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分类

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分类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竞赛期心理训练集中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过程,而准备期心理训练则相对偏重于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因此,保持和调节运动员的情绪至关重要。有经验的教练员、运动员通常十分重视赛前的心理准备。总之,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容易导致运动员心理过程的起伏。
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分类_武术·射弩

第二节 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分类

根据训练周期各个不同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可将心理训练分为竞赛期心理训练和准备期心理训练两大类。通常,竞赛期心理训练集中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过程,而准备期心理训练则相对偏重于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竞赛期心理训练可分赛前心理准备、赛中心理控制以及赛后心理调整。

一、武术运动准备期心理训练

(一)赛前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赛前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均相对较为稳定但其心理活动却非常活跃。心理状态的变化常常对运动员最终参赛的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比赛之前,激发运动员强烈的比赛动机,控制其适宜的激活水平,增强运动员的参赛信心,建立稳定而又灵活的参赛思维程序及参赛行为程序,对于成功地参加比赛,都是非常重要而有益的。

(二)赛中心理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比赛过程中,随着比赛环境不断的变化,运动员的情绪往往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因此,保持和调节运动员的情绪至关重要。具有良好而稳定的情绪是运动员充分发挥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水平的关键。

(三)赛后心理调整是不可或缺的

竞赛结束后的心理调整,同样是心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比赛的成功者,应充分肯定他们在比赛中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亦应注意消除由于胜利而掩盖的曾经有过的消极情绪体验,以及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胜利而产生的自满、松懈等不良的情绪体验。对于比赛失败者,则需努力消除因失败而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并寻找和发扬比赛过程中曾经有过的积极心理体验,以激发再战求胜的强烈动机。

(四)准备期心理训练主要是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此阶段的心理训练应根据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以及所处训练阶段的不同,安排不同比例的一般与专项心理训练。基础训练阶段的少年选手,应以改善一般个性心理特征为主,随着训练任务的加重,改善适应专项特点和竞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训练比重则应逐渐加大。

二、竞赛期心理训练

(一)赛前心理准备训练

1.赛前心理准备的意义

武术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前的机能、素质、技术、战术的竞技能力变化不大,但是心理变化十分显著。通常,一些微小因素往往会引起情绪上的急剧变化,所以赛前心理准备工作的意义十分重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重大比赛中发挥失常的运动员,约有70%的属于心理方面准备不足。由此可见,充分的赛前心理准备尤为重要。有经验的教练员、运动员通常十分重视赛前的心理准备。自然,赛前心理准备的目的是增强心理稳定性和必胜的信念,积极消除赛前出现的心理障碍,努力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形成理想的赛前心理状态。

2.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

一般认为,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是:分析彼此的利弊因素明确适宜的比赛任务、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增强比赛的必胜信心。

(1)分析彼此的利弊因素。赛前必须认真分析彼此的利弊因素。这对于防止盲目乐观,制订竞赛方案,应付复杂局面具有保证作用。

(2)明确适宜的比赛任务。赛前必须明确适宜的比赛任务指标。这对于调动机能潜力,甩掉思想包袱,避免心理压力具有减压作用。

(3)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赛前必须适时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这对于激活比赛动力,强化比赛欲望,发挥机能潜力具有激励作用。

(4)增强比赛的必胜信心。赛前必须努力增强比赛的必胜信心。这对于保持旺盛斗志,坚持不懈努力,勇于不断拼搏具有支撑作用。

(二)赛中心理控制训练

1.赛中心理控制的意义

运动员比赛过程的心理控制意义重大,其中,竞赛中运动员心理控制的核心内容是情绪控制。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情绪的体验往往最为深刻,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都会使运动员产生情绪体验。积极的心理状况势必会增强信心,消极的心理状况易生焦虑情绪;裁判的无意误判会使运动员抱怨愤怒;比赛环境的复杂会使运动员烦躁不安;教练的鼓励安慰能给运动员以鼓舞;亲人的期望能给运动员以动力。

总之,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容易导致运动员心理过程的起伏。这必定容易影响运动员的情绪,进而引发技术、战术的失衡。因此,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情绪的稳定是比赛成功的基本保证。由于运动员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参加许多比赛,尤其是优秀的运动员比赛任务更重。因此,教练员应当高度珍惜每次比赛的机会,利用各种比赛的赛中小隙,不失时机地调整运动员的比赛情绪,促使运动员养成良好的比赛心态。

