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丫丫的学生时代

丫丫的学生时代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丫丫两岁时有了弟弟,父亲会买来许多糖果给他吃。丫丫从家里到学校有三公里多的路程。丫丫的好友是同村同班同学梅花。丫丫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寒假刚过两天,她就在初中生大姐的辅导下完成了全部寒假作业,母亲引以为傲,向亲友宣传此事。丫丫唱着歌儿上学去。丫丫上学时还没有校服这个名词,她除了能在过节时穿上新衣,其他时节多是穿姐姐小了的衣服,还有别人家的孩子淘汰的衣服。

那年冬天,大庄村的人们还在麦场上忙碌,惠也挺着大肚子忙前忙后。

一日清晨七时许,惠开始出现阵痛,羊水先破了,淡红的血水渗出来。从集体生产站点到家不过千米的路,她却身如重负花了近半小时才挪步进屋。她疼得汗流浃背,在阵痛间隙还为自己铺好一张干净床单慢慢爬上炕。她痛得在炕上打滚嘶喊、汗泪交加、面部变形了,羊水涌出,她将要分娩了。

惠的小姑子请来了村里有接生经验的老妈妈,在接生老妈妈的引导和帮助下,惠在疼痛中用尽全力生下了第三个孩子。

惠筋疲力尽,汗水和泪水将头发浇湿紧贴于脸颊,她喘着气低声问:“生了个啥?”接生老妈妈笑着说:“漂亮的小丫头。”

惠的心里“咣当”一声,希望又落空了。她费力地侧身轻轻掀开被单看看,果真又是丫头。唉,三个丫头了,这可让人怎么活呀。

那时惠的丈夫还在参加集体劳动,他知道她又生了女孩会怎样想呢?婆婆从小姑口中知道又生了女孩,都没有进屋来看她一眼,而是不断发出干咳声表示不满。

惠生了女孩自觉理亏,她默默忍受着丈夫有意摔打家什使气和婆婆站在窗根下的指桑骂槐。孩子刚过三天,她不顾身体虚弱便开始下炕做饭、干家务了。

又是一年冬天,惠的三丫头一岁了,还没有正式的名字,这孩子小鼻子小眼体格也小,惠索性给她取名丫丫。

丫丫苹果脸,开心时露出一对小酒窝,小眼睛又圆又黑,家人逗她玩时叫她“圆珠珠子”“黑(he)窝窝子”。

丫丫两岁时有了弟弟,父亲会买来许多糖果给他吃。母亲的热被窝里也常常暖着弟弟,丫丫很羡慕弟弟每天都能睡在母亲的怀抱里。

有回,丫丫扁桃体发炎多日不见好,母亲把她搂入怀中睡了一晚,在母亲舒适而温暖的怀抱里,她睡得很安然,感觉啥病都没了。之后,她总是盼望自己生病,渴望能有机会再钻进母亲的热被窝,享受母亲温暖的怀抱。

丫丫和弟弟都喜欢玩泥巴,把泥巴当作最亲密的玩具和最忠实的朋友。她和大多农村孩子一样土里生、土里长,把泥土和成团做成他们想要的各种玩具,在玩耍中成长……

1982年,丫丫六岁了,能蹲地上用木棍画出一个“3”了,爹看到她写的横在地面上的数字“3”笑了,便送她上了小学。

其实,那是丫丫上学前仅会写的一个不规范的数字。

丫丫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三个平行班,她被分进一年级丙班,姐姐为她包好书皮,备齐作业本,背上娘亲手缝制的花布书包,甩着羊角辫儿开始了她的小学生涯。

一年级的班主任毛老师,是位二十四五岁的女老师,留有长长的卷发,瓜子脸,大眼睛,脸上时时带着和善的微笑。丫丫非常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听老师讲课。

毛老师教语文和数学两门课,讲课的声音非常甜美,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对有些不洗脸不梳头来学校的农村学生,从不讥笑,还愉快地给学生们洗净脸,梳好头发,经常自费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等给有一丁点进步的同学作为奖品,她是学生们心中的最美女老师。

毛老师性格开朗,教学方法灵活,善于寓教于乐,还是一位非常喜欢唱歌的老师,因而她也肩负起了音乐老师的职责,她教会学生唱的第一首歌是《我要上学去》,丫丫和同学们每天唱着歌儿上学放学。

