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凌云健笔意纵横

凌云健笔意纵横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盖此一文体为奇志同志云程发轫之始,亦其坚守数十年而未尝废离者也。奇志同志的杂文,从纷至沓来的社会现象中摘取典型,于微末中见大义,在褒贬中明是非,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思辨力、感染力,一向受到机关干部和广大读者的青睐。奇志同志以优良之资质,勤奋学习,笔耕不辍,茹苦含辛,数十年坚持不懈,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是起主导作用的。

奇志是我素所尊重的一位老同志,文集付梓,嘱我作序,却之不恭,唯唯从命。

在我的印象中,奇志同志是出道很早的,大约二十几岁在省内就小有名气了。记得上世纪60年代之初,我刚刚踏进报社门槛儿,就经常在省报和一些刊物上读到他的文章。尔后,以杂文为主体的文章更是渐积渐多,以致“文革”伊始就被作为“辽宁的小邓拓”惨遭批斗,受到迫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回黄转绿,万象更新。他虽然已届知命之年,工作担子又十分繁重,但仍然乐此不疲,思路益宽而笔势益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成果遂粲然可观。

翻检一过,发现煌煌卷帙中,各体文章兼备,政论也,时评也,杂文也,随笔也,游记也,通讯也,斐然成章。但就中仍以杂文写作为出色当行。盖此一文体为奇志同志云程发轫之始,亦其坚守数十年而未尝废离者也。杂文,作为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晴雨表,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和现实贴切,而且生动、泼辣、有益,而且能够移情”。奇志同志的杂文,从纷至沓来的社会现象中摘取典型,于微末中见大义,在褒贬中明是非,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思辨力、感染力,一向受到机关干部和广大读者的青睐。

杂文之外,颇具特色的是那些紧贴实际、拥抱时代、跟踪生活的政论与时评。它的特点,一曰鲜明的针对性,亦即现实意义;二曰紧密结合实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干什么,想什么,写什么”;三曰强烈的思辨性,文中富有“问题意识”——常问一个“为什么”;四曰严密的逻辑性,具备论说特色。文集中几十篇通讯、特写也颇有“看点”。内容多属鲜为人知的高层领导活动与轶闻遗事,具有足够的信息量和吸引力。

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素有“知人论世”、“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之说。而多文善辩的孟老夫子说得就更明确了:“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对于这些明训我是深以为然的。因此,每逢读到诗文作品,总要同它的作者联系起来思考,也就是习惯于同作者的品格、才情、襟怀联系起来。我以为,奇志同志的文章本身固然有其存世的价值,值得我们认真赏读;而他的成功之路,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概括地说,一是得力于天资颖悟,且又苦读不辍,腹笥丰厚;二是业精于勤,奇志同志在省直机关向以勤奋刻苦著称,坚持动脑动笔,数十年如一日;三是他的阅历丰富,年未二十就走进了革命队伍,尔后又长期任职于高级领导机关,特别是有幸为两位省级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秘书,见多识广,立足点高。古人有言:“有一等胸襟才有一等文字。”此为千古不易之理。

说到为高级领导担任秘书,我记起了这样一桩轶事。1993年7月的一天下午,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三○一医院接受加拿大记者保罗·杰克逊采访时,有过一段精彩的谈话。他说:

跟领导干部当秘书,能经风雨见世面,锻炼领导才能。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曾任中书令,就是皇帝的秘书;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曾任中书舍人;《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做过翰林学士;三国时文学家祢衡做过江夏太守黄祖的秘书……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秘书是孙中山的秘书宋庆龄。我们中共最早的秘书是毛泽东,负责管理文件,1926年改为秘书处编制,他是我的前任。周恩来、任弼时、邓颖超都做过译电员,杨尚昆长期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他自称是“中央领导的秘书”;胡乔木在延安当过毛泽东的秘书,邓力群当过刘少奇的秘书,宋平是周恩来秘书,姚依林当过陈云秘书。——从秘书中培养党政高级干部,也不失为我们拔擢人才的一条捷径。

他滔滔不绝地引古述今,显出惊人的记忆力,更揭示出一条过去很少有人总结、概括的成才路径。

我们是平常人、普通人,道德、功业、才情都无法同那些杰出人物相比,但这里却也反映出一种规律性的认识,就是一个人的成才,确实同他的阅历,他的眼界、视野、襟怀,特别是同他在年轻时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所受到的影响、所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就是说,奇志同志的成才及其累累硕果的取得,无疑得力于他的长期供职于省级领导机关的独特经历,尤其是十多年在几位出类拔萃的高级领导干部身旁工作,楷模在前,风范目睹,得以意往神摹,亲承教诲,确是人生难得的幸遇。

当然,话又说回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奇志同志以优良之资质,勤奋学习,笔耕不辍,茹苦含辛,数十年坚持不懈,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是起主导作用的。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虽百苦亦能忍、历千劫而不磨,自有其强大的力源在。这种力源,是经党的长期培养教育而形成的革命者的社会责任感,是高尚的人生追求,是对文学写作的一往痴情。有此三者,何患无成!

是为序。

王充闾

2010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