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路
大二那年,校报魏老师给我们学院的同学作了一个讲座。讲座结束后,我决定给校报投一篇稿试试,题材就是自己大一暑假去报社实习的经历。稿子完成后,我仔细地修改了好几遍,投到了魏老师的邮箱里。
让我惊喜的是,魏老师竟然主动给我打来了电话。他在电话里很认真地与我探讨稿子该如何修改,并且鼓励我再接再厉写出更多的作品。这个电话给了我极大的激励,我在思想上开始重视这个园地。我朦胧地意识到,这是我的一个机遇。
可能是为了鼓励我,我的第一篇稿子很快就见报了。接下来的几个周,我的写作热情被点燃了,越来越多的作品付诸报端。由于我的大学生活比较丰富,我参加过的活动也比较多,这些经历都成为我写作的最好素材。我一边编织着我的生活,一边在电脑上码字。大二下学期,我被校报接纳,成为学生记者。
在进入校报之前,学习编辑专业的我,一直憧憬着将来能成为一名记者,没想到,我的梦想竟然提前实现了,真是喜出望外。我四处搜集写作的素材,在魏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开始拿起新闻采访本,走进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由于我的努力,外加校报老师对我的偏爱,我的文章总是发表得很顺利,记者的感觉和素养也慢慢培养起来。
大三时,魏老师决定组织成立校报大学生通讯社,并且决定让我担任社长。对此我缺乏信心,但是魏老师坚持这个决定并且经常鼓励我。面对新加入的学弟学妹,想起魏老师的帮助,我有时候会突然觉得带领这帮学生记者走上写作的道路是我的责任,为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培养新生力量是我的义务。于是,我安排了每周的例会,和新进的学生记者一起探讨我们所发表的每一篇稿子,请老记者手把手地带他们出去采访,为他们修改稿件。大学生通讯社还不断地吸纳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我走过的道路,成为校报的骨干。他们的才气让我佩服,他们的努力让我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到了找工作的季节,我迫切地想继续我的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媒体记者,可是现实让我走进了公司,而不是新闻媒体。但我能进入现在的公司,负责内外宣传,并且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与我当学生记者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参加面试的时候,我带去了我在校报发表的所有作品。面试官第一个注意到我,并且在面试的过程中始终用一种赞赏的眼光看着我。在参加工作之后,我在采访和写作中轻车熟路的表现给同事和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让我在踏上职场之初就很顺利。
我总觉得,成为学生记者是我大学里最幸运的一件事。以前提起笔来就打怵的我,现在可以应付各种文字工作,并且乐在其中。以前不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我,在经历过那么多次的采访后,能够主动认识并和陌生人很好地进行交流了。以前不太自信的我,也因为在校报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而多了一些底气。
校报是个平台,是个园地,它改变了我,也在改变着许多人。校报的学生记者们,在这里经历着真枪实弹的锻炼。时常关注校报的同学,如果有幸加入学生记者队伍,必定和我一样有着意外的收获。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第60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