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今日方知我是我

今日方知我是我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备足了母亲度日的银两,告别母亲。手指的作用只是点明月的方位,看月才是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认识自我。鲁智深之所以功德圆满,就是因为他“今日方知我是我”。禅是对自心的追求,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外在形式。

今日方知我是我

——初识佛教禅宗

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水浒全传》中说,花和尚鲁智深随军驻杭州六和塔,夜半听得钱塘江潮信,心中忽然大悟,写完这篇颂子后圆寂。鲁智深一生戎马,杀人不少,却在顷刻间悟出人生真谛,算得上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型,这也是佛教禅宗所说的“顿悟”。禅宗六祖慧能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性就是本心,人人自心本有佛性,悟即一切悟,当下明心见性,便可“见性成佛”。

禅宗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土与中华文明特别是儒道文化相互融会生成的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它所具有的民族开朗的襟怀与健康的心智,显现的是中国人民在异己文明面前恰当的谦虚与自信。“禅”即“静虑”之意。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初祖达摩来华,受到痴迷佛教的梁武帝萧衍的隆重接待,武帝觉得自己在佛教上花了不少力气,便问这位印度高僧:“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化僧众不可胜数,有什么样的功德?”不想达摩却冷冷地回答:“并无功德”。且说:“不染烦恼,圆融妙净,身心中的一切念头空空寂寂,这样的功德,是不能靠在世俗间作些善事就求得到的。”因话不投机,达摩便北上少林寺,面壁九年,留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十六字箴言,成为禅宗与其他佛教派别相区别的宗门纲领。

二祖慧可当年拜访达摩祖师时,终夜站立积雪中,至天明仍不许入室,慧可以刀自断左臂表示求道的至诚之心,被达摩收为弟子。一日慧可说:“我的心总不能宁静下来,请老师为弟子安心!”达摩说:“那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这话到真把徒弟难住了,过了好一会,慧可说:“找了半天心,连个影子也找不到。”达摩说:“可我已为你安好心了。”慧可闻言,若有所悟。同样,慧可在度化三祖僧璨时也是这样,僧璨40多岁时来投二祖慧可,说:“弟子风疾缠身,请和尚为我忏悔罪过”。二祖回答:“把你的罪拿来,我给你忏”。僧璨恍然大悟,说:“今天我才知道,所谓的罪,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罪性就是心性,心里有罪就是罪,心里没罪就不是罪。”四祖道信十四岁那年去参访三祖僧璨,说:“愿和尚慈悲,教我一个解脱法门?”三祖问:“谁捆你了,你要解脱?”道信说:“无人捆我。”“那你还求什么解脱?”道信听罢大悟。四祖道信弘教数十年,有次到黄梅去,路上碰到骨象奇秀,了无俗气的一个小孩,四祖很感兴趣,便问小孩:“你姓什么?”小孩回答:“姓倒是有,不是常姓。”小孩子一言出口就把四祖抓住了。四祖又问:“那是什么姓呢?”“是佛性。”小孩答。“那你没有姓喽?”四祖说。“性空,没姓。”简练的回答使道信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并带他出家,这便是后来的五祖弘忍。五祖弘忍时,宗门盛集,高足林立

后来,弘忍将衣钵传给慧能,却是出乎众弟子的意料。慧能俗姓卢,原籍范阳,公元638年出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因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以卖柴为生。有一次到老居士家中送柴,听其诵经,非常动听,一打听,知是从湖北黄梅五祖弘忍那儿学来的《金刚经》。慧能听罢便有皈依之志。于是备足了母亲度日的银两,告别母亲。北上黄梅,走了33天,礼拜五祖,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说:“你是南蛮之人,怎能成佛?”慧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难道也有南北之别吗?”弘忍见他根性敏利,心有好感,便让他到后院去推磨烧水。不觉过了八月有余。有天弘忍感到传法时机已到,把众弟子召集到一块说:“你们学禅已有一段时间了,请你们将自己所悟写成一个偈子,如有谁真正悟道,我把衣钵传给他。”上座神秀最有希望,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捷足先登,众弟子望而却步,没人再写。偏偏不识字的慧能却讲此偈未见本性。有人说:“你也看得懂偈子?”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于是便请人代写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徒众看后无不惊叹!

