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的赞歌

人生的赞歌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词作品虽是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结晶,但感情的抒发,与作者对生活和事物的细致观察密不可分。这时,突然传来了一阵摩托车的吼叫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特别是“点”,唤起了人们的许多联想。而“闹”字,则使人感到小村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如上面所引的《飞雪漫步》,既让我们领略了山乡优美的自然风光,还使读者体会到了时代和人生的美好。又如《隆中行》“夜静仰毛公,隆中起歌声。”

——读秦墨同志的诗词

最近,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秦墨诗词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墨(张维庆)同志的诗词不以辞采取胜,也不以奇崛取胜,而是以浅近之语,发清新之思,且景中有情韵,情中有理趣,别有一番风味。

秦墨的诗词的作品,大都是他心灵深处的呐喊,充满着浓烈的感情色彩。其抒情方式,概况说来,就是情景“互藏其宅”,即景藏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说悲说喜,而是在悲喜时藏有景物;情藏景中,不是随便写景,而是写含情的景,离开情的景就不写。前者以抒情为主,但不是空泛的抒情;后者以写景物为主,是选择可以表达感情的景物,亦即艾略特所谓的“客观对应物”。秦墨的抒情长诗《慈母颂》有一节诗:“异乡忙碌国家事,忽闻慈母西天行。噩耗惊魂心头痛,强忍泪水望苍穹。”前两句交代起因,后两句写作者的心情。“噩耗惊魂”,慈母驾鹤西去,对于子女来说,当然是“噩耗”,故为“惊魂”。继而,“心头痛”,由情态写到感觉,更进了一步。痛而流泪,乃自然现象,可诗人“强忍泪水望苍穹”,此为情中藏景,放而又收。此时此刻,没有写流泪,却胜于流泪。虽用浅近的字眼,却反映出了作者的悲痛心情。不过,这种沉痛并不是心灵脆弱的表现,而是一颗坚强心灵的疼痛。它对读者来说,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感染力。“望苍穹”,一般指遥望亲人去世之地,寄托哀思。这里还有一层问苍天之意,为什么将慈母带去,反映了作者极度哀恸的心情。诗人的笔就是这样,一层更进一层的写出了自己的悲痛之情,而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感受到了诗人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诗中抒情主人公“强忍泪水望苍穹”的艺术形象,催人泪下,令读者难以自制。

诗词作品虽是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结晶,但感情的抒发,与作者对生活和事物的细致观察密不可分。同时,作品的深浅,也反映出作者对生活和事物体验的深浅以及作者内心情感的深浅。秦墨是一位善于观察事物与体验生活的诗人,善于反映没有被别人发现的事物的本质,注入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使作品充满浓烈的感情色彩。如《飞雪漫步》:“雨水时节雪纷纷,乡野漫步寻蚕音。鹊点银枝戏春妮,忽闻嘉陵闹山囤。”读到这首诗,我们也许会马上联想到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或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诸句,况且“清明”“雨水”均为节气。其实,受前人作品启发或直接融古人诗句入诗,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习见的现象。相比较

于其他人,秦墨运用古诗的字面和意境两个方面来为自己的创作服务,并把这种技巧发展成为自己的独特作风之一。毋庸讳言,这首诗是受了杜牧等人诗句的影响,但其所写情与景却与他们的诗迥然不同。“雨水”这个节气,大约在2月19日左右,按理该下雨了,却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场兆丰年的瑞雪,既激发了诗人的兴致,又为漫步乡野埋下了伏笔。诗句尽管未写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但透过这些蛛丝马迹,我们似乎已看到了作者那愉悦的心情。此乃情藏景中,情景交融,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鹊,指喜鹊,报喜之鸟。银枝,落上雪的树枝。春妮,指女孩子。嘉陵,指嘉陵牌摩托车。山囤,指小村。这几句,写作者在乡野漫步时所看到的情景。喜鹊喳喳地叫着,时而飞起来,时而又落到缀满积雪的树枝上,好像在引逗树下的女孩。一个“点”,便把喜鹊飞上飞下的动态,勾勒了出来;一个“戏”,从侧面写出了山村少女纯真而又稚气的神态。这时,突然传来了一阵摩托车的吼叫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在城市,若是摩托车声打破了宁静,那就是噪音。可在山区,尤其是偏僻的山区,这就是春声,一种现代色彩浓郁的春之声。一个“闹”,承接上句之“点”,“戏”,宛如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字,把事物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似的,使读者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车手的形象也呼之欲出。这不仅是通感,也显示出了作者选择的艺术功夫。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用不着多说,因为全部生活就是运动。”在这里,动词的巧妙应用,把春意写得好像有知觉似的,生动多了,使形由“无生体”变为“有生体”。特别是“点”,唤起了人们的许多联想。喜鹊戏姑娘,这个富有情趣的细节,这幅优美的画卷,似乎能让读者体会到春意蓬勃的景象来丰富这句诗的意境。而“闹”字,则使人感到小村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作者虽写的是他所看到的浓浓春色,但却让我们既看到了自然的春色,又看到了人生的春色,时代的春色,这就是情藏景中的魅力。

