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伊图里河,我们出发

伊图里河,我们出发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谢命运的安排,让银阿、让伊图里河陪伴我们经历了职业生涯和居家生活的开端,关顾我们完成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在这一转折中,伊图里河的山水和乡亲给予我们许多帮衬与呵护、包容与启迪,使我们减却了几分惊慌失措和裹足不前,增加了几分人生自觉性和拓展自信心。从伊图里河出发,数十年过去,我已度过了一名务林人生命中的大部分岁月。

人生有多少次转折,就有多少回开始。

就业成家当为其中一次重大的转折,标志着在校学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单身汉成为携家带口的责任人。而我的这一人生转折,正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图里河完成的。

1968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内蒙古林业管理局。我们班共有8位同学被分配到这里工作,其中一位便是我的新婚妻子商蕴茹。我们在牙克石报到后,便带着林管局组织部的派遣证来到伊图里河林业局,随后被分配到其下属的喀喇其林场和觉苟荀林场劳动锻炼。次年9月结束劳动锻炼,我和爱人又一起被分配到银阿林场学校任教,开始了我们的职业生涯。

当时国民教育实行九年一贯制,六七年级为初中阶段。银阿林场小学设“戴帽初中”,六七年级分别只设一个班级。初中部教员也只我夫妻二人,故便由妻子教语文,我则代数学课并兼任六年级班主任。银阿学校初中班的学生很少。六年级只有7人,七年级也不过14人。他们都是林场职工子弟,大都朴实而乐于读书,淘气顽皮者倒成凤毛麟角。

在我的记忆中,银阿是个氛围独特的所在。这个林场始建于1958年,曾是伊图里河林业局(1953年建局)最大的林场,拥有过往昔的辉煌。当年伊图里河林业局因为社会主义建设输梁送柱成绩显赫,而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其间便有银阿林场的重大贡献。随着时间推移,荣耀成为过去,昔日繁忙、喧闹的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终成陈迹,林场也已被撤并。我们到这里时,银阿只是库布春林场的一个工作点。更独特的是,在“文革”中,林场没有动乱,职工没有派斗,学校没有停课。银阿的山林为我们的教室护卫着一片安谧,生产、教学都维持着正常秩序。而我们在没有政治运动冲击、没有停课劳动干扰的环境里,度过了我们从教岁月的初始阶段。银阿学校师生似乎也十分珍惜这段光阴,我们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努力,效果亦堪称可观。以我当过两年班主任的六年级为例,全班7名同学,如今事业发展得都很顺利,其中两人还走上了副处级领导岗位。我与这些学生,数十年间从未断过音信,有的至今仍是我家中常客。对于那段时间的生活,我们都有深深的怀念。

银阿的静谧环境十分有利于读书写作。我毕业离校随身带的行李别无长物,却有十余年来在武汉、北京购得的两箱书。林场学校教学压力不大,环境宽松。以书为伴、以文为乐便占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光。1972年,适逢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林海日报》举办征文活动,我便有长诗《阳光灿烂——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30周年》投寄报社。当年5月23日的《林海日报》推出纪念《讲话》30周年特刊,以二三版联合版的形式发表了我的那首长诗,这自然给我很大鼓舞。

从此,我将以文为乐的生活习惯变为常态性地为报刊撰稿,开启了我的笔耕生涯。我开始坚持为报刊写新闻稿、理论稿,诗歌、散文类的文学作品。之后数年间,我在《林海日报》发表数十篇诗作、理论文章和新闻,并在《大兴安岭文艺》(后更名为《北极光》)上发表长诗《新年献辞》;在《黑龙江文艺》(后更名为《北方文学》)上发表诗作《山场快报》;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散文《山溪的启示》等,将作品的影响力拓展到林区之外。这些作品均以反映伊图里河林业局建设成就和先进人物为主旨,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质。如叙事长诗《青山曲》便以林业局招待所老所长为原型,赞颂她的高尚品格和服务群众的光辉业绩。发表在《黑龙江文艺》上的诗作还在作者署名前注明“伊图里河”四字,将作品的依托永远定格在这片山林间。即使是1976年调离伊局后,我的许多作品仍旧铭刻着伊图里河的烙印,昭示出我对从银阿伊始的“爬格子”生活的延续与坚持。

银阿还是我居家生活的发端处。我和爱人初到银阿,林场便为我们安排了住房。我和妻子都生长在大城市,对林场的生活方式十分生疏。其间,幸得热心人相助,倒也得以安居。记得我们搬进银阿居所当天,林业局政治部主任李连普从伊东到银阿公干,踏着夜色来访,用银阿乡亲赠送的松包和柈子,帮我们点燃新居炕洞的第一把火。

让我们至今难忘、倍觉温暖的,更有遭遇急难时,银阿乡亲伸出的有力援手。那是1971年3月,身怀六甲的妻子即将临盆,银阿林场的医疗条件很差,幸亏有乡亲们的关爱弥补:机务组为我们彻夜发电照明、林场李副主任星夜骑马往返,从库布春取来催生针,而刘全玲、赵桂芬、谢林生、王桂芝4位女士也24小时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我妻子身边。这些都使我感念不已。

感谢命运的安排,让银阿、让伊图里河陪伴我们经历了职业生涯和居家生活的开端,关顾我们完成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在这一转折中,伊图里河的山水和乡亲给予我们许多帮衬与呵护、包容与启迪,使我们减却了几分惊慌失措和裹足不前,增加了几分人生自觉性和拓展自信心。在人生征途上,这自觉性和自信心的有无是大不相同的。有了它们,对待人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有可能从自在状态提升到自为状态。每一次因转折导致的开始,便可能由消极的应对变成积极的出发。

从伊图里河出发,数十年过去,我已度过了一名务林人生命中的大部分岁月。值得欣慰的是,我从未曾因懒惰或懈怠给这一称谓“抹黑”。而伊图里河林业局也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完成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的华丽转身,取得了让每位现在或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务林人无比自豪的光辉业绩。时光荏苒,岁月长河中有矫健的身影、有坚实的脚步,那是又一代伊图里河人,在这片令人魂牵梦绕的山林间,英武出发……

(原载《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9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