丫丫从家里到学校有三公里多的路程。她每天跟着姐姐按时上学,从不耍赖。可自从她后排坐了一名调皮的男生后,她就不怎么喜欢上学了。因为后排的男生每逢上课就踢她的凳子,拽她的头发,用铅笔在她后背上乱画,课间还吓唬她,她害怕就逃课了。母亲知情后,有一天,送她到学校亲眼看着她走进教室。可是母亲前脚走,她后排的调皮男生又拽她的头发,踢她的凳子了,她吓得又逃课了。母亲见她又跑回家来,没听她半句解释拿起树条就打,她大声哭喊求饶,母亲丝毫不停手,还说:“让你不上学,再敢不上学,我就打死你!”母亲拿着树条赶她到了学校。

母亲向毛老师说明原委,老师笑着轻轻摸了一下丫丫的头说:“以后有事要向老师报告,可不能再逃学呀。”丫丫哭着点头,老师拉着她的手走进教室,严厉批评了丫丫后排的男生,调换了那个男生的座位,自此她没再逃过课。

丫丫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毛老师总是点名让她回答问题。虽然她回答问题的声音比蚊子还小,但只要她举手,老师都会鼓励她。有次老师以她的两条小辫造句,她高兴了好多天,她的一丁点进步都会被老师记分,慢慢她有了自信心。

那时城乡差距大,农村学生常被城市学生瞧不起。

丫丫的好友是同村同班同学梅花。梅花也是一个胆小又好学的女孩,她俩性格相投,是很好的伙伴。每天她俩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挤来挤去总能把直路走成“Z”字形。

梅花的乳名叫狗蛋,她不好听的乳名被同学们取笑,有调皮的同学还把她的“狗蛋”之名编进了跳橡皮筋的歌谣中:“小狗蛋今年十八岁,参加了美国跳舞队……”

丫丫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寒假刚过两天,她就在初中生大姐的辅导下完成了全部寒假作业,母亲引以为傲,向亲友宣传此事。叔叔听说她两天完成全部寒假作业后很是惊讶,他关心地问:“丫丫,你是怎么完成作业的?”她固执地不回答叔叔的问话。叔叔连问多遍,她就是不吐一个字,叔叔来气了,朝她屁股就是一顿痛打。她痛得直哭,就是不回答叔叔的问话。

丫丫的屁股被打开了花,她痛得屁股不能挨板凳,独自一人躲在厨房哭泣,拒绝吃饭。母亲哄劝她,她哭着问:“妈,你们为什么不挡住,眼看我挨打?”母亲说:“你呀,就是个犟板筋,说一句话牙又不会掉,谁让你不说话,活该。”

之后,叔叔拿来几沓白纸给丫丫布置了作业,她听话照做。但是叔叔每次来她家时,她总是躲得远远的。后来她明白了叔叔的心意,叔叔年幼时家庭条件差只读了小学两年,他渴望学习文化知识,但一直没能如愿,所以他寄希望于后辈们。

又是一年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丫丫唱着歌儿上学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边远山区学校的学生上学条件相对落后,每位学生能享受到国家每学期给予每生5元的学习补贴。5元钱对丫丫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可买到100根冰棍,或是250个泡泡糖,或是500个果丹皮等等好吃的东西呀。

那个年代根本没有营养早餐的概念,丫丫的早餐多是母亲从炕洞里烧好的蚕豆,有时能带个白面馒头上学她都感觉非常幸福了。说起烧好的蚕豆,味道着实很香,丫丫不用袋子分装,而是将蚕豆散放在书包和书本之间,烧蚕豆的黑灰全染到书包里的书本上了。因此,不到学期末,她的书本就又黑又脏了,特别是美术课本中手工制作部分是较其他课本要长,平时夹在小书包里本来就受委屈,加上每天装进的烧蚕豆一搅和,等不到上手工课美术书就烂的不像样了,她没少挨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耻笑,有时她也为此而自卑

