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晏子使楚解尴尬

晏子使楚解尴尬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晏子使楚的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此书相传是晏子所作,也有人说是后人编写的,其中记录了不少有关晏子的轶闻逸事。晏子身负使命,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权威,故意刁难晏子,结果却闹出了许多令自己尴尬的事来。楚国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故事背景

齐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自桓公即位以来,任管仲为相,内修政治外交诸侯,国力日渐强盛,很快便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桓公也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然而齐国到了景公时期。国内官吏腐败,民生凋敝,军队战斗力也开始锐减。

与此同时,南方的楚国却正在蒸蒸日上。楚并非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与秦国同属“化外夷民”,但楚国却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另一大军事强国,并与春秋中后期的第一军事强国晋国抗衡了数十年。

晋国派出军队对齐实施震慑性攻击,晋国军队几乎兵临城下,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

晏婴,字仲平,春秋时齐国夷维人,夷维就是今天的山东高密县附近。他在齐国担任大夫之职,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个子矮小,其貌不扬。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晏子使楚的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此书相传是晏子所作,也有人说是后人编写的,其中记录了不少有关晏子的轶闻逸事。

●故事梗概

晏子身负使命,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权威,故意刁难晏子,结果却闹出了许多令自己尴尬的事来。楚国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看了看说:“这分明是狗门,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出,现在我是出使到楚国来还是出使到狗国呢,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吧。”迎接宾客的人只好打开了大门,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来到王宫,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了吗?怎么会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大概是属于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楚王闻听,无以言对。

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小吏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智慧之窗

在这个故事中,一共描述了三个楚国刁难晏子的场景,均被晏子一一化解,面对楚国的无礼他不卑不亢,面对楚国的责难,他从容应对,“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出”,“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以及“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充分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多谋。正是这一故事的精彩,才给后人流传下了自取其辱、挥汗如雨、比肩继踵、南橘北枳等多个成语。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