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稼轩词新探索》序

《稼轩词新探索》序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何况,现存辛氏之遗,除了《稼轩集》之外,就只有稼轩墓了,墓亦在铅山之陈家寨,距瓢泉不过十里之遥。近十多年中,我们先后三次联合中国李清照辛弃疾研究会、中国诗词学会等单位,举办了辛弃疾学术研讨会,张玉奇教授、程继红教授先后出版了《稼轩词艺术探胜》《辛弃疾接受史》等专著,创办了辛弃疾研究专业网站,《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开辟了辛弃疾研究专栏。

八百年前的南宋时代,一代英豪辛弃疾被迫闲居上饶,远离了敌骑硝烟烽火,听不见遗民吞声痛哭,报国无门,英雄老去,一腔悲愤,化作辞章。八百年后的今天,国际国内的一百多位学者专家聚会上饶,缅怀英雄,凭吊先贤,辨章学术,考论词章,亦可谓盛矣。

上饶是闽浙赣三省交通的枢纽。尤其在南宋时,因都城在临安,上饶就是官员们进出朝廷的门户。同时,上饶离临安不远不近,又是官员们进退出处的极好场所。曾几曾隐于城北之茶山寺,韩元吉则隐于城郊之南岩。所以,辛弃疾也看中了这里的山清水秀,在淳熙八年冬(1181),因谏官弹劾被罢官落职后,他便在上饶城北的带湖居住下来。这是他北来后的第二个家乡,他的晚年从落职到开禧三年(1207)逝世的二十六年中,有十四年居带湖,有十二年居上饶下属的铅山县之瓢泉。他的后半生与信州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稼轩集》今存词629首,而作于带湖和瓢泉的词作就达350多首,其余作年莫考的125首、两浙铅山的21首、补遗31首中,都还有不少是在带湖和瓢泉所作,剩下仅江淮两湖71首,七闽32首,不过六分之一。所以,即以辛弃疾的一生创作而言,亦可见其主体成果都是在上饶发生的。更何况,现存辛氏之遗,除了《稼轩集》之外,就只有稼轩墓了,墓亦在铅山之陈家寨,距瓢泉不过十里之遥。辛氏后人,虽历二十余代,其散居四海者有之,而家谱犹有存焉。正因为有这些地方历史资源,上饶师院中文系历来都责无旁贷地发起和举办学术会,把辛弃疾和辛词研究作为主要的学术方向。

上饶师院是1958年创办、2000年升格的本科院校,2005年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2006年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批准为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辛弃疾研究便是该学科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十多年中,我们先后三次联合中国李清照辛弃疾研究会、中国诗词学会等单位,举办了辛弃疾学术研讨会,张玉奇教授、程继红教授先后出版了《稼轩词艺术探胜》《辛弃疾接受史》等专著,创办了辛弃疾研究专业网站,《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开辟了辛弃疾研究专栏。“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辛弃疾虽然出生于山东济南,但从他24岁生擒叛徒张安国长驱之宋,他那沦陷区的家乡就再也没有能回去过。他失去了历代祖居之家,上饶就是他的家。作为上饶市唯一的地方高校,我们做东,我们发起或承办辛会,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希望、也有信心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这里建成辛弃疾研究中心。

这次学术会收到的论文较多,有很多质量很高,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博士,多有创新之见,经我们细心挑选审读,多已入编。但终因篇幅所限,未能全部付梓,遗珠之叹,亦所未免。

是为序。

(2006年12月于上饶师院芳润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