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里野田蚕豆香

十里野田蚕豆香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蔓牵衣细草长,高低山路敛烟光。邻居田埂相逢语,十里春风蚕豆香。”蚕豆之名,可能来自于此。蚕豆可食之时,从十里野田到村庄乡街,江南的风里就弥散着它的香了。蚕豆之食,有老嫩之分。其实美味也在于自然,蚕豆真正鲜香爽口之吃法,是“咸菜炒豆瓣”。蚕豆的硬度与浸泡的时间长短有关。老蚕豆还有一种很有名的吃法,就是茴香豆。田园风光不只在于蚕豆,而田园的逸趣却是那豆秧显示得最多。

“青蔓牵衣细草长,高低山路敛烟光。邻居田埂相逢语,十里春风蚕豆香。”江南的田野里,油菜花黄的时候,蚕豆也开花了。四楞形的主茎梗上长出四楞形的小茎梗,小茎梗上是椭圆形的绿叶,蚕豆花簇生于主梗与小梗的腋窝处。紫色的花托上有两对翅膀,上面一对相连的是浅浅的粉色带着紫色条状细纹,下面一对是两片相向外沿淡紫内侧黑色的花瓣。这样的梗子叶子,这样的花,使整棵蚕豆看上去有一种楞楞憨憨的可爱。

在文人或游人的眼里,蚕豆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有一种别致的美丽,可是在农人的眼里,它不是一种用来观赏的花,它只是一棵还没有结出豆荚的豆秧。当然,农人中也不乏文学者,却不是赞美蚕豆,而是因为它中间的黑色,无辜地引来了“黑良心”的说法,被编进了民歌“萝卜花呀白如银,菜花落地像黄金,蚕豆花开黑良心……”对于那些喜欢问个为什么的人,还有一个无聊的传说可以交代,说是从前有一个恶良心的媳妇,不仅不善待公婆,还为恶村里,终于被上天责罚,变作了一棵蚕豆苗,而那包藏着黑色花心的蚕豆花,正是她的“黑良心”的化身了。

我小的时候,与所有农村的孩子一样,因为这个原因,对蚕豆花是不会发生兴趣的。感兴趣的是寻找“蚕豆耳朵”。蚕豆耳朵其实是偶尔长得像个圆锥形小喇叭的蚕豆叶子,很难得的。大人们说,谁能找到蚕豆耳朵,谁读书就读得出。小伙伴们在地头玩,看到蚕豆总要忍不住找一下蚕豆耳朵。有的人运气好,一下子能找到三五个,运气不好的,半天也找不到。我总是找不到的时候多,这时就很怀疑大人们的说法了,因为我小时候读书成绩还是不错的。

初夏,“黑心”的花儿褪去,豆荚结成,日渐丰满。其时正是春蚕茁壮之时,而蚕豆豆荚的形状,也像极了粗壮的老蚕,只比老蚕更肥厚而暗绿。蚕豆之名,可能来自于此。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可食之时,从十里野田到村庄乡街,江南的风里就弥散着它的香了。

蚕豆之食,有老嫩之分。嫩豆清水加盐一煮即成美味,当然豆荚是不能吃的,需要剥去。也有“豪华”吃法,那就要连豆粒的壳都要剥去。嫩豆本就圆润温软,剥去壳,取出那两片小小的豆瓣,更是碧绿如翡翠,揉碎作羹,配以火腿鸡蓉,这是席上珍品,谓之“翡翠豆羹”,价格昂贵,却非常惹人喜爱的。其实美味也在于自然,蚕豆真正鲜香爽口之吃法,是“咸菜炒豆瓣”。豆瓣的清香,加上咸菜的鲜爽,是最常见的吃法也是最自然的美味。难怪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记载:“新蚕豆之嫩者,以腔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佳。”这袁枚,不仅是著名文学家,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烹饪学家呢,想必他是亲作亲尝,才有此说。