丫丫上学时还没有校服这个名词,她除了能在过节时穿上新衣,其他时节多是穿姐姐小了的衣服,还有别人家的孩子淘汰的衣服。穿姐姐小了的衣服她也挺乐意,可是别人家孩子淘汰的衣服虽然好看,但那是同年级同学穿过的,她怕穿了会被人家笑话而不愿穿。母亲哄她:“丫丫,穿别人的衣服长大了会很有福气的。”为了长大成为有福气的人,她还是穿了。

丫丫上二年级的冬天,外婆亲手为他们姐弟每人缝制了一件新棉袄,她喜欢地不得了,连睡觉都不肯脱,一连穿了两个月。一天夜晚,她睡熟后身体不停地左右蹭着,父母见状,将她的新棉袄轻轻脱下,没想到在新棉袄的每个角落都被虱子占领,活跃的虱子俨然若干个加强连,不但从里到外的衣服生满了虱子,连头发内甚至每根头发上挤满了虱子。母亲怕她把虱子传染给姐弟,便把她的棉袄和全身穿过的衣服用六六粉泡洗,她的头发被母亲用篦子细细刮过也用六六粉清洗。由此,她得一绰号“虱子窝”。

自来水没打通之前,附近各条纵横的水渠是大人小孩饮用水源,渴了大家会趴在水渠边捧水喝,喝进的水自然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微生物。蛔虫便是许多小孩腹中必带之物,由此伴随而生了一种专门杀灭蛔虫的药物“宝塔糖”,定期免费发放到孩子们手中。

转眼丫丫上三年级了,她最喜欢的毛老师调往外校任教了,同学们都很留恋毛老师。有次毛老师生病,同学们自发地排好队站在老师的病房窗前齐声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是丫丫永远心动的记忆。

毛老师调走后,丫丫的学习成绩一路下降,就连升四年级都困难了,新任的班主任朱老师让她留级。她吓哭了,恳求朱老师让她升级并保证好好学习,朱老师起初不答应,可她站在朱老师办公室门前哭了一下午,朱老师无奈默许了。此事她从没告诉过家人,只是默默努力,一学期后,她的学习成绩赶上了。

村里没通电之前,丫丫每个夜晚的学习都由忠实的煤油灯相伴度过。可是煤油灯烟气大,她每天面对煤油灯学习时,两鼻孔里都会留下黑黑的印记,也会被好事的同学取笑,但煤油灯不远不近不明不暗的亮光,为她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春去秋来,丫丫上五年级了,那年冬天村里通电了,黑夜顿时明亮了,全村的大人和小孩欢呼沸腾。

没通电之前,丰富农村人的精神生活主要靠电影播放队巡回播放黑白影片,自从电走进了农村,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长家买来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台电视像宝贝一样摆放在村长家的大院最高处,全村人像看电影一样观看。似乎每晚去村长家看电视,成了村里每一位劳作歇工的大人和放学归来的孩子们最快乐的事。在丫丫的记忆中村长家的大院每天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对任何电视节目都津津乐道,仿佛日间所有的辛劳都会在观看电视的消遣中散去。

电视不仅让村里人看到了电视节目,也从中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渐渐地村里的青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越来越多。有人不再满足于耕种三亩薄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他们开始学习科技,很快科技兴农成为时尚话题,一部分村民外出搞副业发家致富了。丫丫的父亲也不甘贫穷,成为村里外出搞副业大军中的一员。

两年后,丫丫小学毕业了,父亲也成了乡里闻名的“万元户”。丫丫看着父亲胸前戴着丝绸做的大红花笑了,父亲捧回“万元户”的奖状开心地露出了大白牙……

1988年夏天,丫丫即将成为一名初中生了,她对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些许紧张和担忧。大姐帮她完成了初一上册数学和英语课的预习。大姐说:“虽然从小学的两门主课增加到初中的七八门主课,学习内容多且量大,只要用心学习就没有问题。每门功课的学习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紧张也不要太担心,全力以赴地学习,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丫丫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军绿色套装,背上大姐用过的帆布书包,剪掉了两条小辫,理着阳光的小子头神清气爽地走进了县一中的校门。

那年四个平行班,丫丫被分进初一甲班,全班四十名同学中仅有两名和她是小学同学,其他都是新面孔。班主任李老师是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

李老师长相斯文,戴金边眼镜,主教政治历史课。初为人师又当班主任,对待学生和教学工作有着春天般的热情和专注,平时很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们对他心服口服。没多久他便成了男生们学习的榜样,女生们崇拜的偶像。

