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他们同时,另有一位世称诗佛的诗人,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便是王维。二则明确指出了王维诗歌创作最显著的艺术风格:诗中有画。王维生逢盛唐,且21岁举进士,属少年得志。比王维稍晚的诗人贾岛,似乎悟透了他诗画中的玄机,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似乎是在为王维的诗中之画作注,更显得韵味十足。在王维诗作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之艺术特色,并展示其画境内外韵致者,当数《山居秋暝》。

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成为光耀千秋的双子星座,分别享有诗仙、诗圣的尊号。与他们同时,另有一位世称诗佛的诗人,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便是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对王维最中肯、最富影响力的评价,当推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这段话至少涵盖了两层意思:一则王维表现出多种艺术才能,在绘画、文学、音乐、书法上均有很深造诣。二则明确指出了王维诗歌创作最显著的艺术风格:诗中有画。

王维诗现存400多首。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红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均系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闪烁着引动广泛共鸣的人性光辉。

然而,从以下所引各句中,则又不难窥探王维“诗佛”尊号的由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这些均系王维创作的篇什。

王维生逢盛唐,且21岁举进士,属少年得志。他前期诗作尚游侠、追勇武,颇具时代气派。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当数《少年行》中豪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分明与开元天宝年间的繁华浑然一体。至安史之乱起,长安陷落,王维亦陷城中,并被强迫就了伪职。贼平之后,因此获罪。自此思想转向消极,诗风大变,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接着再说王维的后期诗作。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爱用的词汇,如杜甫多用“万里”,而王维诗中引人注目的则是“空山”。前文所引王维后期诗作或一首、或一句都可在人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山水画。而“空山不见人”、“涧户寂无人”、“深山人不知”、“夜静春山空”等句,分明堪为一幅幅幽美、静谧的观山图。剔除诗中蕴藏的禅机、佛理不加理论,不更可说是一幅幅描绘山与人之间关系的图画么!凭现代生态视角来审视,王维诗中的“空山”图画,并非全无人迹的蛮荒之境,山中亦有人类活动,然而这人的活动,完全涵盖、融汇于大山的自然环境中。“空山不见人”堪称传神之笔。分明让人作为山境内容的一部分而存在,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诗人没有在色彩和氛围上大肆渲染这种存在,而是以“但闻人语响”一句不动声色地点出人类的呼吸,似乎不忍惊动山境的幽然与雅淡。正唯恐如此,又加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来进一步渲染这种氛围。使得这幅空灵静谧的空山图更臻完美。诗人在画山时决不肯摒除人的因素,即使在“涧户寂无人”、“深山人不知”这些不触及人们活动的诗句中,也用“涧户”、“知”等字样来暗示人类活动的存在。在社会人与自然人之间倾向于后者,不去过度张扬人类开发自然、重整河山的豪壮,而透出人类顺应自然、融于自然的和谐。比王维稍晚的诗人贾岛,似乎悟透了他诗画中的玄机,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似乎是在为王维的诗中之画作注,更显得韵味十足。

在王维诗作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之艺术特色,并展示其画境内外韵致者,当数《山居秋暝》。这首诗是这样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的开篇,便是诗人笔下的“空山”,是秋天、傍晚、雨后的“空山”,是王维诗中这山水画幅的背景,一个“空”字,点染的是山川自然本色,是脱离尘世、幽远、静谧、和谐的本色,是诗人足以寄托心灵、澄静却并非毫无生气的所在。诗人要用画笔让空灵的画幅生动起来,于是便有了三四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诗人在山间的仰俯所见,“明月句”为仰视,属远景;“清泉句”是俯瞰,属近景。一个“照”与“流”,更让我们感到光的浮动与水的声响,分明是“空山”背景上自然的灵动给人以历历在目的美感冲击。既是各具情态的画面,又是整幅图画中特质各异的构图细部。

正如上文曾经说过的,王维笔下的“空山”并不排斥人物的存在。这首诗里亦有人的活动,只是诗人却不肯正面铺陈,大肆渲染,而仍然让人类的脉动附着,或者说融汇于自然。请看这首诗中诗人作了何种描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诗的五六句,第五句写所闻,竹林间有嬉闹声,是浣衣女穿林归来;第六句写所见,莲叶摇动是捕鱼船满载返程。每句诗均系一幅画,又与其他各句共同绘成以动写静、情景相生的图画,充分展示出既有万物(包括人类)活动,又不会破坏自然韵律、灵性顿生的“空山”水墨画。

在这里,作者的诗笔也是画笔,以“空山”为背景,画松月、泉石,画莲竹、画浣女,画渔舟,跃然纸上的是一幅幽远、静谧,充满动感、生机的“山居秋暝”图。让极富佛门特色的“空”字,溢满生活气息荡漾人与自然相融相亲的和谐节律。

论及江山形胜的实景和画景,古人常用的词汇是逼真和如画。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山川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曰‘如画’”。“至于丹青之妙,好事君子嗟叹之不足者,则又以逼真目之。”说“江山如画”中的“如”字,说“画作逼真”中的“逼”字,均表征了一种倾向,其间感受可以几臻于接近极致(“画”或者“真”)却又绝非极致本身,绝无将实景与画景混为一谈、融合一体的嫌疑。而这种不曾一体的距离,正是产生艺术的空间。我们说艺术(如诗歌、绘画之美)与生活实体当在似与不似之间,而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原理正基于此。

王维许多“有画”之诗,均可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仔细品味这些文字,是诗?是画?是幻?是真?答曰:均在似与不似之间,尽展逼真、如画之妙。所以,它们才是艺术,堪称精品,得以流传至今。

大概唯其于此,有文学史家将王维与孟浩然一起划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这些文学史上的歧见,非本文可以涉及。我想说的是,虽则王维自称“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一派“出世”姿容,但他并未遁入空门,并非佛家弟子,仍不失为一位热爱生活的诗人。他的诗作仍为诗国佳构,并非佛界偈语。那优美诗句所描绘出来的山水画幅仍然是充满生活情趣、生态理趣和哲学意味的人间好景致。

最后,似乎应该回到《山居秋暝》的结束语上来。这首以“空山”开头的诗作的末尾两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终于不肯去做“空空道人”,宁愿留在“春芳”的生活中——他不愿迈出那不应迈出的一步,因为他深知,再迈一步,便真会“西出阳关无故人”了!

(原载《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8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