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惜,那一起走过的路

珍惜,那一起走过的路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个背影属于曾经的我,那道目光源于一对用心良苦的父母,可那时的我从未留意过目送背后的深意,只是用自己的背影告诉他们——不必追。这个暑假,我走进了龙应台的《目送》,第一次转过身,回望那目送时的眼神。《目送》,道出亲人间的深情与无奈。

——读叶目送曳有感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1412班 沈雨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龙应台

这是一个决绝任性的背影,这是一道满是柔情期许的目光。

这个背影属于曾经的我,那道目光源于一对用心良苦的父母,可那时的我从未留意过目送背后的深意,只是用自己的背影告诉他们——不必追。

暑假去书店买资料时,看到一本绿色封面的书放在书架很显眼的位置,封面上“目送”两个字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个暑假,我走进了龙应台的《目送》,第一次转过身,回望那目送时的眼神。

《目送》中每一篇文章中都笼罩着一缕淡淡的忧伤。《雨儿》中龙应台因为母亲的老年痴呆而无奈,《共老》中龙应台因为兄弟的陌生冷淡而忧伤,《十七岁》中龙应台因为儿子的特立独行而手足无措……而最让我心湖荡漾的还是《目送》这一篇。

文中龙应台一共给读者描绘了三个目送的画面:目送儿子上小学,母亲内心依恋不舍,却不得不放手;目送儿子上大学,母亲内心落寞无奈,想抓却抓不住;目送父亲老去,女儿伤心悲痛,却不得不接受。孩子成长,父母老去。所谓父母子女,原来真的只是匆匆的过客。我第一次慢慢地体会到目送背后的故事,原来自己的生活中也曾有过那么多的目送。

幼儿园时,第一次离开父母,刚放开妈妈的手,便回头寻找我的妈妈,妈妈坚定的背影让我不解:“妈妈,你为什么那么无情?”她用背影告诉我:“孩子,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上初中后,处于逆反期的我,有过一次冲动愚蠢的离家出走。蹲在黑暗的角落里,我偷偷地看着父母从我身边经过,那焦急的神情,那带着哭腔的呼喊,心中竟然滑过一丝幸灾乐祸。直到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我望着那原本坚挺自信的背影变得颤抖而微弓,心中涌出一缕内疚与心疼。

19岁的姐姐去遥远的异国他乡求学,我送她去机场,心中窃喜,姐姐不在我就可以独享父母之爱了。但是,我错了。当我看到爸爸妈妈目送姐姐离开时不停颤动的身躯,无限延伸的目光,甜中带苦的微笑,我顿时意识到身为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他们一定也是这样目送我离开,只是我一直视而不见。那一刻我多想握紧父母的手给他们力量。当我看着姐姐渐渐远去的身影,我顿时感觉到在亲人之间维系着的感情纽带在颤动。所谓姐妹,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不是争夺父母宠爱的竞争者,而是同一株雨树(新加坡的一种树)上的枝叶,同树同根,也许终将各奔东西,但心却永远在一起。那一次的机场送行,让我与父母和姐姐的心靠得更近了。

处于叛逆期的我们,因为执着于心中所想,从未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会像安东尼那样,即使与亲人同路也不愿意同行,明明身体的距离那么近,可心灵的距离却那么远。时光流逝,不再重来。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成长,从幼稚走向成熟。年华也必然会在我们的亲人身上留下痕迹,他们终将会以某种形式,从我们身边离开,甚至从我们的生命中离开。不要继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珍惜与亲人相处的点滴时光,将父子母女之情、兄弟姐妹之情化为颗颗明珠,深埋在心中,滋养一方心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我们之间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对方的背影渐行渐远。站在小路的这端,望着小路那端的身影,在心里默念——不必回头,我依旧为你坚守。

(指导老师 黄丽华)

教师点评

《目送》,道出亲人间的深情与无奈。少年读者能像本文作者那样爱上此书,实在是大幸,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更加珍惜亲情表露的一个个细节,这种人性的至纯至善会涵养出一个个高素质的公民,那又是社会的大幸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