那时初中课程有主、副课的偏见,语文、数学、英语被尊为主课,被大多同学们所重视并侧重学习,而排在副课之列的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等课程被同学们所轻视。

语文课老师长相秀气,板书大气,她讲课时总会动情地舞动长辫,模样十分迷人,是位有魅力的老师,同学们都喜欢听她讲课。丫丫的作文《山村的风》得到语文老师的点评和夸赞之后,丫丫更加努力地练习写作了。数学课老师年轻漂亮,讲课风格独特,能使每位同学专注于四十五分钟课堂,课堂秩序也是最好的,数学成绩优秀率居各科之首。英语老师是刚中师毕业的,讲课认真、发音标准、清纯自然。当时没有相应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有好感的同学实在不多,全班英语成绩能及格的同学也是凤毛麟角,丫丫算是对英语有好感的同学之一。

丫丫的第一任同桌是红。红性格外向,她俩志趣相投很快成为好友。在班级首次元旦联欢晚会上,班主任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与节目表演。丫丫和红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她俩自学了张保和相声中的一小段,然后编排表演了小品节目。晚会表演时,她俩登上讲台扭扭捏捏、推来搡去,说话的声音比蚊子还小,仅三四分钟的表演,老师和同学们看着她俩像打“哑谜”一样,全都笑场了。

丫丫在学习中适应,在适应中学习,视为“主课”的学习成绩还行,视为“副课”的学习成绩都刚刚跨过及格线。

又是一年秋来到,她家的生活也发生大变化,父母修建了新房,添置了18寸彩电、录音机、洗衣机等等,家人都很高兴。她和姐姐跟着录音机学会了许多民歌、流行歌曲和相声段子,她写作业时也要听歌,养成了学习时必须有歌曲相伴的习惯。

丫丫初二同桌是艾,艾是名住校生,性格开朗,和丫丫成了好友。每周末艾都去丫丫家玩,她俩一起痛快地玩耍,一起三心二意的学习。到期中考试时,丫丫的八门功课中四门就亮了红灯,及格的成绩也只是爬过及格线,她吓得瞠目结舌。

然而有教育经验的人都清楚,初二学年是初中生学习的分水岭,对于初中生至关重要。丫丫学习成绩的下降令大姐担忧,为鼓励丫丫上进,大姐讲了许多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激励她,让她明白农村孩子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就摆脱不了和父辈一样修地球的命运。

丫丫端正学习态度,奋起直追,到了期末,她的学习成绩赶至中上等了。

丫丫初二学年末,李老师结束了他的班主任使命。他珍惜与同学们两年的师生缘分,为鼓励同学们初三学业有成,主持召开了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家长会。他语重心长地对全班同学和家长讲:“到了今年秋天,同学们就进入初三年级的学习了,决定你们命运的时刻到了。无论如何希望各位家长重视学生的前途,希望各位同学珍惜青春时光,只要努力好好学习,一切都来得及,祝愿我亲爱的同学们学业有成!”

那次家长会后,许多同学和家长都深感任重而道远。丫丫和父亲一起参加了家长会,父亲回家对她的学习成绩好赖没做评价。父亲只讲了一句:“丫头,好好学就学,不好好学,就捋牛尾巴去!”

父亲一句话,吓得丫丫整个假期没敢和同学出去玩,都在认真学习。同时,丫丫还和父母一起参加夏收生产劳动。父亲为让村里人看到自己养的闺女和男孩一样能干,要求她们像男孩一样背五十公斤的化肥袋子、牵马放牛、割麦、打碾等,只要男孩子能干的活,她们一样不能少。

丫丫懂得父母劳作的辛苦,有一次,她独自将院后的近一亩麦田收割了,父亲看着摆放在地上歪歪扭扭的麦捆笑了。

1991年秋,丫丫升入初三年级,班主任是教物理课的于老师,他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同学们提出的任何问题他都要举一反三地让全体同学受益。他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讲授许多人生的哲理,比如:为防止学生“早恋”,他从物理属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方面,启发学生把握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度。他教育学生,学习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主动学习的动力比任何外力都关键。他是同学们眼中的实力派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很高,一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同学,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始很用功地学习了。

