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高中学习生活漫记

初高中学习生活漫记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东边与党校女中,吴忠师范毗邻。我们是首届初高中学生。首届初中招生80名,分甲乙两班,大多数来自吴忠、灵武、盐池。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打球、住宿、吃饭,学习认真,生活朴素,同学关系真诚友爱。因为外县学生居多,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高中毕业的同学一部分上了大学,一部分在吴忠地区不同行业就业。小学语文中古诗词在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高中学习期间,我们班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好。1957年7月,正值暑假之际

1953年7月至1959年7月,整整六年的青春岁月,我在吴忠中学度过。虽时过境迁,但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学校环境优雅。念初中时校门向西开,前面有一条自南向北的大渠,后校门向北开。学校东边与党校女中,吴忠师范毗邻。南有秦渠,西通朝阳街的大路,北边有第一完小和粮食局,可以说吴忠中学坐落在一个交通便利教育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内部设施简陋,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平房数十间,供教学使用。校园绿树成荫,每到秋季,硕果累累的长把梨,密密麻麻的沙栗子,又红又艳的红枣,还有郁郁葱葱的榆树,柳树,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秋风吹来秋果落地,好奇的学生将落果有的交给了学校,有的自己私吃,成为学校新闻。这是当时吴忠地区的唯一一所中学,它吸引盐池、灵武、青铜峡、同心、吴忠等地学子来这里就读。

我们是首届初高中学生。它的前身是灵武简易师范。首届初中招生80名,分甲乙两班,大多数来自吴忠、灵武、盐池。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打球、住宿、吃饭,学习认真,生活朴素,同学关系真诚友爱。因为外县学生居多,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上晚自习时,学校东南角还很荒凉,夜间有磷火,学生害怕。生物老师王秉钦的房间里和窗台上放了不少头颅和骨骼,都是就地取材,便成了生物老师的人体标本

我们初中校长是马远志(1957年曾被打成右派,后又平反),教导主任杨志义兼地理课,语文老师贺立义,路国璋,数学老师赵秉和李柱,体育老师丁呈祥,历史老师冷德全,生物老师王秉钦,音乐老师辛老师,总务主任王锦云。冷德全、贺立义为班主任。

高中阶段校长是褚力民。高一班主任贺立义,高二丁呈祥,高三刘振荣。语文老师有贺立义,唐丁丁,李志刚,王文钧,李老师;数学老师有窦学伦,物理老师有张子训,顾维新,刘国光,化学老师张守介,甄陶,俄语老师钱乃,邓正,体育老师丁呈祥,音乐老师牟宣东,生物老师海如学(那时称生理解剖学),美术老师樊华光(那时称制图学),历史老师粟云梦、刘宗贤等。

褚立民校长是一位治学严谨的教育行家,是他的从严治校,带领吴忠中学教职工为宁夏乃至全国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吴忠中学广大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知识功底扎实,学识渊博。在条件困难的环境下中,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影响。贺立义认真教书,一丝不苟;唐丁丁唐诗宋词古诗古文,滚瓜烂熟,讲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王文钧讲课知识丰富,以情动人,议论文教学条理清楚有板有眼。窦学伦认真备课,讲课辅导,学术上精益求精,是一位难得的数学老师,他给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张子训英俊潇洒,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漂亮的板书,让学生心服口服。体育老师丁呈祥,他培养了大批体育健儿考入国家体育学院深造,他的人格魅力,深受学生尊重。樊华光低调做人,美术造诣很深,培养了大批弟子,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西北地区美术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领导和部分老师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政治上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平反后,他们都能正确对待,虽然他们已作古,但他们的好品质、好学风、好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1956年秋季初中毕业后,一部分同学上了吴忠师范,一部分同学继续上高中。毕竟师范和中学距离很远,学校有时互相搞联谊活动,如篮球文艺比赛,同学来往很多。师范毕业的同学都成为各县的小学教师。高中毕业的同学一部分上了大学,一部分在吴忠地区不同行业就业。现在都到了古稀之年,能够见到的老同学还感情依旧,谈起话来,特别是往事仍滔滔不绝。

