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现在想给大家讲一个主题是:艺术教育的永恒三重点论。
前提是——我最近的一个艺术观点:草不总是绿的。
艺术教育的永恒三重点论核心讨论的就是,“变不变”的创客。
创客,是当下的一个流行概念,事实上,在美国出现这个词是强调参与的人是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创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也就是说创客是强调具有脑洞大开的人。
在这里边我讲三个话题,或者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类型状态成长论。
这个命题强调的是——成为有限完人。
宗旨是:强调找门成人。
策略是:修行互生成型。就是互相形成一个特有整体形状的人。就是将这三类人合一:社会人(——正)+专业人(——精)+生活人(——会生活)。这三类人,也就是艺术教育永恒三重点论之一类型状态成长论的基本内涵。
培养成型意识=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有艺术家素养的人、会生活的人应该有的态度+性格。无论如何,作为社会人来讲、作为艺术家来讲、作为生活人来讲,核心都是要会创造。所以说,在“类型状态成长论”这个里边是特别强调修行——独自的修行成长。
第二个话题是:基于艺术史的想象认识论。
这个论题的命题是什么呢?就是寻求“后子门”。这不是世俗中常说的“开后门”,而是指基于专业指导之后的,开启心得之门。
宗旨就是:强调开门,也就是要开启独有的天门,就是开天门。所以说,艺术教育永恒三重点论中是要特别强调确立与开发想象认识论。在认识上沉入与超越上想办法。一句话就是“开无知之门”。
策略呢?就是让自己大脑引领行动——动手+动口+动身体+动思想。没有高贵思想的寄托,只会陷入无事生非地做作,矫饰地画一地、吼一气、晃动一身肉……一句话,不在大脑支持下的艺术行为是贫血无力的。
第三的一个话题是:生成能力的自我方法论。
这一个的命题,就是我常说的——自己有办法。
宗旨是:尝试最近的可能。也就是说要实验自己最近的可能性,今年特别强调的有一个词叫“获得感”,那么,自己只有实验最近的成功可能性,才会真正得到获得感那种成就的快乐。
策略就是强调“开法门”。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实际的行动规格与路径:
其一,给另一种吸引;
其二,置入萌芽环境土壤规格;
其三,进入类型成长状态;
其四,可见鲜活成长线;
其五,供给特别系统有限编码知识与能力;
其六,专项转换个人禀赋。
总之,如果用一句话来看生成能力的自我方法论,就是“开己门铸五力”。哪五个能力呢?就是“思维力+敬畏力+修行力+反复力+成就力”。
这几个内容,如果从考虑生成能力的自我方法的角度来看,可以举个例子来落地的讲。比如,分析《一个素描课就这么多》的内涵。
怎么讲?
首先,我们是否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素描呢?学习素描有什么好处呢?如何学习才叫学得好呢?
素描,我们都知道它是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刻画,然后再从整体系统上去收拾、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作品的绘画表现方法与模式。那么,我们能否深入地思考或者从一个体系与深度去思考素描学习与教学的一些问题,让学习者在人生、专业基础、专业空间上获得更丰满一些?
具体说来,我们从学习素描艺术训练中可以获得以下至少十二个方面的素养与综合能力。
其一,宏观整体大局认识论。
其二,明察秋毫洞见能力。
其三,成为刻画深入精致高贵的人。
其四,转换灵动机敏能力。
其五,明白行为有方法。
其六,认识成型推进环节方法与能力。
其七,理解存在系统道理。
其八,懂得环境影响力。比方说,我们在画室画色彩的时候,是要讲究环境色光源色条件影响因素的。虽然,画素描没像色彩那样太有讲究,但是,光源色与环境色等环境关系还是要充分思考的。
其九,体验本身价值论。素描是要讲究观察表现对象的质感、体感和空间感等实在因素内容的。
其十,养成体系性收拾调控意识与能力。也就是说,让一件素描作品在最后得以完善,就是要慢慢收拾——该亮的亮、该灰的灰、该深入刻画的刻画,这是一种整体的系统性的收拾调控,这些调控意识与能力,要在这教与学里面有所思考深入。
其十一,从素描概念形成朴素原理。我们要说,为人质朴、素面朝天是一种气质,绘事后素也是中国绘画的质地,这些都应是艺术教育师生自己应该明白和探索的道理。
最后一个应该获得的思想——绝对的民主很难。在调子素描当中,如果处处是讲平均,不讲比较,不强调虚实对比,不讲结构关系,那么,不仅画面是平的,那么这个丰富的世界也是平的,最终把人也扯平了,如此,生活、世界、艺术就没有趣味了。
为此,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实践艺术教育教学“三环节论”——要特别注重——“训练+变+成”这三个环节。
训练,这个不必多说,大家能理解。
变,那就要追逐教学后有变化。
成,就是生成——更好的或另一个好的成长、成才、成功。
总之,要引领学生以一个正常社会人的“态度+意识+思维+思考+方法”去创造美妙生活方式,以艺术家的“态度+意识+思维+思考+方法”去创造艺术作品,这样才会让师生都有收获。所以说,艺术教育永恒的三重点论,是需要揭示和要强调的。
【注释】
[1]该纲目是2015年2月19日下午在“泽园行·2015”师生学术年会上的演讲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