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遥遥红楼一梦

遥遥红楼一梦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楼梦》,展现了一幅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直至灭亡的历史画卷。《红楼梦》,实是梦一场。贾府旦夕之间,大起大落,黛玉亦有红楼遗梦,作者赞叹她如一抹凌空出世的幽兰,才气逼人,亦感慨其与宝玉那甜蜜、忧伤而浩大的爱情,见解独到,结尾几段又从原著作者的角度出发,再次抒写了对《红楼梦》的评价,发人深思,红楼本是梦一场,戏一场,万事皆有憾,是非真假,皆归鸿蒙。

遥遥红楼一梦

2007届5班 瞿洁云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展现了一幅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直至灭亡的历史画卷。在这部含笑的悲剧中,精雕细琢地描绘出三代人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灭亡。

《红楼梦》,实是梦一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当时自己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无法理解秦氏对凤姐说的这番言语所谓何意,如今细品,不禁释然。就像这贾府,无论多辉煌、多荣耀,最终也只是落得个残瓦断楞的下场。

一直以为,红楼好比是蒙着层层清纱的纷飞遗梦。茫茫尘世,渺渺世人,皆在此上演了一出悲剧,透过这层纱,仿佛看见了富丽华贵的园子,以及园子中的纤纤女子,一切的繁荣、奢靡、荒淫和道貌岸然都在这里如此真实又如此鲜活地显现。

那边厢,是谁在暗自垂泪?手持一柄花锄,只为一席残红。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煞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面对落花,她无法释怀,便潸然泪下。一首《葬花词》,不知哭痴了多少人的心!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傲,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使她犹如一株凌空出世的幽兰,永远为着自己的理想而执著。

如此才华,令她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枯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黛玉孤苦凄凉的生活,致使她“自矜自重,孤高自诩,目无下尘”。或许正因为此,宝玉的玩世不恭,和他的不慕名利造就了后来宝黛的倾城爱情。只是黛玉忘了,宝玉生来就是贵公子,他的身边永远不缺衣衫绚丽、笑靥如云的女子。他钟情于黛玉的气质才华,痴情于她的清高气节。于是,宝黛的红粉痴恋,是那么自然地出现,以至让后人感慨万千。只是,当时的社会道德、思想观念容不下,也不允许这段恋情的出现,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黛玉是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人世的,带着她心中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在这个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至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这是一场浩大却又忧伤的情,华丽而又哀怨,清丽却充斥着灰暗。封建社会的枷锁让那些生活在这底下的人窒息,让这沉重的剧目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

曹公无疑是睿智的,他用一个外来者的身份穿行于这场浩浩荡荡的剧目。他伴清风,揽明月,秉一盏枯灯,把心中的苦凝结成这段绝伦的乱世佳作。他用最平静的语言描绘出最壮丽的画面。表面起伏不惊实则波澜壮阔。他把内心的一切都撒在了书卷上,暗流涌动中隐藏了人世间最真切质朴的道理。字拼成句,句拼成段,飘洒着喷薄而出,淌在心头,久久萦绕不散。他就那么站着,任凭万物更替,只为那一刹那的情,他把才情理智都凌驾于生命与社会之上,用笔把这一切都尽收于纸上,发人深思。

红楼本是梦一场,世间痴人多少,散入园中,赏尽风流,闲情缱绻。只恨万事皆有憾,是非真假,皆归鸿蒙。

红楼梦,好一幕壮阔伤殇的戏!而我,仿佛看见了站在戏外的曹公,对着戏里的一切,暗自凝视……

亮点欣赏 文章以《枉凝眉》的诗句开篇,引人入胜,并为本文奠定了一种哀婉的基调。文字充满诗情画意,全文构思精巧别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贾府旦夕之间,大起大落,黛玉亦有红楼遗梦,作者赞叹她如一抹凌空出世的幽兰,才气逼人,亦感慨其与宝玉那甜蜜、忧伤而浩大的爱情,见解独到,结尾几段又从原著作者的角度出发,再次抒写了对《红楼梦》的评价,发人深思,红楼本是梦一场,戏一场,万事皆有憾,是非真假,皆归鸿蒙。(栾翠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