我的中学时代理科成绩平平,文科成绩尚好。勤于死记硬背,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考上大学所选专业是语言文学系。毕业后长期从教,现在回忆起来,50年代高中语文课本编的很有质量,至今印象很深。我保存一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高级中学课本,共6册,现在有时翻阅,很有感触。我认为有几个特点,以文学史为主线,从先秦文学到当代文学,每个时代选取名家作品,既了解了各个朝代的文学发展状况,又精读了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所选作品,都是精读之作,篇幅不多,少而精。不少作品图文并茂,使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所选作品均为名人名家之作,经久不衰。古典诗词占较大比例。近日在报纸上看到,语文出版社2014年11月在修订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将使用了十一年的《语文》教科书,把课文中古诗文所占比例由过去的约占25%提高到35%,2016年新版语文教材替换40%课文修订后,增加了古诗文比重,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中古诗词在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教材选编应当与时俱进,万变不离其宗。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哲理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观念等。所以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一定比例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高中学习期间,我们班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好。我们班里同学一部分是干部子女,一部分是城市户口,少数是农民子弟。虽来自五湖四海,但很团结奋进。积极参加吴青铁路建设,抬夯填基,参加大炼钢铁,参加陈袁滩的除“四害”工作,参加巴浪湖的插秧褥草,参加灵武农场的秋收,定期在校办工厂—酒厂劳动。那个时候,口号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为大跃进形势所迫,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习受到了影响,但对了解社会增长实践知识,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校内学习风气浓,积极上进,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很多同学在学校很有影响:班里有全校唯一一名共产党员张文才;有全校学生会主席石清秀;有人人皆知的以孔照元为代表的民族乐队指挥,他的小提琴、二胡识曲谱,组织能力委实高人一等;有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的俞进孝、刘好明、董巨良、陈绍禹等同学,笛子、二胡、小号也很有名气;李明华的玻璃瓶打击乐在全校十分出名;能写能画、会刻钢板的王朴山;数学尖子高国栋;篮排球能手马启成。这些同学不仅个人兴趣爱好广泛,而且学习在班上成绩拔尖。吴忠中学当年的教育为这些青年学子打下了良好基础。高中毕业后,有的从政当了领导,有的去搞业务,在农业、林业、工业、医学、教育方面成为专家和各行各业的骨干,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加甘肃省少年排球赛。1957年7月,正值暑假之际,由吴忠体委马万义同志负责,男女队员均从吴忠中学和吴忠师范学生中选拔,组成男女排球队,训练、吃住在吴忠师范。当时宁夏是甘肃省的专区叫银川专区,吴忠叫吴忠回族自治州。选拔的队员有马启成、韩江、马连根、马占元、刘好明、李忠良等12人。训练很刻苦,除正常时间外,队员还利用休息时间在墙上发球扣球。训练虽苦,生活很好,不仅能吃饱,而且饭菜多样可口,可能是吴忠师范学生吃饭是供给制,提供了方便条件。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塞上八月,我们男女队员坐的是用帆布撑起来的大卡车,下着绵绵小雨,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曲,在颠颠簸簸中开始了从吴忠到兰州的旅途生活。青春是最美好的,年轻是人的无价之宝。那炎热的天,那绵绵的雨,那崎岖不平的石子路,感觉不到一点累和苦,都是非常幸福愉快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组织得好,队员刻苦训练,很快掌握排球发球、传球、运球、进攻和防御的要领,在兰州比赛中,吴忠少年男排经过激烈角逐,终于夺得了甘肃省少年排球赛冠军。女排也取得了好成绩。这次比赛韩江是二传,马启成、马连根是主攻,我是替补队员。比赛增长了不少见识,第一次吃到了兰州拉面,游览了五泉山,买了天水的草鞋,结识了不少同学、朋友,增进了友谊感情。排球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个人技能固然要过硬,但团队精神非常重要。现在保留着一张刘好明、马启成、李忠良当时在兰州照相馆拍照的三人黑白照片。半个世纪过去了,回忆那段历史,那个时代,那种生活,深深感到,少年时代最幸福、最自由,它没有任何负担,它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它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一段历史。

