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观问题

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观问题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加一个座谈会,与文艺界和影视界的几位朋友聚到一起,座谈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问题。我只谈了谈新时期以来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观问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基石。这种倾向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较为明显地存在。文艺界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很复杂,值得我们深思。

参加一个座谈会,与文艺界和影视界的几位朋友聚到一起,座谈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问题。诸位都是文艺界和影视界的高手,妙语联珠,发人深思。我只谈了谈新时期以来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观问题。

新时期以来,哲学界关于人性的讨论,不单波及史学,同时也影响到了文艺领域。80年代新历史浪潮的出现,为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创作无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但是,由于受到西方各种文艺思潮、尤其是受到国内关于人性问题讨论的影响,以及一些非常复杂的原因,致使某些作品在历史观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基石。简单地说,它强调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历史事实的确定性,二是强调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而在我们的某些作品中,作者所遵循的历史观却恰恰不承认、甚至否认客观历史,认为“历史是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写的”,“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因此,反映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在:

1.片面强调历史的偶然性,强调“一切都被偶然左右着”,从而削弱了、淡化了正义与非正义、革命与反革命的分野,抹煞了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只是片面地从抽象的“文化”角度凸现人的本能的、血缘的、宗教的、习俗的因素对人物行为的左右。有的小说写到,年轻的主人公在决定自己是参加共产党还是参加国民党时,要靠扔硬币来下决心,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2.片面强调人性,把人性的地位无原则、无前提地夸大到超越历史、超越政治、超越阶级的地步,似乎人性是决定一切——包括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随着这样的思潮的出现,文艺界与史学界一样,兴起一股翻案风,旨在从文艺上乃至历史上为一些史有定评的人物翻案。这种倾向在历史小说的创作中较为明显地存在。

3.片面强调个人感觉,淡化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在突出个人痛苦和磨难的同时,割断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抹煞了历史环境之间的差距。这样的作品,看了之后让人觉得建国前与建国后一个样,文革前与文革后一个样,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一个样。这在客观上便是人为地歪曲了历史。

4.因为片面地强调了历史的偶然性,所以在风云变幻、诡谲莫测的历史变革面前,一部分作家和艺术家认为历史没有规律可循,无从把握,故此从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中退避出来,听天由命,直接导致了“宿命论”的死灰复燃。他们强调造化弄人,因此怀疑一切,在无望中期待歪打正着式的、种瓜得豆式的奇迹出现。

总之,这些历史观上出现的偏差,结果是使一部分作家和艺术家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放弃了对历史规律的探寻、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对未来理想的昭示,沉溺于对生活表象的记录、对社会“原生态”的描写、对“无距离真实”的苛求,或者是干脆强调“文学要与现实保持距离”、“要回到文学自身”,采取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

文艺界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很复杂,值得我们深思。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才能真正迎来文学艺术的春天。

1999年2月4日(星期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