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为了什么

他,为了什么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晨门以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嘲笑,辱骂,孔子一行人并未得到该有的鲜花与掌声,更多的只是嗤之以鼻的轻蔑。而几百年之后,当英国的使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块神秘的土地时,他们惊讶地认为这就是柏拉图所描述的理想国。他们替孔子实现了他的理想,即用文字与思想创造一个和平安康,崇尚礼教仁义的富强之邦。

他,为了什么

2010级17班 李仁煜

他,一身青衣,长久地伫立在凝望着夕阳的余晖,不语。他在思考,思考着什么是礼,什么是仁。

他,正襟危坐,看着杏坛下几百上千向他跪拜求学的人,不语。他在思考,思考着怎样才能让礼与仁发扬光大,让儒学思想遍及中原大地。

他,默默彷徨,脚步停留在乡间野地,注视着几十个追随他周游列国的学生,不语。他在思考,思考着为什么传播礼乐之路会如此艰难。

他是万世师表,他的名字叫孔子

他的一生是那么富有传奇色彩。幼年丧父,家庭的艰苦使他比同龄的孩子要更加早熟,很早就对礼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年之后,他对礼乐更是有了深层次的见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而立之年,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立志让所有人不分高低贵贱,全部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五十五岁那一年,他登上泰山,俯视苍茫大地,豪气不住地涌动。从此他便开始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行。

而最令我不解的,正是这十四年。

14年的风雨辛酸,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楚狂接舆称孔子“何德之衰”。晨门以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嘲笑,辱骂,孔子一行人并未得到该有的鲜花与掌声,更多的只是嗤之以鼻的轻蔑。如果换作是我,在如此沉重的压力面前,恐怕早就已经放弃了。可是,孔子没有,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种气量,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天空。

但是,他为什么要坚持下去,他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有的人的价值,只有当他长眠于地下时,才会彰显。那些人的理想,往往也在那时得以实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过一个“理想国”的概念,他把一个人人崇尚和平,互相帮助的安定之邦称作理想国。而几百年之后,当英国的使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块神秘的土地时,他们惊讶地认为这就是柏拉图所描述的理想国。当时的中国,朝廷内外都尊崇着礼的思想,人人以礼为尚。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受那位东方文化巨人的影响。原来,在孔子死后,他那已遍布各行各业的三千弟子继续传播着儒学的思想,而他的七十二贤人更是将他的思想发扬光大,继续着孔子的教书育人之路。他们替孔子实现了他的理想,即用文字与思想创造一个和平安康,崇尚礼教仁义的富强之邦。

虽然孔子的一生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但是他的功绩不会被抹去,他的一切努力都让如今的中国更加配得上礼仪之邦的美称,他是真正的万世师表!

点评:这是作者在学习了《论语》选读之后所写的一篇读后感,从回顾孔子的形象,到记叙孔子的生平,再到叩问孔子的理想目标,文章层层深入,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了所谓“万世师表”的意义与内涵。(指导老师:袁文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