高中学习阶段,学校体育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篮球、排球、单杠、双杠、吊环、爬绳、秋千、跳马、木球、滚铁环、滑轮、田赛、径赛等项目。体育老师丁呈祥上课,同学积极性高、兴趣广泛,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不知不觉一节体育课就完了。那真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同学个个身体健康。由于体育活动普及扎实,篮球、排球、铅球等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班级如此,全校活动更是轰轰烈烈,成绩斐然。

吴忠地区50年代群众体育活动普及活跃。每年寒暑假,外地就读的学生回家,篮球比赛成为一大亮点。篮球场在西操场,即现在裕西小区,后移置在今义乌商场即过去的阀门厂西侧。我们经常观看外地学生组织的球队与本地成人的篮球比赛,观众之多,水平之高,前所未有。除篮球比赛外,冰上运动也很活跃。那时吴忠有两个滑冰场,一个在西操场,一个在现银南供电局附近。每到冬季,干部、教师、学生、群众滑冰的很多。冰鞋有出租的,有条件的自己买的。那个时候,吴忠中学体育课有滑冰。冰鞋有两种,花样滑冰和单刀滑冰。我们会滑冰就是在那个时候学的。1956年和1957年,银川专区冰上运动会均在吴忠召开。由于我们会滑冰,所以冰上运动会我们自然成了被聘请的工作人员。参加冰上运动会,领略冰上运动健儿的各种风采,懂得了花样比赛和单刀比赛的基本常识,享受了冰上比赛的无穷乐趣,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可谓一举多得。吴忠那个时候,湿地很多,到处是湖泊。50年代,吴忠冬季特别冷,一数九,地上都冻得裂出缝子。吴忠冰场都是自然冰。参加冰上运动的男女老少,热情很高,特别是星期天,学生成为冰上运动的主力军。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忠师范的老师应实和李景华花样滑冰,商业局的几位干部的单刀滑冰,动作敏捷灵活,技巧娴熟,姿态优美,是吴忠冰上运动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的表演比赛,人们赞不绝口,并且投向了羡慕的目光。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迁,人口的增多,那种生活环境已成为吴忠的一部分历史。今天的年轻人和外地人是感觉不到那种生活气氛的。走过那段生活的老年人,在他们的心灵里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在吴忠中学读书期间,学习刻苦,生活艰苦。学习没有天赋,只能靠死记硬背,学习成绩一般。生活上家居农村,无依无靠,经济十分拮据。每天上午、下午、晚自习从西到东,从东到西往返三趟,每趟3公里,那时路面是土路,个别地方有些石子,遇到雨天,泥泞的路磨炼了自己意志。回到家里匆匆吃点粗米淡饭,有时为了赶时间与同学们跑步上学,跑步回家。穿戴极其单薄,一件棉袄一件旧衬衣。鞋子是母亲做的布鞋,鞋底是母亲一根针一根线日日夜夜用顶针纳成的鞋底。做好的新鞋,鞋帮子很硬,穿上新鞋常常把脚后跟磨破。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大食堂,我们古城乡在吴忠中学读书的学生,马瑛、庄殿清、马育才、吴玉林和我,由于家庭贫寒,组织上决定,每天中午免费到食堂吃饭,地点即今日金星村。我在吴忠中学读书期间,每月还享受5元钱助学金。像我这样穷困的学生能读完高中,最后考上了大学实属不易。在初中二年级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高中、大学阶段积极靠拢党组织,要求进步。

1970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古稀之年,我总结一生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说:是党培养教育了我,使我这个穷家子弟能够享受中高等教育,并长期在中学和中师学校工作,我终生感恩党和人民政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