丫丫也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比如:菊同学有着认真踏实的学风,温柔聪慧、能歌善舞,尤其作文写得非常棒,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初中三年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第一,丫丫被她全神贯注投入学习的劲头所感染,经常向她求教学习方法。萍同学,聪明理性、爱钻研、有主见、进取心强,钢笔书写全班数一。她和丫丫是前后桌同学,丫丫模仿练习萍的钢笔字,萍在学习上鼓励和带动着丫丫,她们约定要一起考上中专。

初三年级的学习任务很重,班主任于老师为增强同学们学习的紧迫感,在每一次综合测试后都会排出名次。丫丫在第一次测试中排名第五,之后她的名次也基本稳定在五名上下。

那年,初三年级一百二十多名学生,通常只有十四五个中专录取名额。丫丫在班级排名第五,年级排在十五名左右了,她倍感压力。

那时中考的意义非常重大,简直就是关系一名考生命运的转折点。农村学生中考的意义尤为重要,考取中专的考生意味着跳出农门,考不上的学生就意味着一辈子修地球了。因此,在学校,班主任老师和各科老师都一遍遍重申中考的重要性,一遍遍鼓励同学们加油学习,迎接中考。

丫丫回到家,父亲也在重复那句:“不好好学,就捋牛尾巴去!”她感觉似乎考不上中专就没有活路了。为了考上中专这个理想,她早起晚睡,上学和放学独自行走,只为途中多记知识点。她坚信,全力以赴的人总是走在尽力而为的人的前面。她做好了全力以赴向中考前进的心理准备。

在丫丫初三下半学期,电视上正播金庸的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太多同学被精彩的剧情吸引,他们在课间高谈阔论着剧情,黄蓉、郭靖等演员的靓照贴满书本。还有风靡于青少年心中的“小虎队”偶像明星演唱组合,也是他们追逐的对象。但丫丫不看电视热播剧,她在家学习闷了就去小树林背书,有时会遇见个别同学在小树林里玩闹。丫丫很羡慕他们欢快地歌唱着《十六岁的花季》主题曲:“吹着自在的口哨,开着自编的玩笑……”

班主任于老师为让同学们树立起中考意识,警钟长鸣,他边加大复习量,边以典型优秀学生事例鼓励和引导学生认真面对中考。丫丫还是坚持和同学们一道努力学习、复习、再复习到最后的冲刺。

7月,中考如期而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门课程三天内考完了,留下的是考生们焦急地等待成绩的公布。

丫丫没有胜算,也不敢想太多,只是默默地跟父母一起参加田间劳动。半月后,中考成绩公布了,她不敢面对,姐姐帮她看了中考成绩公示榜。

那年中考共录取14名学生,丫丫考了第13名,她悬在边上但总算是考上了。

中考录取中入围的14名考生,首先要进行师范生录取面试,从中择优录取读师范的考生,师范录取结束后才开始填报中专录取志愿。

丫丫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她自是想考上师范。

师范生面试主考音体美。丫丫在音乐测试中,她唱了一首《共青团团歌》,又按监考老师现场给出的音乐节拍打出了节拍,音乐测试中她自我感觉良好。美术测试之前她是做了功课的,学会了几种剪纸和简单素描画法。她毫不费力地画好一幅素描,剪出了两朵纸花。在体育测试中,她跑步、跳远都落在最后面,体育成绩失利。她的综合面试成绩一般,因此加上文化课成绩总分没有明显提升,听说只差了一分没被师范录取。

之后,丫丫和其他考生一同填报了中考志愿。中考志愿表格中共有十个填报志愿栏,据说一般录取学校只看前三个志愿。按她的考分和录取学校的要求,填报的第一、二、三志愿分别是卫校、工校、农校,之后等待录取。期间,她参加了考生集中体检,第一次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四十五公斤。

是年8月中旬,丫丫的中专录取通知书被邮递员送来了。通知书是一张32开的白纸,上面写着她的名字和被录取的学校。她与其他考生相比自觉考的学校不理想,父亲也这么认为。她不愿读中专想上高中考大学,父亲却不同意,说:“一个丫头上了高中将来考不上大学,连婆家都不好找,上高中是绝对不行的。”她低头不语。父亲又翻看了丫丫的中专录取通知书后,说:“丫头,上去吧,毕业出来总比农村劳动强些。”她听话地接受了。

