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饮酒的四种境界

饮酒的四种境界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不能饮酒,但自认尚能知酒,特别是对于嗜饮者,我不仅能够描绘出他们自己未必留意的般般情态;而且,经过酌古量今,反复考究,概括出来他们开怀畅饮之后展现的四种不同的境界:道家有“神仙乘紫霞而行”之说,因此,古人用“乘紫霞”来形容成仙飞升。太白先生说,喝了酒就有乘紫霞、隐沧洲,脱落人间万事的感觉。

我不能饮酒,但自认尚能知酒,特别是对于嗜饮者,我不仅能够描绘出他们自己未必留意的般般情态;而且,经过酌古量今,反复考究,概括出来他们开怀畅饮之后展现的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种是神仙境界,寄怀深远,诗兴淋漓。典型代表是李太白。他在《春日独酌》中写道: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

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道家有“神仙乘紫霞而行”之说,因此,古人用“乘紫霞”来形容成仙飞升。“沧洲”是息影林泉、高隐不仕者的居所。太白先生说,喝了酒就有乘紫霞、隐沧洲,脱落人间万事的感觉。把酒望青山,倚松赋古琴,坐看鸟飞鸟没,云往云还,那确是进入一种超然物外的仙家境界。

第二种状态,是高人逸士境界。他们并没有脱离凡尘,而是置身于现实之中,却能优游暇豫,保持心态平衡,求得逍遥自在。宋代诗人朱希真有一首《西江月》词: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见在。

一杯在手,散漫逍遥,自斟自饮,无拘无碍,充分放开自我,尽情地享受现在。

第三种状态,是一种半醉半醒的潦倒模糊情境。

问狂夫意兴如何?日日模糊,醉舞婆娑。一榻凉风,半窗好月,何肯奔波。  世情多一时看破,谢苍天落魄而过,誉也凭他,毁也凭他。贵客王公,我睹么麽!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这首《折桂令》词,说的是:“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人生如梦,一醉方休,什么都不过尔尔。

第四种状态是“耍酒疯”。清代著名笔记《坚瓠集》中记有这样一首讽刺诗:

娘舅常常撒酒风,今朝撒得忒恁凶。

踢翻两个糖攒盒,踏扁一双银酒盅。

面孔红来干急迸,髭须白得窍蓬松。

旁人问道像何物,好似跳神马阿公。

至于日常生活中的酒疯形态,更是屡见不鲜。我就亲眼见到过,有的喝醉了,使酒装疯,破口骂街;有的眼赤筋暴,狂吼乱叫,甚至翻桌砸碗;还有的人多喝一点,就滔滔不绝地讲演,所谓“兔是狗撵的,话是酒撵的”;有的翻肠倒胃,呕吐不已,狼藉满地。

如果要问我,这四种状态更倾向哪一种?我的回答是,哪一种我也不欣赏。站在地上想上天,做个凡人想成仙。在商品大潮波涛汹涌,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实条件下,这倒是蛮有诗意、颇为浪漫的,只是,现实中哪有可能存在啊?无非是一枕黄粱,甜蜜蜜的空想罢了。至于第二种状态,实际上是个假命题——自在逍遥,无拘无碍,充分享受现在,这只能是清醒时的心态,一当醉眼蒙眬,甚至烂醉如泥,脑袋早就乱得像一堆糨糊,哪还能有这份闲情逸致呢?第三种情态,“日日模糊,醉舞婆娑”,闲待着可以,假如还要舞文弄墨,写点东西,恐怕就会一塌糊涂,那倒应了《出师表》中末了的话:“不知所云”了。至于大煞风景的“耍酒疯”,就更惹人笑、遭人烦了。

古人说,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及半开时。这是颇有道理的。如果若从醉酒形态中做出选择,比较理想的状态应是微醺,带着二三分醉意,但还有七八分清醒,像陶渊明所说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灵感,也最容易唤起固有的潜意识,最容易展开丝丝片片、缕缕层层的联翩浮想。灵感、潜意识、联想,这三种功能对于诗文创作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会把你平日积累的所有的经验、感悟和智慧充分发掘出来,调动起来,从而把你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台湾诗人郑愁予说,一个喝酒的人,活一生过两辈子。我想,那里面就包括了这诸多功能的充分发挥吧?

至于那位李太白,他的醉饮固然是一种排遣,一种宣泄,一种对于心灵的外在羁绊的解脱;但是,在这位伟大的诗人看来,饮酒就是重视生命本身,就是拥抱生命,热爱生命,充分享受生命,是生命个体意识的彻底解放与真正觉醒。饮酒,使他的情感能量得到成功的转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神上的重压,也给他带来了超越时代的持久的生命力和广阔的襟怀、悠远的境界、空前的张力。这是一种特例。一般文人经历不着,即使经历了恐怕也做不到。

(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