吃蚕豆,当时味美,至今还回味无穷的,却是偷来吃。在那苦涩的年代,甜头似乎都在地头,农村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偷过东西吃的?偷梨、偷桃、偷瓜,而瓜果未熟之时,可吃的似乎只有蚕豆。有一天放学,我们几个小伙伴走在田间小路上,路旁是一丛丛的蚕豆,豆荚饱满。让我们与“吃豆”联系起来的,是明子无意间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一盒火柴。为了吃上豆,一群打打闹闹的家伙竟然十分默契地合作起来,拣一僻静处,有的捡柴,有的摘豆,有的剥豆,有的打水,随身带着的铝饭盒就是锅子了,下面架几块石头,就生起火来。不一会儿豆熟,连盐也没有,折腾了大半天的小家伙们正饥肠辘辘,吃得那个香啊!糯软、清香的味道至今难忘。刚吃得过瘾,不料主人家也来摘豆,见此情景,大吼一声,惊得众小子魂飞魄散,一哄而散,我的铝饭盒算是作了赔偿。

读书读到后来,才知道原来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也干过这勾当,并且比我们高明得多。他与伙伴偷了罗汉豆(也就是蚕豆),到六一公公的船上煮来吃,还有调料可用,吃完后洗器具,把豆夹、豆壳扔在水中漂着,什么痕迹也没有,吃得那叫一个闲适潇洒。同样是偷豆吃,自己的下场却是仓皇而逃,还赔了一个饭盒。唉,人家毕竟是鲁迅先生啊!

再来说说老蚕豆怎么吃。等到嫩蚕豆顶头上生出一条黑色的细线时虽通体仍清碧如嫩玉,但质实际已经老了,就是干了,硬了,不适宜做菜了。老蚕豆主要用来解馋。炒蚕豆,是将干透的老蚕豆在水里泡,然后混上沙土在锅里炒。蚕豆的硬度与浸泡的时间长短有关。泡透了,蚕豆能炒爆,俗称开花,就松脆得多。也有不泡就直接炒的,炒熟的蚕豆又干又硬,没有好牙齿是吃不动的。但就是有人喜欢与硬蚕豆对着干,“嘎嘣嘎嘣”地,显耀了他的一口好牙,也让人觉得这人脾气倔强。有句歇后语:“老太太吃炒蚕豆——咬牙切齿,”说的就是此种吃法。

老蚕豆还有一种很有名的吃法,就是茴香豆。茴香豆之出名,还是托了鲁迅先生之福他的小说《孔乙己》里的孔乙己,最惬意之时便是“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茴香豆就是煮老蚕豆,煮时要放姜、花椒、茴香、桂皮等,煮得软而不烂,香气扑鼻。吃茴香豆要到绍兴鲁迅的故里。找一邻水酒店,倒一碗绍兴酒,两手指拈一粒豆子,闭上眼,将其缓缓送入口中,慢慢咀嚼,必将回味无穷,久久不能自拔。如果能听懂绍兴方言,那戴乌毡帽划乌篷船的老者唱的是“桂皮煮的茴香豆,谦裕、同兴好酱油,曹娥运来芽青豆,东关请来好煮手,嚼嚼韧纠纠,吃咚嘴里糯柔柔……”

把一粒老蚕豆埋进土里,它又会开始它的新的轮回,长出豆苗,开出豆花,结出豆荚。当童年离我们远去,蚕豆也离我们远去,但在忙忙碌碌的城市节奏中,人人都在内心深处渴望着一种安逸。田园风光不只在于蚕豆,而田园的逸趣却是那豆秧显示得最多。如能站在田埂上的蚕豆花中间,双脚没于碧叶青枝间,吟咏“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芳芬;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的诗句,也许会使人把自己比作了那朴素无华、随遇而安的蚕豆。连早在晋代的陶渊明也觉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才是真正的“归园田居”。可是我们向往南山时,有几个人真正知道南山在哪里呢?

2010-06-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