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在高处并非是高处不胜寒

人在高处并非是高处不胜寒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时吟诵的古诗徘徊过渡至中年以后,已颇具历史的沧桑感了,稚嫩的童声与单纯的向往叠满了岁月的斑驳。说也奇怪,进入都市以后,无论是大学时代、居家生活,还是工作环境,我几乎都和“高层”结缘,五楼,六楼,七楼,九楼,扶摇直上,每天都在攀登,锻炼身体的同时阅尽周边景色。在现阶段都市小区楼间距不甚广阔的背景下,高层居住有着先接受阳光的偏得,接受得愈多,内心的暗影会愈少,人愈往高处走,愈能感到自己渺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儿时吟诵的古诗徘徊过渡至中年以后,已颇具历史的沧桑感了,稚嫩的童声与单纯的向往叠满了岁月的斑驳。我也从乡镇、县城一路走来,飘飘摇摇撞入省城,居所更是从毛坯土房、砖瓦房一跃升至高楼广厦。说也奇怪,进入都市以后,无论是大学时代、居家生活,还是工作环境,我几乎都和“高层”结缘,五楼,六楼,七楼,九楼,扶摇直上,每天都在攀登,锻炼身体的同时阅尽周边景色。欣欣然,怅怅然,习惯成自然,一旦走亲访友步入低层楼阁,还真有些不适应呢!难免环顾左右高下,往高看视觉无限,往下看即是地表、地平线(有的还有地下室)。

记得开始买房时,曾征求同学意见,他说你为什么买六楼啊?我说敞亮,还能锻炼,搞文字工作的得给自己争取机会,否则会惯出毛病的。同学笑了,买个二三楼多好,再过几年,你六楼能爬上去吗?我也笑了,如果我六楼爬不上去,二三楼估计也就爬不上去了。同学愕然,再笑了之。其实,人在高处,并非是“高处不胜寒”,单是每天往复的一个个台阶攀爬,多少也需要些耐力,特别是往家里搬运大米、煤气罐的时候。有时单位再分发苹果等福利物品,不能让老婆孩子干吧,自己肩扛背驮,就需要些毅力了。有时气喘吁吁,有时汗流浃背,我会暗示自己,这是“人往高处走”呢,即刻会油然升起一股精气神,再沉重再高远也备感轻松,毕竟是往自己家里扛啊!

高处有高处的景致,古今中外的名人雅士对此的轮番表述,会让我们每次重温都能产生醒悟与愉悦。我所在的居处或许另有一番韵味,久而久之,内心竟有一些词汇或者是几片意象,在我不断流逝的情感体验历程中鲜活地保留着。冬天的时候,大雪飘飘,你从温暖的室内向外望去,雪花不是自上而下地飘落,而是自下而上地翻飞,什么鹅毛,什么柳絮,什么杨花,真的,通通没有资格比喻,你在高处观赏到的就是大雪。夏天的时候,打开窗户,凉爽的风自然要比低楼层的更畅通些,叫卖、收破烂、铁器制作、汽车跑动的声音闯入户内就要迟钝、遥远些。就是蚊子苍蝇什么的飞到六七层惊扰人类,也该有筋疲力尽的感受了,我们扑打它们,或许更容易些。

当然,并不是身居高处,即会远离或者隔绝我们所不愿意经历的人与事,它们不过是在别处暂时停止暂时休憩,而远距离的心理感应有时会更有痛感。问题的关键是,我仍然每天都在攀登至六楼,而且每天都会有片刻时间朝远方眺望,应该把难以相处的人或事划到更为浩瀚的人性空间考量,才有勇气有胸怀放大自己人性中的优点,继续自己的高度。在现阶段都市小区楼间距不甚广阔的背景下,高层居住有着先接受阳光的偏得,接受得愈多,内心的暗影会愈少,人愈往高处走,愈能感到自己渺小。楼下的老人说,还是一楼好,让我们腿脚方便,还连地气。我笑对老人,依然不悔。不过,在打开自家单元门的时候,速度明显比往日慢了许多,是在连接地气吗?下意识的动作,不好防御,因为我住得高啊!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今天的眼界提高,视野开阔,我们该回味和感谢的,是最初的起步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