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一个比他还穷的学生,他咬牙伸出了援助的双手

为了一个比他还穷的学生,他咬牙伸出了援助的双手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会结束后,他立刻找到班长,又详细了解了高敬霞的情况,连夜给她写信,鼓励她战胜困难,坚持求学,同时还寄去了20斤粮票。同时,他又在班级里动员了另外4位家境较好一些的同学,组成了一个5人“救助小组”,商量好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一起来帮助高敬霞,但有的同学只坚持了几个月,便不干了。一年后,只剩下家境最困难的冯圣兵一个人还在坚持着给高敬霞寄钱。冯圣兵寄来的钱虽然十分微薄,可给她的帮助却很大。

那是5年前,冯圣兵还在郧阳县中学读高一。在为纪念“世界粮食日”而举行的一次“节约粮食”的主题班会上,班长王龙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有位叫高敬霞的女孩,父母弱智,母亲长期卧病在床,家中四壁空空,一贫如洗,可她偏偏喜欢读书,说什么也不肯辍学。她一学期仅靠14公斤粮食生活,几乎平均两天才能喝上一顿稀粥……

听到这些,冯圣兵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哦,自己的生活已经够困难的了,原来还有比自己更困难的呢。他摸着膝盖上补丁的双手攥紧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撞击着他年轻的心扉:我一定要帮助她,绝不能让她因贫困而失学!

班会结束后,他立刻找到班长,又详细了解了高敬霞的情况,连夜给她写信,鼓励她战胜困难,坚持求学,同时还寄去了20斤粮票。

很快,高敬霞回信了,那是一封催人泪下的回信,信中这样描述了她所处的叫人难以置信的而又实实在在的困境:

地少,天又旱,父母体弱多病,全家最好的年景收入不足300元。她寄宿在学校,每学期仅靠14公斤粮食生活。(注意,是每学期仅有14公斤粮食啊。)每到开饭的时候,同学们都飞快地奔向食堂,她却总是磨磨蹭蹭地落在后面,趁大家不注意,溜到校园附近的小树林里躲起来。饿极了,扯过一把野菜便往嘴里塞。等同学们都吃完了,她才羞涩地回去。每两天,她才悄悄地煮一碗稀粥。那放了许多水的稀粥,喝得她那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中的肠胃咕咕直响。每次喝粥,她都要留一点儿,以便下次兑一些水,再糊弄一下肚子。她的碗无需再洗,因为她早已反复冲洗喝净了。至于美美地吃上一顿干饭,那实在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她饿得实在受不住了,想煮点稀粥,可米袋里已没有一粒米了。外面寒风凛凛,雪花飞舞,她再也忍不住饥肠响如鼓的折磨了,衣着单薄的她踉踉跄跄地赶了几里山路,回家找到两个生地瓜,囫囵吞枣地吃下去,又匆匆地连夜返回学校……

冯圣兵读着高敬霞的信,心在颤动,手下意识地伸进衣袋里,摸出带着体温的这个月的生活费,仔细地数了一下,只有32元5角,而这个月才过一周,这点儿钱他还要对付三个多星期呢。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从中抽出10元,给高敬霞寄去。同时,他又在班级里动员了另外4位家境较好一些的同学,组成了一个5人“救助小组”,商量好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一起来帮助高敬霞,但有的同学只坚持了几个月,便不干了。一年后,只剩下家境最困难的冯圣兵一个人还在坚持着给高敬霞寄钱。

冯圣兵知道,眼下自己家中也相当的困难,指望割龙须草卖钱是越来越难了。他只能从可怜的伙食费中再绞尽脑汁地节省,另外再利用周末休息,拾破烂儿换点钱,来资助比他还要困难的高敬霞。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再不去关心她,她可能很快就要失去读书的机会。

面对高敬霞的凄寒的家境,村里很多人都劝她别念书了,还是辍学回家干活吧。父亲也无奈地劝她,她也曾几次动摇,可是一拿起冯圣兵充满鼓励的信,她就仿佛看到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那样一个坚定的声音就在她的耳旁响起——无论生活多么苦,都要读书、读书、读书……

她忍着生活的艰难,读完了初中,又读高中。冯圣兵寄来的钱虽然十分微薄,可给她的帮助却很大。她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