当晚,五祖弘忍即将衣钵及顿教法门传给慧能并要他尽快离开黄梅。弘忍欲亲自划船送慧能过江,刚一上船,慧能便拿过竹篙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弘忍返回黄梅,直言告诉弟子:“我的衣钵,已经南传,能者得之。”慧能遵师嘱潜居江南。15年后即公元676年,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讲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全场大惊,才知此人就是六祖慧能。第二年,慧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讲经传法,有声有色。他创立的南宗禅主张“顿悟”,逐渐兴盛,成了中国禅宗的主流。而主张“渐悟”的神秀所创的北宗禅虽兴盛一时,后来却渐趋清寂。慧能圆寂后,弟子将其言论汇集编撰而成的《六祖坛经》,简单明了,易懂易记,而且雅俗共赏,平民百姓不因它雅而深奥敬而远之,士人官绅也不因其俗而简洁不屑一顾,原因就在它既是贴近生活的通俗说教,又是思深义密、情理交融的玄奥思辨。是浩瀚佛经中唯一一部中国自己的佛教经典。在中国佛教和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58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会上说:慧能和尚主张一切皆空,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大跃进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说不受文字约束而以自悟心性为主。禅宗有一个常用的比喻:以手指月,得月忘指。手指的作用只是点明月的方位,看月才是目的。禅宗认为:体悟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状态,从根本上说,这种状态是无法用语言来说清、说尽的。而所以用语言来陈述,不过是像手指月亮,指点大致的方位而已。手指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却有十万八千里!

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立论是建立在“性本清净”这一道家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所以觉悟不在向外追求。只要反求诸己,视得自性,还得本心,便是觉悟。换句话说,就是要认识自我。所谓顿悟无非是本心的突然而彻底的发现。鲁智深之所以功德圆满,就是因为他“今日方知我是我”。禅是对自心的追求,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外在形式。有和尚问沩山禅师:“什么是禅?”沩山答:“无心便是禅。”和尚说:“我不懂。”沩山又说:“那么你最好去认识那个不懂的人。”和尚又问:“谁是不懂的人?”沩山说:“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和尚高兴地说:“我明白了,心就是佛,佛就是禅。”这意思是内观自省,除去私欲,净化心灵,清除心理障碍,就能清楚地看到真实的本我。万事万物并不在远不可及的地方,而是在我心中。“贪看天边月,失却手中珠”。向外追求,只能越走越远,向内心追求,才能找到本质。

禅的作用,就是提醒并帮助你认识自己,提醒和帮助你开悟。六祖说:“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己心佛,自度自戒。”皈依佛不是全靠佛,自己一点也不用功,佛也度不了你。正如白马寺对联所说:“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所以六祖慧能又说:“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

苏东坡问佛印和尚:“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东坡听后飘飘然。佛印又问苏东坡:“你看我是什么?”苏东坡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无语。苏东坡得意洋洋回到家中,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哥哥你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是一坨屎。”

还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去一座寺院游览,走到后院,看到观音手持念珠。东坡问:“观音即是菩萨,为什么还要数手里的那串念珠呢?”佛印说:“她也像凡人一样祷告呀!”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呢?”佛印说:“她向观音菩萨祷告呀!”“她自己就是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向自己祷告呢?”佛印忍俊不禁,笑说:“这是求人不如求己嘛!”

“平常心是道”是禅宗中很出名的一句话,平常心是什么?就是直心,就是一切平等之心。道即道路,人人能走,所以是平常的,否则就不是道。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绝不是固守清静一念,无视世俗。相反,是要返回世俗中去。

有位和尚问赵州禅师:“什么是佛?”赵州说:“殿里的。”和尚问:“殿里的佛像不是泥塑的吗?”赵州答:“是!”和尚又问:“那真正的佛呢?”“殿里的。”赵州又重复了一句。和尚以为赵州不告诉自己,便说:“学人方入丛林禅门,请禅师指点迷津。”赵州看了看和尚说:“吃过粥了吗?”和尚答:“吃过了。”赵州说:“洗钵盂去!”僧人忽有所悟。原来,吃完粥就去洗钵盂,这不是很平常而又自然的事吗?这样的事情你会很自然地去做。偏偏学起佛法,就千般思虑,万般计较。以为佛法是什么超人的天外之物。须知以自然心处平常事,其中就有佛在。同样,殿里的佛是泥胎,真正的佛不也是肉胎,是凡人之身吗?这也须以自然平易之心处之。“平平淡淡总是真”,这就叫平常心是道。

宋代高僧无门和尚曾替“平常心是道”作一偈子,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还有比这更平易自然的吗?

(2008年4月13日,参观广东韶关南华寺,见六祖真身,气质超然,不禁肃然。特撰此文以记之。)

2008年6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