丫丫的父亲一个农村人,把儿女们培养成中专生,着实给农村人长了面儿,乡里评定父亲为“五好家长”。父亲把奖状挂在堂屋中央,他看着“五好家长”四个字微微笑了。

丫丫忽然发现父亲的眼角笑出了皱纹……

1991年9月,丫丫要去白塔读中专了,母亲为她准备好了行李物品,姐姐送她去学校。那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也是她第一次乘火车,新鲜和担忧在她心头交织。

丫丫和姐姐历经18个小时的火车颠簸到达了白塔。火车站台有打着横幅前来迎接新同学的学长们,由他们引导,丫丫和姐姐乘校车走进了校园。

九月的白塔中专学校,花红柳绿竞相斗妍,血红的鸡冠花频频点头好似笑迎新同学,映入丫丫眼帘的全是新鲜和新奇。

新生的到来为白塔中专学校增添了许多喜气和朝气,高年级的同学们纷纷与新生们认老乡。

丫丫来自黄城,黄城小且偏远很少有同学听闻,她成为学校里唯一的黄城人。姐姐有意找到与黄城毗邻的红城县的同学梅,让丫丫和梅认了老乡,梅又拉丫丫加入了红城老乡同学会。

丫丫被编入果蔬九五一班,全班44名同学,仅有8名女同学。都是来自河西三地区不同县市的同学,陌生的面孔,却有一种新的同学缘分建立。

班主任赵老师,是位女老师,梳着长辫,清瘦干练,双眼皮大眼睛,衣着朴素,刚过二十五岁就有六年教龄了。她是第一个和全班每位同学相识的人。在首次班会上她讲道:“我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深感荣幸,我愿意与四十四位同学一道愉快地携手走过四个春秋。”同学们听后非常高兴。

赵老师又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励志故事。她自幼勤奋好学,小学读五年升入中学,中学读五年考入大学,并在大学时期将每学期挣得的奖学金都寄回家。她19岁大学毕业,便当上了白塔中专学校的老师。她殷切希望同学们能做有孝心、有爱心、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同时,根据同学们中考志愿表中填写的信息任命了第一届班委会。

新生入校为期15天的军训是必修项目,军训的教官是从部队聘请的专业人士,教官对学生的训练和对士兵的训练是一个要求。九月的白塔,骄阳逼人,丫丫军训所面临的第一关就是晒太阳。教官对男女生一视同仁,除个别同学在训练时晒得鼻血直流或当场晕倒之外,其他同学都得接受严酷的训练。男生们个个被晒成古铜色,细皮嫩肉的女生们晒了两天就满脸起皮了。而教官丝毫没有放宽训练标准,继续严格的训练模式,最常用的体罚就是晒太阳,每位同学都怕晒所以全神贯注。

丫丫是排头兵,非常紧张怕出错影响后排同学的行动,因而她集中精力练习走正步、跑步、前后左右转向训练等等。教官在喊口号时将尾音拖得很长,音量很厚重,嗓音稍带沙哑但很有力度,富有磁性的声音,让她影响很深刻。不仅白天的训练让同学们紧张,夜晚紧急集合的吹号声更让同学们紧张。

虽然军训损伤了同学们面部的皮肤,好些同学还穿破一双新运动鞋,但是同学们的脸色更加阳光了,步伐也更加坚定了。

军训过后,丫丫和同学们进入了中专一年级基础课的学习。所谓基础课,就是将高中三年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化学、物理课程压缩为两年的课程来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并不轻松。虽然大多同学都发扬着初中学习时的优良作风,但是对于丫丫来说高中的压缩课本真的好难,她学得很吃力。

丫丫班上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同学在布置教室中崭露头角,能歌善舞的同学在文娱活动中大显身手,聪明好学的同学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勇夺特等、一等奖学金。