2.控制比赛情绪的对策

众所周知,情绪和情感与机体的生理、生化机制有密切关系,通常受3种因素制约,即环境影响(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其中认知因素起关键作用。根据情绪三因素学说,刺激因素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如比赛环境、气氛、观众、语言、对手的表现等。这些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情绪。为克服刺激因素的不良影响,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降低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使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动作的感觉上。另外还可适当采取信息回避的措施,尽量减少各种刺激的机会,或利用无关刺激转移不利因素的干扰,要以积极的内心想象占据自己的头脑,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鼓励、自我安慰,以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同时控制正确的认知过程还可以合理处理并防止刺激因素和生理因素的不良影响。

(三)赛后心理调整训练

1.赛后心理调整的意义

竞技体育的比赛结果往往会使运动员在赛后产生各种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进行赛后小结,特别注意认真分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调整。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很有可能对后续比赛带来不利影响。教练员应深刻认识到运动员的情绪体验带有群发性特点。部分运动员因情绪低落、自暴自弃、忘乎所以、赛后行为失控等不良心态影响全队的思想,殃及后续赛事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运动员的赛后心理调整。

2.赛后心态基本特征

(1)获得理想成绩的心态。获得理想比赛成绩是运动员参赛的主要目的,获得理想成绩往往会使运动员产生鲜明而深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无比自豪、心理满足、精神振奋、情绪愉快、欢欣鼓舞、信心倍增。此时运动员的参赛欲望更强,精神斗志更高,深感责任更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强烈的团队精神。消极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得意忘形、自吹自擂、孤芳自赏、盲目自信。此时,运动员的参赛欲望下降,精神准备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表现出沾沾自喜的不良的个人主义。

(2)取得不良成绩的心态。比赛失利或未能发挥竞技实力无疑令人遗憾,取得不良成绩往往会使运动员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寻找差距,积极解决已发现的问题;面对困难,积极解决,积极克服;总结教训,积极再战;不甘示弱,激发斗志;不怕挫折,信心依旧地投入后续比赛。消极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面对差距,意志消沉;面对问题,束手无策,面对困难,怨天尤人;面对失败,斗志颓废;甘于人下,丧失信心;害怕再败,无心恋战地应付后续比赛。

3.调整赛后心理的对策

(1)提高比赛认识,端正比赛态度。根据不同心理状态的运动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整,帮助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比赛态度。对待获得理想成绩、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的运动员,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心理状态的积极性,积极协助他们总结比赛中的经验与教训,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情绪,激励他们更加努力拼搏,争取更大的胜利。

对待获得理想成绩、具有消极情绪体验的运动员,要认真指出他们心理状态的危害性,善意指出他们比赛中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客观估价自己,促使他们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后续比赛工作。

对待取得不良成绩、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的运动员,要充分肯定他们心理状态的积极性,及时总结比赛中的教训与经验,认真分析后续比赛对手的基本情况,保护他们难得的积极情绪,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拼搏。

对待取得不良成绩、具有消极情绪体验的运动员,要积极鼓励,善意帮助,认真总结失利的原因,及时指出他们的优点及各种有利因素,帮助他们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重新焕发争取比赛胜利的斗志。

(2)安排积极性休息,调节精神状态。比赛后要适当安排积极性休息,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措施来调节运动员的精神状态。此点,对于心情过于沉重,一时难以摆脱失败困扰的运动员尤为重要。可让他们暂时转移注意力,从事其他活动,促使他们精神得以放松,加速摆脱失败情景的影响。

比赛后要适当安排积极性休息,这也是比赛调整的需要。运动员每参加一次重大比赛,都要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和身体能量,尤其是一些赛期较长而竞争又很激烈的比赛,运动员所承受的负荷成倍地高于平时。因此他们在大赛之后都会感到疲劳,尤以精神疲劳更甚。这时需要及时采取一些恢复措施。除了体力恢复之外,还应安排一些积极性休息,如文娱活动等轻松愉快的项目,使他们身心都得以调整和恢复。总之,运动员在比赛后的调整期内,生活应以轻松愉快,丰富而有节奏为原则,以此达到积极调整的目的。通过这种心理调整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比赛也有利于运动员全面健康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