秦墨同志“三十九当副省长”,长期从事行政工作,以致他的诗词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意境深远,情理兼备。如上面所引的《飞雪漫步》,既让我们领略了山乡优美的自然风光,还使读者体会到了时代和人生的美好。又如抒情长诗《慈母颂》之句“悲欢离合人世间,阴晴圆缺古难全。”这两句诗,所抒发的虽是思念慈母的情感,但它所给予读者的,除去情感上的感动外,还有另外一种触发人思致的启迪。即慈母归天,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宛如自然界的“阴晴圆缺”一样,历来都是“古难全”。除了“忽闻慈母西天行”,“惊魂心头痛”外,它更使读者想到人生对于一切不可挽回事物伤感之徒劳,比较超脱和达观。而正是这种情理兼备的特色,拓宽了秦墨的诗词境界。如《夜游珠江》之“明月坠江中,彩虹两岸飞。”月亮坠到了珠江中,形成了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的壮丽景观。由此可以想见,夜空是多么明亮,江水是多么清澈,景色是多么的美妙。对于坐在游船上的客人而言,两岸的灯火串成了长龙,当然就是“彩虹”了。这样的诗句,不仅景中有情,而且境界辽阔,颇能“摇动人心”。一个“飞”字,既写出了游船速度快,更是点染出了时代在迅速发展,触动读者思绪的内容就比较丰富。又如《隆中行》“夜静仰毛公,隆中起歌声。”此“隆中”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之隆中,而是隆中号游船。毛公,指三峡边的毛公山。夜深了,繁星满天,诗人仰望着毛公山,浮想联翩……或许,此时此刻作者很可能也想到了期盼“高峡出平湖”的那位毛公以及那位三落三起的邓公,只是隆中号游船上,突然响起的歌声,打断了作者的思路。这一动一静,情景交融,极富诗的意境。

罗丹曾说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所以使人感动,不单因为它使人得到多少适意的感觉,实则因为它所惊起的思想。”人们之所以欣赏自然美,也是因为从中看到或联想到人的美,与人生相通的东西。境中有思,正是秦墨诗词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由于除感受外,更有一份出乎其外的澄明的观照。唯其如此,故其所表现者,情中乃更复有思,意境也比较深刻。秦墨《夜宿“三一五”》诗之,“门外山做墙,明月柳中藏。夜静闻鸟啼,溪清伴谁唱?”“三一五”乃某基地代号。此类基地一般都建在山区,远离城市,生活也不大方便。“山做墙”是说基地建在山脚下,紧靠着山,故有是墙的感觉。“明月柳中藏”,是写柳树挡住了月亮,就像藏在树中一样。山里的夜,静悄悄的,鸟儿叫着,似乎在为谁伴唱,意境幽远,情趣盎然。首句由门写到墙,透出了生活的气息。次句之“藏”,拟人手法的应用,把月亮写得有感知似的。此刻的山月,就像一位清俊的姑娘,躲在柳树丛中,好奇地注视着栖居在山里的客人。这两句诗,作者以丰富的联想,恬静优美的意境,浓郁的感情盛赞了基地多姿的美景,凸显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出基地来人较少,这才有山月“藏”着看的动态描写。第三句不同于王维《鸟鸣涧》之“夜静春山空”。山尽管不是“空山”,可“夜静”了,还是能听到鸟叫。这就写出了基地的特点,白天有人,但晚上比较安静,所以鸟儿纷纷出来活动。

最后一句,“溪清伴谁唱?”以一个疑问句作结,余音绕梁,一唱三叹,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山间的风光固然美,可经常在基地工作的人,面对这样的美景,也许不会有什么兴趣。只有作者这个初来者,才会注意到明月藏在柳树中,鸟啼以及溪水吟唱等情景。由此联想到首句之“墙”,大山就像墙一样,似把人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与人做伴的只有山月、山鸟、山溪等,司空见惯了,当然就不会注意到这些。这就曲折地写出了基地工作人员之不易,又让我们意识到了与人生相通的某些东西。诗作融情入景,充满画意,想象自然,虚实相生,富有灵气,能够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补充,引起共鸣,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犹如一曲委婉动人的赞歌。

原载《人民政协报》2009年6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