新生入校离乡离家最易患上思乡病,丫丫和同室的女生们也不例外,她们在想家时也是偷偷藏在被窝里哭泣。

丫丫宿舍共住8名同学。宿舍长英,戴高度近视眼镜,长发飘飘给人以温柔之感,关心舍友,城市女孩。秀,体态微胖,面貌朴实,是学习委员。梅,身材瘦小,齐耳短发,是性格温和的女孩,也是丫丫的下铺。兰,有主见,精明干练,据说在她初中时有丰富的班长经历,现在是副班长。云,文采出众,进校时同学们就见到了她的手写体诗集册子,是校刊《钟声》的编辑。霞,性格开朗,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是丫丫的同桌,班上的宣传委员。玲,是全室个头最小的女孩。

那时中专学校的学生,每月每人可享受到国家补贴23.5元。女生们足够吃饱,男生们多不够吃。

丫丫在家时只吃馒头不吃饭菜,饭量较同龄人要小,可到了白塔学校,许是换了水土的缘故,总感觉肚子饿的特别快,一天三顿已不能满足随时饥饿的肚皮,校门口每根两毛五分的大麻花成为她加餐的首选。

提起校门口的大麻花,对于丫丫来说是最美味的食品了,丫丫舍不得每天都吃,而是将每月盈余的粮票在晚饭时一次多打几个馒头,在自习课后随饿随吃。馒头为发育时期的女生们填饱了肚皮,也把一个个需要苗条身材的女孩子吹成丰满形了。

丫丫的学习生活基本是教室和宿舍两点一线,她不喜欢体育锻炼,也不主动参加文娱活动,上课之余她除了睡觉就是吃馒头和大麻花,也没别的心思。她糊里糊涂地学习和生活,一个学期悄然走过,成为馒头绝对的受益者,从来时的体重45公斤增长到55公斤,也从一个苗条的小女孩变成一个丰满的大姑娘了。

丫丫吃胖了身体,抵抗力却很差,常感冒又不容易好,精神也不好,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成绩平平。她很有压力,与同学们的交流也更少了。

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女生对异性已产生了朦胧的情感,互有好感的男女同学也偷偷模仿成人写情书表达爱意,课余时间并肩散步聊天,有点“早恋”的味道。

1992年1月,丫丫放寒假了。她归心似箭,提早收拾好行装,跟随红城同学一同乘车回乡了,心情与来时完全不同,急切地期盼见到家人。又是18小时的颠簸,她回到了阔别四个半月的家乡,光秃秃的石山,灰溜溜的白杨,路两旁结冰的小渠,还有站在家门口迎接她回家的母亲和姐弟们。她倍感亲切,第一次体会了游子归家方知父母恩的含义。原来家是那么的温暖,她之前却不曾发现。父母看着她发胖的身体满意地笑了,一向严肃的父亲和她说话时也随和了许多,姐弟们愉快地谈笑。

丫丫的整个寒假,母亲每天都调剂着做好吃的食物让她多吃。丫丫胃口很好,圆圆的脸蛋有了双下巴。空闲时间,她和初中好友玩耍,跟家人逛亲戚,带回学习的书本一页都没看。

那年春节,丫丫家杀了一头大肥猪,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在院内架起一口能几十号人吃饭的大铁锅,将大肥猪扔进开水锅中除毛去垢,那场面非常壮观。母亲把大肥猪肉做成卤肉、红烧肉、腊肉等等非常美味可口,平时不吃肉的丫丫也端上大碗吃了起来。

三月,丫丫和红城同学相约乘火车返校了。白塔学校因学生的到来而活跃,校园处处有星星点点的绿意,芦笋早早破土,露出尖尖细细的嫩芽儿,吸引着人们采摘。

那年,通行的粮票制度被废止,白塔学校食堂由集体化转向市场化,个体餐饮者入驻学校。丫丫和同学们扔掉了剩余的粮票,不用每天都吃令人发胖的馒头了。

新学期伊始,班主任赵老师召开了收心班会,总结上学期班级总体情况,并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班委,班委中竟有上学期基本没有声音又学习不突出的丫丫。

丫丫很意外,自己实在太平庸了,又没有什么特长,不明白同学们何以信任她做班干部。经过一番思量,她愿意努力尝试,注重锻炼自己各种协调处事能力。为组织班级集体文体活动,她学会了打排球、篮球、乒乓球等,逐渐成为班级各类球赛中的主力队员。

