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说的变迁

解说的变迁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这里不想去论说现代科学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只想就中央电视台两代体育解说员的差异来谈一谈其中的文化结构和精神取向。两代人的解说风格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对此也有一些议论和评说。比如这几年黄健翔解说风格的受宠,很大程度上与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屡屡受挫有关。而宋世雄式的激越、高亢更适宜解说那些中国队过关斩将夺魁的比赛。

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体育节目的现场直播,虽不能影响一场竞技的质量或胜负,但它却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场直播从最初的广播解说,到现在的卫星电视直播,从声音同步到音像的同步,使远在万里之外的球场“搬”到了家中,更是现代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具体写照。笔者这里不想去论说现代科学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只想就中央电视台两代体育解说员的差异来谈一谈其中的文化结构和精神取向。

中央电视台的体育主持人(或解说员)大约可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以宋世雄为代表的语言流,另一种就是以黄健翔为代表的理性流,前者还包括孙正平、韩乔生,后者似乎还有张斌和资历老一些的师旭平。以宋世雄为代表的语言流,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已经蔚为大观,其口吻和语速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而黄健翔的理性流,则是这几年,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开播以后才慢慢形成的解说新流派,并慢慢开始与宋氏流抗衡。两代人的解说风格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对此也有一些议论和评说。

体育解说最早源于广播,广播解说员的特点就是要有充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捷的语言反应速度,因为广播面对的对象是听众,听众是要借助声音来想象比赛的画面和场景的。广播的解说就是说,就是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讲,宋氏流的创立是成功的甚至是完美的,因为以宋世雄为代表的解说员,他们都能以超出常人的语速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比赛场上最大的信息量。现在曾经有人嫌老宋和小韩、小孙的嗓音过于尖厉,殊不知这是多年“寒窗苦”练就而成的,因为如果当年老宋也按今天黄健翔的语速去解说比赛的话,不仅跟不上比赛的节奏,还会遗漏很多的信息量,甚至连比赛的内容也难以全部传送到听众那里。而语言学最基本的常识告诉我们,嗓音的粗细往往与发音的频率有关。而以黄健翔为代表的理性流可以说建立在观众的基础上,因为今日的听众对象已不是当初两眼一抹黑怀抱收音机,而是与解说员同时看到电视画面,可以说他们不是听众,而是读者,在读体育比赛这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因而电视的解说员要担当的不能只是一个转述者,而是评论家的角色。你的解说要夹叙夹议,要更能传达球场以外的信息,来充实和丰富那些电视机前“读者”的“阅读”需求量。简单地说,理性流就是分析流,要分析战术,分析队员,分析气候,分析对手,分析裁判,分析一些与体育无关的事情。实际上解说变成了评说、评论,由于不必对赛场的实况作过多过细的描述,黄健翔们才可以从容地压着嗓门缓缓地娓娓道来。

现在人们普遍欣赏理性流的雄浑的嗓门,而对宋氏流给予了不恰当的批评,其实照我看来,撇开这两种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不论,就这两种风格的解说效果来看,仍会各有千秋,各有长短。比如这几年黄健翔解说风格的受宠,很大程度上与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屡屡受挫有关。比赛的失利,观众需要那种语速迟缓的甚至深沉的男低音,如略带一点沙哑的话,就更能切合观众那种悲凉无奈的心境。黄健翔式的宽厚和低沉可以说应运而生。而宋世雄式的激越、高亢更适宜解说那些中国队过关斩将夺魁的比赛。在中国人能占据优势的比赛,就是解说员饶舌一点,我们也觉得能够接受甚至认同;反之,就会觉得那种尖而快速的嗓音刺耳。

(新民体育·碧树风声 200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