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潭有个何歌劲

湘潭有个何歌劲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热情支持,约请市文联副主席何歌劲陪同前往。何歌劲指点说,远处是井字街。何歌劲走前,我紧跟其后。这次到湘潭,才知此地有个何歌劲。他关于明王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失踪之后,辗转流亡,最后落籍湘潭的查寻和论证,无异于在明史研究领域放了一颗原子弹,被称为“惊天大发现”。何歌劲娓娓道来:建文帝的下落,全国有几十种说法。湘潭是他的终焉之地,“湘潭锦石何氏”是他的后裔。

为写“湖湘文库”中的《湖南古村古镇》一书,我们决定探访石鼓镇。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热情支持,约请市文联副主席何歌劲陪同前往。

石鼓镇在湘潭县西南隅,界临湘乡、双峰县,地处巍巍昌山之麓。涓水河边,两山对峙的平畴中,兀立一块圆柱体灰白大石,酷似一面大鼓横放于鼓架上。石鼓附近,屋宇鳞次,街道纵横,镇以石名,这便是边贸中心石鼓镇。清嘉庆《湘潭县志》载:“土人云,鼓鸣则兵兴。”

文质彬彬的何歌劲说:鼓鸣则兵兴当然是扯谈,自古以来,未见鼓鸣。六十年代胡耀邦来石鼓考察时说,青山不青,石鼓不响,我们要齐心协力打响这面石鼓。但这块边陬之地有灿烂的地域文化和众多的江山胜迹。此地是有名的唢呐之乡,乡民四人中便有一名唢呐手。这里的唢呐吹到了北京,吹进了中南海。

从石鼓镇上昌山,有东西两条石板古道。何歌劲带我们从东路坐车上山,来到顶峰村边的风车坳。山脊上当风南望,山势陡然下跌,峻岭之下,双峰县数十里山中盆地风光,尽收眼底。阡陌纵横中,村落依稀,屋宇棋布。

何歌劲指点说,远处是井字街。其实本来是蒋市街,是三国蜀相蒋琬的故乡。湘乡人(此地以前属湘乡)讲话, “蒋”“井”不分,“字”“市”相近,年久演变成“井字街”。远处就是荷叶镇,乡间侯府,曾氏家族的建筑群……

风车坳正是古道七上八下的临界点。从石鼓镇上山七里,由此下山八里到井字镇。曾国藩年轻时常出入此道,并主持将东西两条山道全铺上青石,后人称“曾氏官道”。此地原建有“稍息亭”,曾国藩亲题亭联:

稍停步,到此已登峰造极;

息重肩,远眺则放眼开怀。

第二天,我们离开顶峰村,何歌劲说,难得有机会漫步这百年前的“曾氏官道”,今天就踏石下山,体味一下曾国藩年轻时的跋涉奔波之劳。

从风车坳徒步下山回石鼓镇,就是要走完“七上八下”中的七里,听说官道相当险峻崎岖。踏上官道之后,我才得知,不是湘西古道上那样平铺石板,而是大大小小的墨青色石块横斜相倚,长短镶嵌,毫无规则铺满路面,是真正的“乱石铺路”,酷似郑板桥的书法长卷。

官道随山势起伏蜿蜒,时而跌人峡谷,隐没在山草丛林中;时而牵扯上山,缠绕在山峦巨石间,犹如一条被人遗忘的腰带,弃落在历史丛林深处。与这条墨青带子相伴相随的,是不远处那条淙淙奔跳的银带——瀑布水。

年轻时的老曾,或赶考,或赴任,一定是一脸坚毅地跋涉于道。后来显赫了,大队人马,轿舆相接,喧腾山谷。我说,曾国荃攻下南京之后,掠得的妇女财货,应该先是船载,从长江过洞庭,入湘水再进涓水,到石鼓镇起旱,再以人挑马驮,运到荷叶镇老家去的。

何歌劲纠正说,进涓水后,是在一个叫新桥的地方起旱。在晚清,新桥是个水码头。

何歌劲走前,我紧跟其后。没有得得马蹄声,没有滚滚车轮声。只有我们的匆匆脚步,橐橐有声踏在青石上,像踩着历史的琴键,弹奏出令人遐想的古曲。

何歌劲指指不远的山坡:那地名叫吊马坨。民间传说,明正德皇帝南巡,至此登山观景,吊马歇息。县域关于这个皇帝的传说不止一处。他曾私访野宿于涓水边一间茅屋,此地便留下个地名“一宿河”,即今天的“易俗河”。他睡过的那屋子,后来建了萧氏宗祠,房间里夏无蚊蚋,成为“萧氏卧龙”胜迹,直到解放后,还有人前去探胜。

这次到湘潭,才知此地有个何歌劲。他是政协委员,地域文化学者,在湘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更让我吃惊的是,昨夜阅读他的煌煌大著《建文帝之谜》,我才得知,他还是个很有成就的明史学家。他关于明王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失踪之后,辗转流亡,最后落籍湘潭的查寻和论证,无异于在明史研究领域放了一颗原子弹,被称为“惊天大发现”。

今天有幸结伴行走古道,正好向他请教建文帝失踪之谜。

何歌劲娓娓道来:建文帝的下落,全国有几十种说法。历史悬案是谜团,破解这样的谜团,不能根据一鳞半爪猜谜,道听途说解惑。科学的态度是要一点一脉,言之有据。我花了整整10年时间,从家族传说人手,研究三支何氏家谱,翻阅地方史志,一代一代对接,又穿梭于正史、野史之间,弄得一清二楚以后,才得出结论:建文帝在部属掩护下落籍湘潭银塘,后移居碧泉,化名何必华,娶妻生子,78岁去世。湘潭是他的终焉之地,“湘潭锦石何氏”是他的后裔。这里见证他的行迹的姊妹桥尚在,墓茔尚存。

何歌劲很有信心,他说:“你等着看吧,时间将会证实我的探索和论断。我有把握。”

说话之间,7里官道已经走完。路边山台上有几间宽大屋宇,年代久远,屋瓦全无,筑得很厚实的土墙经雨水淋洗成断壁残垣。门口有株茁壮的木槿,青枝绿叶,繁花纷披。

我由衷道:“地方风物,文史掌故,以至渔樵闲话,你老兄都娴熟于心,真令人佩服。”

何歌劲却顾左右而言他:“废墟,一座废墟!废墟昭示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人不能不动容。”

湖南文坛艺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