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夜幕下的草龙舞

夜幕下的草龙舞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到春节期间,那穿行在村夜幕之中的“草龙灯”。“草龙灯”是用稻草扎制的一种龙灯的简称,跟布制的龙灯一样,也有龙头、龙身和龙尾。扎“草龙灯”是一门精细活,马虎不得,得由专门的手艺人来扎制。在“草龙灯”全身,插了一些点燃的香,但为数不多。“草龙灯”进门后,会在堂屋里穿行一圈,打了几个转。

那年春节,正在老家和父亲、祖母聊天,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舞龙灯的锣鼓声,还伴随着阵阵放鞭炮的声音,村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条金色的长龙上,有红色的鳞片,被十来个壮硕的男士高举着。举龙珠的人,倒退着,龙珠一会儿向左,龙头也摆向左,龙珠向右,龙头也向右。龙珠在他们身间穿梭,龙头也跟着穿行。绕老绕去,要是把龙身打了结,解不开,怎么得了?这是我担心的。但这种事从没发生过。

“现在晚上村里还舞龙灯?”我问父亲。

见我有些困惑,父亲笑着说:“这是‘草龙灯’,只能在晚上出来舞,你小时候见过的,不记得了吗?不过,很多年没有舞起了呢!”父亲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到春节期间,那穿行在村夜幕之中的“草龙灯”。

“草龙灯”是用稻草扎制的一种龙灯的简称,跟布制的龙灯一样,也有龙头、龙身和龙尾。扎制“草龙灯”,除了用稻草外,还要用竹篾、木头和麻绳等材料。扎“草龙灯”是一门精细活,马虎不得,得由专门的手艺人来扎制。“草龙灯”一般有九节至十五节的长度,舞“草龙灯”的人腰扎黄绸带,每人举着一个连着龙身的木质手柄,舞灯的套路很多,像“龙穿花”“取彩头”等花样,都是舞“草龙灯”必备的本领。

“草龙灯”一般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玩,出发时,要在河边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龙尾要浸在水里,龙头向着岸上,意味“蛟龙出水”。然后祷告河神,也祈祷着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草龙灯”全身,插了一些点燃的香,但为数不多。舞动时,香火闪烁,很好看。每到这时,村民会将一些稻谷、大豆和芝麻洒在舞动的龙身上,意思是去除瘟疫。

为迎接“草龙灯”进门,村里人一般都要准备好香烟、鞭炮、茶叶大米等几样东西。

主人点燃3炷香,然后出门放鞭炮,将“草龙灯”迎进门来,这家主人会用毛巾包好几盒香烟放在堂屋的条桌上,让走在“草龙灯”前面的那个手执龙珠的人去拿这些“彩头”。

“草龙灯”进门后,会在堂屋里穿行一圈,打了几个转。龙身弯曲靠拢,舞龙男士们脚尖碰脚跟,随着紧密的锣鼓声摆动几下。出得了门,到了宽阔的地方,这龙才施展开了本领。

龙头大幅度地左右摆动,身后的队员也毫不惜力,个个舞得虎虎生风。这条巨龙蜿蜒着,扭动着,前行着,一路行到村里的大稻场上。稻场上放电影拉幕布的两根大柱子还在。柱子上用红绸布挂着彩头。村民们是不会错过这高难度的取彩打赏的,把个稻场围得水泄不通。从龙尾部起开始打桩,4个人一手举龙,一手相牵,扎稳了马步,肩头上开始叠起了罗汉。

一条龙盘踞而上,龙头张着大嘴仿佛狂笑着,像根擎天柱似的,稳稳地立在上头,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彩头。如此演绎下去,那空麻袋就变得鼓鼓囊囊了。大汉们身上的绸衣也紧贴在身上,变得汗津津的了。

这时,主人会将准备好的茶叶、大米抓起来洒在龙张开的嘴里,期盼在新年里消灾,四季平安,也期盼着在辞旧迎新之际,草龙能给家里带来好运。

有的人家还喜欢带着“草龙灯”,在家里的谷囤旁穿过,希望明年里有个好收成……

那时,草龙起舞,鞭炮声、锣鼓声和人们的笑语声响成一片,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热闹的气氛。

据说,舞龙这种民俗的发端,可上溯到西汉时期,粗略算来也有2200多年历史了,不可谓不久远矣。而我生长的那座小村庄,每年舞龙也延续了400余年,历经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一直走到今天,也着实令人叹服。

华夏民族本质上讲是农耕民族,是靠耕种来获得生存的物质条件。在农耕文明不发达的古代,农事更得顺天应命;所以每逢久旱不雨,尚处于蒙昧状态的人们便通过法术并伴以舞龙活动来祈求一场甘霖。为什么要舞龙呢?这表示对龙神的虔诚,只有心诚才灵。

在古代民众的集体意识中,龙是海洋的主宰,能兴云雨,利万物,被尊为祥瑞之物和华夏之神。而随着岁月的推移,事物的变迁,舞龙活动已由最初祈雨的外在形式转化为一年一度祈愿的载体,即人们或一方政府希望通过举办舞龙活动,能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抑或平安祥和。

“草龙舞”是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它将我的思乡情,拉得好长,好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