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歌创作高度的标杆

诗歌创作高度的标杆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伯农先生在《继承·创新·和谐·奋进——在中华诗词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使诗词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必须消除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排除对它的偏见。同时,更要靠诗词自身的水平和质量。没有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品力作,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难真正得到历史的承认。目前,诗词创作数量很大,精品力作很少。诗歌创作达到什么高度?这向来要以拔尖人才和精品力作为标杆。今后,要不断扩大诗词的创

郑伯农先生在《继承·创新·和谐·奋进——在中华诗词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使诗词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必须消除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排除对它的偏见。同时,更要靠诗词自身的水平和质量。没有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精品力作,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难真正得到历史的承认。目前,诗词创作数量很大,精品力作很少。诗歌创作达到什么高度?这向来要以拔尖人才和精品力作为标杆。今后,要不断扩大诗词的创作新军,培养文化功底深厚的诗词人才;诗人要提高思想品位,深入生活,提炼诗情词意,努力创作出人民满意的精品力作;要形成科学的评介机制,及时把精品力作筛选出来,推介出去;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介标准,体现时代精神、先进思想、生活意蕴、真挚感情和艺术感染力的高度统一……任何时代和地区,拔尖人才和精品力作只能是少数;群众从事诗词创作活动,带有强烈的自娱、互娱的色彩。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不断发达,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文化需求也在增长,不但要鉴赏美,更要创造美——‘高雅'的诗词艺术,是群众性很广的艺术,我们在重视提高的基础上,绝不能忘记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和群众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从而失去‘提高'的群众基础;那拔尖人才和精品力作又从何而来!?”(《中华诗词》2007年7月号,第8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