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数民族武术教学特点

少数民族武术教学特点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少数民族武术教学特点少数民族武术和其他武术教学一样,都是随着武术发展历史形成自己的特点。(一)在武术理论的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作为体育运动,武术将技击寓于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之中。(三)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武术套路是以多种多样的具有一定技击作用的动作或动作组合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
少数民族武术教学特点_武术·射弩

第一节 少数民族武术教学特点

少数民族武术和其他武术教学一样,都是随着武术发展历史形成自己的特点。

一、注重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示范领做、电化教学等多种直观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获得生动形象的武术运动表象,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通过反复练习去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技术及演练技能。运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以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想象和记忆等过程实现。武术套路的掌握,同样遵循着这一认识规律。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套路动作技术和技能教学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掌握运用的时机。根据教学阶段、套路特点、学生学习情况,有目的适时地运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初期,应以领做、示范为主:为了体现动作的完整性应进行完整示范;为了体现动作的细节,应用分解示范的方法等。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具有直观作用,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使学生明确动作要点及完成方法。再次,注意将直观感知、抽象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直观感知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但一般化的观察和单纯模仿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掌握完成动作的要领必须与身体练习相结合,这样练习才有目的性,才能加快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通过正误对比、分析技术特点等,让学生积极思维,分清正确与错误动作的界限,掌握动作的正确要领。

二、强调动作的攻防技击

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例如,散打的技术与实用技击术基本是一致的,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只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竞赛中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严格规定了禁击部位和保护器具。作为中国武术主要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虽然套路中有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击原形不同,或因连接贯穿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一)在武术理论的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

作为体育运动,武术将技击寓于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之中。因此,无论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还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都是以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的核心。学生在学习各种拳术的理论时,首先要对拳种的基本技法和技击特点有个初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自然应将武术的各种拳术理论作详尽的讲解。例如,在讲解“长拳”这一节时要讲清长拳“在技击上强调长击速打,主动出击,以快制慢,以刚为主”;在基本技法上要讲清长拳中“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待动的意向”,“长拳的步法要稳固轻快,劲力要顺达”,并强调“长拳运动对踢、打、摔、拿4种技击法则具体内容的运动方法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严格遵守这些运动方法的规定,就不可能表达出它们不同的真实意义,就失去了长拳技击动作的意向”,这也正讲明了长拳技术运动与其技击特点是息息相关的。在其他拳术及器械的技法理论中也都应讲解清楚其技法特点,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在武术基本功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

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包含了技击内容,它是提高技击能力的基本训练。武术的基本功练习能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一般包括肩、臂、腰、腿、手、步以及跳跃、平衡等练习,在练习中可穿插一些徒手动作的连接组合,通过基本功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素质,为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故武术的基本功练习都是针对武术运动的特点及其技击作用的。武术家们常说,“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提不高”,“练功先站桩,大鼎增力量”,“腰要柔,腿要活,拳脚舞动赛流星;裆要站,鼎要拿,劲力稳固扎泰山”。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武术的基本功对技击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技击能力的提高。在基本功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功练习的正确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基本功的技击含义和特点。例如,在后扫腿动作的教学中,首先应讲清这个动作该怎样做,即左腿向前开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把膝伸直成左弓步,两掌从腰侧向前平直推出,掌指向上,小指一侧朝前,眼看两掌尖,左脚尖内扣,左腿屈膝全蹲成右仆步姿势,上体右转并前俯,两掌随体右转,在右腿内侧扶地,右手在前,随着两手撑地、上体向右后拧转的惯性力量,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向后扫转一周。同时提出要点和要求,即“转体、俯身、撑地用力要连贯紧凑,一气呵成,上下肢动作不要脱节”,并且讲解其攻防含义,即:上步成左弓步是做假动作诱对方就范;增强拧腰转体的速度是为了获得扫腿速度,右脚内扣贴地是为了用足跟去扫踢对方,因为从人体解剖中可得知,足跟是人体较为坚硬的部位,力点应在足跟,其攻击目标是对方踝关节以下的部位,因此采用已具备一定速度的足跟去扫踢对方踝关节以下的部位是较为有利的;为防对方击打自己的头部,要求在完成后扫腿动作的同时,左手臂平拍于地面,身体左侧倒,尽可能放平,左腿侧贴于地面,头部紧贴于右肩部,微收下颌,保护好自己。这样对后扫腿动作的攻防含义讲解清楚,就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后扫腿动作的攻防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后扫腿动作的正确做法。

(三)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

武术套路是以多种多样的具有一定技击作用的动作或动作组合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武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其中某个动作或动作组合具有什么样的技击作用,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理解性地记住套路。武术套路训练可使训练者眼明手快,步灵身活,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这对于攻防实战的技术、战术运用都具有重要作用,且武术之所以经久不衰,沿袭至今,是离不开其技击特点的。武术套路动作繁多,且势势相承,但并不仅仅是为了演练给人以观赏,许多动作或动作组合都具有攻防内涵,如不讲清,学生就不能理解其技击的实际用法,而且在演练过程中也不能正确运用,故武术教学中对于有特定技击方法的套路动作,教师应详细讲解。例如,太极拳中的“如封似闭”的用法:如果我的右手腕和肘部被对方抓住或按住时,我则以左手环转之力,用肘的中部划拔开对方的手之后,以便撤出右手,往左右分开,这时已将对方拿起,随后再接取掳的手法直奔对方的左肩外侧或对方的正中部推击而放之。着重在套路教学中讲解套路动作的用法,对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套路是十分有用的。

(四)在对练和散手技术的教学中体现武术技击特点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攻防练习的套路运动。例如“两人对棍中,当对方击左耳时,立即向左上拔棍当对方手持棍向头部盖打时,立即两手持棍横架于头上架住对方的棍”。

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例如擒拿法中“挫腕牵羊摔”的用法:对方右手抓我胸部衣襟,我左手拍抓对方右手背,随后向左下方拧翻,使其小臂外旋,同时左腿后撤一步,身体随之左转,拧腰,用右手向前推挫其腕,并向左后方拉带,致使对方向右侧翻倒成侧卧。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技击性”这一武术最本质的特点让学生不仅掌握动作的准确做法(会打拳),又能懂得动作的技击含义和特点(知拳理),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无论是武术理论,还是武术基本功、套路、散手,都包含了技击内容,而武术技击性又是通过武术基本功、套路、散手练习体现出来的。在武术理论的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武术的技击功能以及不同拳种技击上的特点,便于指导实践中的武术基本功、套路、散手练习,提高武术专项素质和技击能力,正确理解武术套路中具有特定攻防意义的动作及动作组合的技击用法,掌握散手中的实用技击方法,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技击”这一共同媒介,就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