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笔与湘笔

湖笔与湘笔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民国时期, “湖派”笔和“湘派”笔仍各具特色,争长竞胜,平分天下。所产湘笔,销往全国各地,远及东南亚、日本。春秋两季,各地学校门口,到处有湖南来的肩搭笔袋的“笔客人”。即使北京琉璃厂的笔店,湘笔也占有重要地位。一场文夕大火,湖南制笔业一蹶不振,以至完全败落。直到解放后,浙江湖洲的湖笔几乎一统天下,湘笔销声匿迹。

笔墨纸砚,毛笔是文房四宝中的第一宝。

甲骨文中就有笔(聿)字。

北魏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将纸笔的制造,列入专项条目。

王充在《论衡》中说:凡智能之人,必具“三寸之舌,一尺之笔”才能自通。这“自通”的意思,即自我表达。

这“一尺之笔”跟“三寸之舌”一样,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也是寄托友情的工具,文人们不可须臾或缺。

六十年代初,张大千在巴西认识一个牧场主。经其帮助, 在5000头三岁大的牛耳中各取一撮牛耳毛,终于获得一公斤牛耳毛,立即送到日本东京,请很有名的神田玉川堂精制毛笔,制成8支世间少有的牛耳毫毛笔。

张大千送了两支给毕加索,又寄了两支到上海,送给曾经陪同他到敦煌临摹壁画的画家谢稚柳,又得知台湾画家梁均默曾觅牛耳毛制笔未果,特地带两支到台湾相赠,可梁氏已经作古,大千感叹不已,乃将两支毛笔在梁氏墓前焚化,以酬知音。大千自己留下两支,用了二十多年直到1983年辞世。

史载,我国制笔工艺,到明清时形成两大流派,一派是以浙江湖洲善琏镇为主要产地的“湖派”,我国东南及北方诸省制笔业,都属这一派;另一派是以湖南长沙为主要产地的“湘派”,流行于中南及西南诸省,远及日本、东南亚。直到民国时期, “湖派”笔和“湘派”笔仍各具特色,争长竞胜,平分天下。

其时,以长沙为中心,邻近的湘阴、湘潭、湘乡等县,毛笔制造业都非常发达,成为一个大产业。兴盛时,湘阴一县有一万多人,长沙也有数千人从业。长沙市内有笔庄70多家,最有名的有“彭三和”、“王文升”、“余仁和”等大店家。南阳街一条街就集中了17家,成为有名的“笔窝子”。所产湘笔,销往全国各地,远及东南亚、日本。春秋两季,各地学校门口,到处有湖南来的肩搭笔袋的“笔客人”。即使北京琉璃厂的笔店,湘笔也占有重要地位。

一场文夕大火,湖南制笔业一蹶不振,以至完全败落。直到解放后,浙江湖洲的湖笔几乎一统天下,湘笔销声匿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