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且与时人话短长

且与时人话短长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诗人陈皋写了一首题为“马耕田”的寓意诗。作者列出以锦做帢、用稻为虀、扭凤报晓、役马耕田等种种不合事物常理的乖舛的做法,意在抨击社会上不能量才器使以致贻误人才的现象。就此,张锋题诗予以称赞:知人始能善任。要做到择能而使,首先必须知人长短。这样,就委派施世纶当了漕运总督,在任期间,革羡金,斥贪吏,漕船及时得到解运,政声很好。在这方面,列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清代诗人陈皋写了一首题为“马耕田”的寓意诗。小序中说:作者在葛沽道中看到一匹带夹板拉犁杖的马,骨立形销,神情沮丧,简直像一条狗(韩卢),无从偿其万里攒行、追风逐电之志。道旁忽有骏骥联骑而过,这匹马立刻昂首振鬣,两目发光,似乎要跟着去驰骋一番。可是,驭手却一面控住缰绳、铁勒,一面鞭棰频加。马受刑不过,长啸一声,踢翻了农具。看到这种情况,诗人不禁慨然悲叹,写下了一首长歌:

燕郊二月兴农工,有马服轭行田中。

婉转局促似不进,夕阳影瘦如山崇。

回毛在膺已无取,神骏沮丧韩卢同。

万里有志不得骋,四蹄空说能追风。

道旁侧闻联骑过,昂首振鬣明双瞳。

谁知牧者不释手,控羁收勒鞭无穷。

长啸一声蹶耒耜,平生夙志畴能庸?

噫吁嚱,悲哉!吾闻锦不作帢稻不虀,

以凤司晨不若鸡。世无通材胡能全,

用违所长适足怜。——君不见马耕田!

说的是马,着眼在人。作者列出以锦做帢、用稻为虀、扭凤报晓、役马耕田等种种不合事物常理的乖舛的做法,意在抨击社会上不能量才器使以致贻误人才的现象。诗作采用夹叙夹议方法,形象鲜明,论析透辟。

“用违所长适足怜”,为一篇主旨。作者认为,世间堪怜之事,在于有用之材的糟蹋与浪费,而用违所长,弃长取短,乃其最重要之一端。管理科学中有句颇为警策的名言:“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有用之材。”反转过来,也可以说,有用之材如果放错了位置,有时也会成为无所可用的废物。

人,固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不适宜的环境,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但这总须凭借一定的基础,而且,任何举措都会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就是说,不可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有些人怀瑾握瑜,确有某个方面的真本事,但由于放错了位置,用非其才,结果,连普通人的作用也发挥不出来。所谓“万里有志不得骋”、“以凤司晨不若鸡”,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反之,一些表现平平的人,经过适当调整岗位和环境,却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揭示了一条规律,“世无通材胡能全”,关键在于适材适所,用其所长。

明代理学家吕柟所著《泾野子·内篇》中,讲述一则寓言故事,说西邻共有五个儿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矇、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矇者卜,偻者绩,跛者纺,五子者皆不患于衣食焉。”你看这位西邻老人多么明智啊,他把五个儿子中质朴老实的安排去务农,让那个聪颖伶俐的去经商,这叫用其所长。那么,那三个残疾在身的孩子怎么办呢?西邻老人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失明者,记忆力强,于是让他去学算卦;驼背者,分派他去绩麻,搓麻绳;跛足者,叫他去纺线。这样,五个儿子各得其所,均无冻馁之虞。就此,张锋题诗予以称赞:

自古完人何处寻?用才尽可效西邻。

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

知人始能善任。要做到择能而使,首先必须知人长短。昏庸的领导者,不谙下情,偏听独信,到头来,必然演出凤司晨、马耕田之类“乱点鸳鸯谱”的笑剧。而高明的领导者,对下属既深知其长,又洞悉其短,因而能够做到因材器使,合理安排。

史载,清初施世纶曾任泰州知州、顺天府尹,素有操守。后湖南按察使出缺,大学士伊桑阿等保举施世纶去充任。康熙帝却不同意,说:这个人我很了解,律己甚严,但有偏执的毛病。鉴于他操守清廉,最好是委以钱谷之事。按察使乃职掌一省刑名、按劾之大员,倘性情偏执,则易出纰漏。这样,就委派施世纶当了漕运总督,在任期间,革羡金,斥贪吏,漕船及时得到解运,政声很好。

要做到知人善任,因材器使,还须坚持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对已有专长的人,要让他的才能继续发展下去,不轻易地改行。在这方面,列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一次,列宁同高尔基谈起发明家亚历山大·伊格纳切夫。列宁说:“一定不要让他担任别的工作啊,如果我们能把所有这些技术家都安排在理想的工作环境里,那么,二十五年以后,俄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先进…国家。”

还有一次,列宁听说要安排杰出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当官,而诗人不愿意干。列宁说:

不要去打搅他吧!如果说,革命前他在担任行政工作,那只能说是他的不幸,环境迫使他这么做的。可是,现在他最主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笔来为苏维埃政权和政党做更多的工作。瞧,他发表在《真理报》上的诗,写得多么美!杰米扬·别德内依是作家,是诗人,在他发挥自己创作才能的时候,不要去妨碍他。

对专门家,一个是“一定不要让他担任别的工作”,一个是“不要去打搅他、妨碍他”。这既充分体现了革命导师爱惜人才的光辉思想和善用人才的领导艺术,同时也给我们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硬拉某些专家去当官做长,让他们舍长就短,效果究竟如何?

(198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