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伏》的编剧技巧强过张艺谋

《潜伏》的编剧技巧强过张艺谋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带着疑问,我将《潜伏》从头往后看,发现余则成的叛变和后来的忠诚是有合理性的。在创作《黄金甲》时,张艺谋显然意识到他在编剧上的软档,他以为套用了话剧经典《雷雨》的故事框架,就可以获得合理性。《雷雨》说的是大家族的腐败和没落,是反封建的主题。当然,如果《色戒》将政治斗争换为国共之争,像《潜伏》里的余则成和李涯的角逐,人们对王佳芝的潜伏,以及最后的心软,或许能够更理解些。

2009-04-21

我看《潜伏》是从后面看起的,看到余则成那么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的主人共产党努力干活,禁不住要发出疑问,余则成凭什么如此忠诚,如是性格原因,又为何倒戈成为国民党军统的叛徒?带着疑问,我将《潜伏》从头往后看,发现余则成的叛变和后来的忠诚是有合理性的。

虚构作品的特点,就是要找时间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合理性。虚构的难处,不在于故事的离奇古怪,而在于如何合情合理。高手和普通艺术家的区别,就在于在合理性上的差异。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等电影之所以不如《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在于他的电影手段和投资大小,而在于他没有合理地掌握事件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刘恒编剧的《秋菊打官司》在人物性格的合理性上做够了文章,而《黄金甲》等电影里的那些人物缺少行动的必然性。在创作《黄金甲》时,张艺谋显然意识到他在编剧上的软档,他以为套用了话剧经典《雷雨》的故事框架,就可以获得合理性。却不知将大家庭换为宫廷,原先人物的行动路线和动力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雷雨》说的是大家族的腐败和没落,是反封建的主题。而在《黄金甲》中,写的是权力斗争,因为权力之争,夫妻、父子、兄弟、情人等残酷杀戮,智慧沦为阴谋,武艺沦为暴力,人人变态,个个疯狂。但他们之间的斗争缺少合理性,为什么这些人会变态?张艺谋拍了他们变态的变现,却没有揭示变态的原因。《雷雨》中的合理性在《黄金甲》中变成了无厘头。因而人们能接受奥运会开幕式这样的视觉盛宴,而不能接受《黄金甲》这样的视觉大餐,原因在于开幕式潜在的合理性是成立的(国家兴旺、中华文化昌盛不衰),而《黄金甲》的合理性建在沙滩上。

《色戒》是被人们争议颇多的电影,电影的主题和倾向自然见仁见智,但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合理性上做足了功夫。王佳芝为什么从参与地下组织到谋杀易先生到最后放弃谋杀,这里面的转变、转换是按照必然性的逻辑去设置的。当然,如果《色戒》将政治斗争换为国共之争,像《潜伏》里的余则成和李涯的角逐,人们对王佳芝的潜伏,以及最后的心软,或许能够更理解些。假如把李涯变成忠诚的铁杆汉奸(编导没有这个胆量),还会有人去同情甚至欣赏他吗?文学也好,艺术也好,从来脱离不开政治,从来受制于民族感情。

王佳芝的潜伏好动摇,让人不能接受。为什么余则成的动摇乃至叛变能让人接受呢?电视剧里充分地交代了这种合理性。

一、左蓝是促使余则成走向叛变、投奔共产党的第一步。但如果只是将余则成的转变归结为左蓝的话,有美人计之嫌,而且也会落入另一个版本的《色戒》。事实上,《潜伏》的高明之处也在于超越了美人计的模式,当左蓝第一次要求余则成投奔延安时,余则成拒绝了,这是符合余则成的性格的,他不会为女人或女色所动,他有足够的定力和意志力,后来出现的晚秋,以及和翠平假婚同居的情节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让余则成失望的还是军统内部,以及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耻,促成了他原先信仰的崩塌。戴笠是他的最高上级,也是他的偶像,但为了个人的私利,置民族大义于不顾,泄露新四军情报,和日本人勾结交易。这让余则成的理想和奋斗化为泡影,他失望了。

三、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献身精神使他感动。在和左蓝、吕宗方等人交往中,他被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无私精神感动,尤其是吕宗方牺牲之后,对他是一次灵魂洗礼。后来共产党人救命之恩,更使他坚定了弃暗投明的信念。当然这里面也有知恩图报的传统观念对他起了作用。

四、特工工作的特殊性也让他别无选择。在刺杀叛徒李海丰暴露之后,功臣余则成遭遇“殉国”的处境,国民党卑鄙的行径让他死路一条,余则成没法再与军统同心同德,心爱的左蓝,光明的延安,黑暗的军统,救命的大恩,让余则成的“叛变”毫不突兀。

原来我不太明白解放战争后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国民党人纷纷倒戈,从余则成的“倒戈”过程就知道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必然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