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芥子园画谱》,是清代王概、王质、王蓍、王臬四兄弟等编绘,因刻于李渔在南京的别墅芥子园中,故名。1964年10月,当许广平在整理自己的藏书时,在《芥子园画谱三集》的首册扉页中发现了鲁迅手书的本诗和题跋。[1]所以当1934年12月,鲁迅拟将《芥子园画谱三集》一套赠与爱妻,题写本诗时,回顾这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因此鲁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妻子的感激也是由衷的。因此,许广平在鲁迅的熏陶之下,自然也爱好书画。

芥子园画谱三集

此上海有正书局翻造本。其广告谓研究木刻十余年,始雕是书,实则兼用木版,石版,波黎版[2]及人工著色,乃日本成法,非尽木刻也。广告夸耳!然原刻难得,翻本亦无胜于此者,因致一部,以赠广平。有诗为证:

十年携手[3]共艰危,

以沫相濡[4]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

此中甘苦两心知。

戌年冬十二月九日之夜 鲁迅记

【注释】

[1] 本诗作于1934年(甲戌年)12月9日。《芥子园画谱》,是清代王概、王质、王蓍、王臬四兄弟等编绘,因刻于李渔在南京的别墅芥子园中,故名。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画技法的图谱,清初出版,共三集。鲁迅于1934年2月3日预购。此诗后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2] 波黎版:即玻璃版。

[3] 十年携手:据许广平的说法是,从1925年起至1934年,“是指我在女师大读书和他通信算起。”

[4] 以沫相濡: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指鱼互相吐沫以濡湿身体来活命,喻危难时互相扶持救助。

【赏析】

1964年10月,当许广平在整理自己的藏书时,在《芥子园画谱三集》的首册扉页中发现了鲁迅手书的本诗和题跋。此后本诗才公开发表。

因为1925年女师大风潮,使得鲁迅和许广平相识、相知、相爱,从而成为伉俪,并成就了现代文坛史上的一段佳话。尽管从许广平的回忆文章中,我们可约略知道,作为十多年朝夕相处的妻子的许广平,实在未能真正地理解鲁迅,但许广平对鲁迅的后半生的创作、论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很大,并作出了巨大牺牲,功不可没。这可从许广平于1939年3月写的《从女性的立场说“新女性”》一文中了解到:

过去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L是知名的著作家,然而他的生活是那么孤独,一切几乎都要亲手处理。我呢,从学问请益和政治关系,有机会和他更多的接近,于是就时常为了工作在他的左右。不晓得怎么一来彼此爱上了,也许是大家的思想差不多,意气相投吧,总之,后来到上海就生活在一起了。

我们的住处很似机器房,简单的用具之外就是机器材料,——书籍——而我们两人就是两部小机器。他在写作,我在抄写或校对之类,仅有的机会才到外面散步一下。他是值日而更偏重于夜班的。我值日班。这两部机器就这样地工作着,一个月内出产了《奔流》、《语丝》和《朝花旬刊》之类,《近代木刻选集》,以及《近代美术史潮》的按期翻译。以后期刊负责较少,然而质量方面并不减低,许多杂文集以及翻译都是证据。总计他后期生活,在上海十年来的出产,超过前期二十年来的收获,几乎占全部的过半,自然这些都是他努力的成就,我不敢说有什么帮助的,只不过在琐碎事物上尽可能地,减轻他的精力和时间就是了。[1]

所以当1934年12月,鲁迅拟将《芥子园画谱三集》一套赠与爱妻,题写本诗时,回顾这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因此鲁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妻子的感激也是由衷的。

首句“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深情回忆了和许广平十年携手的风雨。这十年中,他们相濡以沫,互相支持。从女师大风潮,到“三·一八”惨案;从北京到厦门,再到广州,相识、相知弥深,而感情也不断升华。到上海之后,共同经历了被通缉,辗转多次离家避难及“一·二八”的战火,以及无数的围攻、谣言和暗箭……在这些风雨之中,鲁迅和许广平互相支持、信任,一同战斗,相互鼓励,度过了艰危的时刻。在鲁迅看来,让自己的爱人在艰危困苦中度过,是于心不忍的,他是宁可一个人自己战斗的,所以回想起来,他的心境是悲哀的。

次句“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道出了赠画谱的用意。用这画谱,可以怡悦心情,使得我们在繁忙的伏案工作之余,能聊借鉴赏画图休息片刻。鲁迅自幼爱好绘画,长大后对书画、金石、碑刻、古钱等涉猎较广,兴趣浓厚。他曾从内山完造处索得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而爱不释手。因此,许广平在鲁迅的熏陶之下,自然也爱好书画。共同的兴趣很好,使夫妻感情更深,在风风雨雨之中,苦中作乐,共同欣赏书画,其中的甘苦,当然自有他们二人知道了。末句“此中甘苦两心知”,对鲁迅和许广平来说是意味深长,心领神会的;对于读者来说,也是韵味无穷,令人遐想的。

全诗明白如话,而又情真意切,表达了鲁迅对许广平的关切和他们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

【注释】

[1]转引自阿袁:《鲁迅诗编年笺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9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