有段日子,丫丫班上学唱流行歌曲的风气盛行,许多歌唱明星被大多同学当作偶像所喜爱和崇拜,酷爱歌唱的同学将流行歌曲模仿的与原唱几乎一样,他们还将自己学会的歌曲利用课余时间教给全班同学唱,大家把学会的每一首歌曲都当作班歌来唱。后来,班上也出现了“四大歌王”。

学校为丰富体育教学,将当时流行的韵律体操、国标舞蹈等都贯穿于体育课教学内容之中。

有次,学校举办国际交谊舞大赛,班上女生人数少,丫丫当然要作为参赛队员参赛。她和同班高挑帅气的风自由搭档为舞伴,为练习跳舞默契度,他俩在课余时间从基础舞步入手,经过半个多月的高强度练习,他俩在全校交谊舞大赛中获优秀奖。

白塔中专学校的学生有优良的书法练习传统,班上被封为书法之星的是宝同学,一手好书法全校闻名。他担任班上的书法小组长,丫丫是书法小组的组员,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钢笔和毛笔书法练习。一学期过后,她的字也很工整了。

有天午后,丫丫跟宝来练字,她练完走时发现兵练困了竟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她拿起毛笔轻轻地在兵的脸上画了两个大圈跑了。兵被画醒,他猛抬头见练习书法的同学们都在大笑,他不清楚状况还跟着傻笑,可是当他搓了一把脸染了一手黑墨,他恼怒极了,他看到贵笑得最厉害,他认定贵就是在他脸上“作画”的凶手,他俩差点还扭打起来。

后来,丫丫和泉、宝、玲同学一同创办班刊《春晖小报》。其中主编、副主编、责编、美编、组稿、核稿、审稿、手工刻蜡纸、油印、分发等工作,全由四人在课余时间完成。除了纸张和油印费从班费中支出,没有任何额外收入和奖励,他们完全处于自发自愿。他们坚持三年如一日地逐字逐句的订正,逐段逐节的审核,集中探讨和交流,在办报中他们建立了铁四角关系。

中专三年级,开始专业课学习。果蔬专业所学的课程内容,大抵是以果树和蔬菜科技的学习为主。丫丫和同学们穿行于田间地头识草辨虫,走进果园学习修剪和栽培技术,进入实验室解剖植物病理等等,学习内容客观又真实,可是喜欢专业课的同学却不多。

学校为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到校办农场进行为期二十天的义务劳动。在农场,同学们参与的都是粗放生产劳动,通常没有科学技术含量可言。大多同学来自农村即知务农的苦,寄希望于科技知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

明是比较热爱学习专业的同学,主编了班刊《农科小报》,主要是以专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为重点。明邀请丫丫做了责任编辑,一同负责编辑,共同完成小报内容的收集、核对、排版和手刻印蜡纸等。小报仅在班级发行了一年,明成为专业课老师心中公认的好学生。

丫丫平日喜欢穿着一套紫色西服,加上她帅气的假小子发型,走在阳光下她的头发随着脚步跳跃,有同学因她的外形给她取绰号“老板”。之后,她的“老板”美名在全校师生中通用,这个阔绰的雅号伴随了她的中专生活。

三年级社会实践课特别多,所以日子过得也特别快,不知不觉走进了1994年末,丫丫走进了中专生活的最后一个学年。

四年级的专业课知识的学习集中在上半学期完成,下半学期是学生的自由实习。专业课的学习很紧张,也要面临各级各类考试,同学们还要面对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就业。

1995年初,中四年级上半学期结束,丫丫和同学们相互书写毕业留言,无论平素同学、校友、师生关系是远是近,面对即将分别,一切都释然了,相互在留言册上留下真诚的话语,记录下他们中专四年来学习和生活中过往的点滴,还有零零星星的友谊和爱情,以及许许多多对未来的良好祝愿。

丫丫选择回乡实习,几个月后,已是1995年7月,她和同学们带着各自的实习鉴定返校,办毕业手续领取毕业证书后各奔前程了。

七月的白塔中专学校依然热情似火,丫丫带着对昨日的几分留恋,怀着对未来的几多憧憬,乘上了驶向理想的列车……

丫丫带着一个32K的棕色封皮“小本”,回到家乡。她走进家门,小心地掏出她中专四年的学习证明“小本”——中专毕业证书,父亲猫着腰眯着眼凑在阳光下仔细看着“小本”,他干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