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养快乐心境

修养快乐心境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都是想快乐的。究其原因,则是缺乏快乐心境的修养。近读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六然”箴言,甚感尊老夫子对修养快乐心境说得颇透彻、服人。这是自我修养的一种人品气质。这是修身养性之道。王夫之“六然”修养法,说到底就是让你回归“自然”,顺乎“自然”,努力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刻’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种事情,每一项事业中去,深切地感觉与体会生活,你就会拥有快乐的心境。

人都是想快乐的。然而,如何才能快乐,知者、悟者不多。有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的本应快乐,却未找到感觉;有的得意忘形,而乐极生悲;也有的遇到点儿挫折或困难,便精神萎靡。究其原因,则是缺乏快乐心境的修养。

近读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六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箴言,甚感尊老夫子对修养快乐心境说得颇透彻、服人。

自处超然,即自处时超逸洒脱。这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自处难,难在挡不住孤寂;超然更难,难在不会享受孤独。自处,意味着一个人的世界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与自己作伴。要能够消除寂寞,享受孤独,关键在于你必须欣赏自己,能与自己快乐地和平相处。独处,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什么都不想,任凭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你可以无牵无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尽情体味自由和宁静;你可以“三省吾身”,回顾旅途中的得与失,而使自己眼更明、耳更聪,也可以遐思畅想,驰骋心智,谋划新的事业。只有善于享受孤独,才能真正在自处中始终把握好自我,保持积极健康的心志,让心灵充分舒展,做到超逸致远,快乐常伴。

处人蔼然,是指待人和气,和善、和蔼,让人感到可亲可近。这是自我修养的一种人品气质。看似简单,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现实当中,有人总是盛气凌人,心高气傲,让人无法接受。只有心存善良、心平气和、心胸宽大之人,方能做到和蔼对人、坦诚待人、平易近人。心中有佛,佛便存下焉;与人为善,终善乎己。

无事澄然,就是没事做时,心中与有事做时不仅一样踏实,而且更加清静怡然。这是修身养性之道。整H忙忙碌碌,生活很充实,但也不甚疲惫;无事做了,亦是一种很好的身心调整过程与休闲方式。诗人雷抒雁《心灵按摩》一文讲,“于闲静时进行心灵的自我调适和抚慰,能增进身心舒爽、精神熨贴”。坦然地面对无事的生活,在有风或无风的日子里,做到不急不躁,不气不馁,不杞人忧天,更不惹是生非,就能坚守好宁静安然、清朗明净的心灵天地。

处事断然,说的是处理事情干脆利落,果断有力,不优柔寡断,不拖泥带水。这是一个人良好生存心态的自然体现。断然处事的风格,源自一个人良好的心态和气质。而处事利索,又有利于你始终保持富有激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得意淡然,就是当你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成功或收获时,也就是春风得意、心想事成时,不要忘乎所以,不要妄自尊大,要把这一切看得淡一些,为人低调一点,不做功利主义的奴隶。这是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人品修养。要做到得意淡然,必须心态平和,学会满足。只有知足,才能常乐。

失意泰然,是说当你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仍然保持败不馁、气不泄的平静心态和大将风度。此为大丈夫之美德。其实,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当你遇上之后只要咬紧牙关挺一挺,它就会给你让步。要做到失意泰然,必须志存高远,心胸宽广,豁达大度,善于放得开、抛得下;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失意不失志,愈挫而愈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迎接否极泰来的新境界。

王夫之“六然”修养法,说到底就是让你回归“自然”,顺乎“自然”,努力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刻’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种事情,每一项事业中去,深切地感觉与体会生活,你就会拥有快乐的心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