遵循内心的真实,这份智慧我将受益终生。

在我心中,林老师是一位信仰的守望者,如同牧羊人日复一日看守着她的羊群。我做学生时(1987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交锋特别激烈的时代。面对现实的诸多诱惑,面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凸显的一些棘手难题,一些老师放弃了原则,放弃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立场,随波逐流,一味迎合社会现状,迎合学生的口味,导致许多工作变成了走过场,成了一种虚伪的形式。而林老师却敢于说不,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政治信仰,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因此我系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有一个正确的信念导向。仅举一例证明: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中,林老师总是严格把关,宁缺勿滥。学生若想成为预备党员,必须是思想过关,学习成绩过硬。学生入党,林老师严格把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群众座谈会。群众座谈会的目的是了解、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平时表现。如果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平时表现反映不佳,群众意见就会集中反馈给本人,党组织或是专门的培养人就会结合座谈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积极分子分析认识,改进提高,没有群众的拥护,学生是不可能入党的,组织的认可必须先是群众的认可。我是学生时代在林老师的采矿系党总支部入党的,我至今还记得支部对我群众座谈会的意见反馈,组织对我的批评、剖析。于我而言,那严苛程度无异于一场触及灵魂的洗礼。

林老师的这份坚守让她的学生收获颇丰,我们系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靠努力、凭实力,以自己的真诚付出来收获,而不是走歪门邪道,长期的坚持形成了我们系良好的系风;学生们走向社会后也以踏实、勤奋、专业的作风在单位迅速立足;尤其是我系的学生党员在用人单位反映好,成长快,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在我们有色系统的许多用人单位逐渐形成了口碑;我们作为林老师的部下,我们也历练得有鲜明的林老师特色,在辅导员转岗过程中,采矿系的辅导员也因良好的素养,成了学校各机关部门的“抢手货”。——这就是林老师带出的队伍,这就是林老师教育思想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坚守是孤独的,但坚守带来的是丰收的喜悦,是硕果累累的幸福。

那时,许多同学称呼林老师叫做林马列,就是现在同学们之间交流时,也还用这样的称谓。那个年代,这样称呼有对林老师为人正直公道的敬意,其中又含有一点点的对林老师严厉要求学生的抱怨。但是在今天,我能感受到,同学们的这种称谓饱含了对当年林老师那份坚守的怀念、感激与敬佩。

教育是什么?林老师告诉我:教育是一个直达人们灵魂的活动,教育就是将理想、信念内化为涵养,再通过实际行动物化,最后停驻在受教育者的心灵上。我深以为然,并将这份信念珍藏于心。

2014年林老师辞世的噩耗传来,我和几个大学同学相约成行,从祖国的天南海北赶去赴林老师最后的“约”。我们来到长沙林老师的家中,在灵前久久地悼念。她的一生静寂如水,却又大放异彩。我想送一副挽联:“真诚,永不褪色;信念,永放光芒。”彼时,哀悼与思念占据我的身心,望着林老师的遗像,喉头几度哽咽。

不知何时刮起了大风,一个盆栽被倾覆在地,瓷片碎裂的声音惊醒了我,将沉溺在回忆中的我拉回现实。在月亮升起之后,我怀着孤寂与思念,举头仰望她——那轮当空皓月,抑或是她——已逝去的亲爱的林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