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是心灵的食粮

美是心灵的食粮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一次次的心灵触动,内心的坚冰被融化,瘴霭被拂去,灿然的情趣之光射进心房,诗意油然而生。所谓“间”是振动的一个界限,是一个单位。乐是“间”的整体和谐,它无形、无色,是连续的振动,是生命的旋律。凡是存在的东西必有一定之规。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安艺的宫岛则是以蔚蓝的大海和绿色的岛山为背景,与水平之美的红色建筑融为一体,堪称代表性的风景。认真地吸收其它国家、其它民族的思想和文化是日本民族的显著特征。

第十一章 美是心灵的食粮

开启心灵之窗

我们的祖先通过明月、白雪、鲜花来观赏四季中的自然,在庭院修建假山,在窗前放置盆景;在壁龛上装点插花;在约七平方米的榻榻米上品味茶道;创造了流传千年的雅乐和五百年的音乐;用三根琴弦弹出了天籁之音;用一尺八寸的竹管奏出了人生的悲喜。

我们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祖先们对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欣赏和追求的血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与诗的世界绝缘呢?

不是没有诗情,而是诗情在沉睡。去唤醒沉睡的诗情吧!若想唤醒内心的情感,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操。

品味情感丰富之人的短歌、俳句、随笔小说等文学作品或是欣赏美术、音乐、戏剧等,无论什么艺术都要去亲近、欣赏和热爱。通过一次次的心灵触动,内心的坚冰被融化,瘴霭被拂去,灿然的情趣之光射进心房,诗意油然而生。

一旦开启了心灵之窗,富有情趣的人生和自然将围绕在你的四周散放芬芳。

悉心观察

有人说:“总是守在家里,生活一成不变,所以写不出诗来。要写,非旅行不可……”

要是这么说,每天专注于生活中的我们就不能做诗了吗?

真正的艺术产生于真实的自己以及没有虚伪的生活。而真实的自己的生活就在日常之中。基于这一点,在涵盖了我们一切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写不出诗来的道理。

不会做诗的人,是因为不懂得生活中的爱;没有爱是因为不善于观察。只要悉心观察,就会深深体会到初春阳光般的温暖,深切感受到金色的慈爱之光。

人的真实,只有坚定地立足于大地之上的时候,在没有粉饰的赤裸裸的状态下才会产生。

诗歌是真实的。真实的诗歌只能产生于真实的生活中。来自于真实生活的无奈的呐喊就是真正的诗歌。

与自然的情趣融合

情趣不是生搬硬造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本来没有的情趣,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制造出来。但如果静下心来凝视某一点,就能发现日常生活中所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而且,内心会与凝视的对象所释放出来的情趣产生共鸣,奏出美妙的和弦乐章。

情趣的产生不单单因为凝视的对象,也不单单因为我,而是我发现了它的美,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把彼此之间产生的共鸣通过语言的韵律如实表述出来,这就是诗歌。

内心充实之人则情趣盎然;内心清静之时则情趣淡雅;心地善良之人则情感温柔;心胸开阔之人则情感豁达;内心严肃之时则情感强烈。

情趣潜藏在心中。当它与大自然的情趣融为一体,交相呼应,产生共鸣时,诗歌就产生了。

艺术美是纯粹美

自然是美的,但那是未被雕琢的自然之美;而艺术的美是将自然之美转化为纯粹之美,是一种成熟的境界。应举[1]绘出的鲤鱼,光琳画出的樱花[2]都是超越自然的绝对美。

诗歌源于自然之美,自然是诗人的立足点,确立了目标,才能进入“万象是吾师”的高深境界。

于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源于自然的美,提升至更高、更深的境界。

因为宫岛[3]上建有把水平变化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严岛神社,日光建有将垂直统一之美演绎到极致的东照宫[4],才把自然之美展示得完美无瑕。宇治的凤凰堂[5]、大和的法隆寺[6]等都足以证明:通过人们的努力就可以超越自然之美,达到纯粹之美的境地。就是说,它们远远地超越了自然的装饰这一境地,而自然本身则变为建筑艺术的侍从。

艺术是振动

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是数字”,我也仿效他的话说:“艺术是振动”。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音乐。“乐”由“间”而构成。所谓“间”是振动的一个界限,是一个单位。乐是“间”的整体和谐,它无形、无色,是连续的振动,是生命的旋律。

当振动的频率变得微弱直至消失时,就成为静止,动的极限即为静。如果取其平面,配以线条与色彩,赋予明暗对比,则为绘画;将其表现为立体,线、面、光交织在一起,则是建筑;浓缩为结晶则成雕刻。进而,振动在语言的气息中鸣响、断续,即成为评书;归结为静则是文艺;音乐、绘画、建筑、雕刻贯穿于文艺的中心,在和谐统一中跃动,则成为舞蹈和戏剧。

宇宙无限的振动诠释成人的心灵振动,通过人表现出来就是艺术。这样,艺术在振动与静止、紊乱与统一、多数与个体重复不断的停滞与发展中开花、结果。

定型乃神之创作

凡是存在的东西必有一定之规。即便是人为创造的物品,为了使其能够实用,也必然会是定型的。小到细胞,大到太阳系,无不如此。

花草树木也好,鸟兽鱼虫也罢,皆各有其固定形态。尤其是我们的肉体,可以说是定型的代表。人虽有千百万,但形态皆相同。神的正规创作便是定型。

对定型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艺术创作如果拘泥于一定之规,就会受到限制,难以进行真正的创作。

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只有取一定之规,美才能够完善。因此,艺术定型是汇集了整个民族的审美情操而创作出来的。

产生于各民族的诗型,流传得越是广泛,越是久远,就越凝聚着普遍性的美和真,成为永恒的东西。

敬是赢得对方的符契

“型”是艺术天才倾其毕生才智而创造出来的东西。

真正的“继承师名”,就是徒弟完全达到老师的心境,脱胎换骨变成老师。

在日本,继承师名不仅局限于演艺界,在家族的传统中,既有职业世袭制度,也有继承师名的事实。这正是为了民族文化永远昌盛而由整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完美伦理。于是才有了雅乐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奇迹,还有了茶道、花道、香道、能乐以及各种古典舞蹈等优良传统。

继承师艺,不能只继承老师的艺和型,否则的话,就会成为缺少灵魂、会动的雕像而已。

只有尊敬老师的一举一动,接受老师的一切,自己的行为举止与老师心心相印,才能完全融入老师的技艺之中,得到老师的真传。

尊敬就是无条件地继承老师的全部,即学问、技艺、人格和心境等。敬是获得对方一切的、获得神(佛)之慈光普照的符契。敬,使学生伟大的同时,也会使老师更加伟大。

传统是经验的累积

传统就是文化创造的态度、方法以及方式等以往经验的继续与传承。特别是在艺术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且备受重视。

如果不把下一代的文化建立在上一代的文化基础之上,每一个时代都从零开始构筑新的文化,那么人类的文化活动就会像河中堆沙一样,反复努力却徒劳无功。

艺术通过师徒或父子的关系传承下来,在不断地开拓和磨练中其特色得以发挥,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地得到发展和提升。于是诞生了各行各业的专家,通过“口传”、“密授”、“家族世袭”等方式,形成了各种“流派”与“型”,涌现出风格迥异的表现形式。

此种表现形式代代相传,因此具有其独特性。只要是优秀的东西,就没有理由放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艺术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困难是艺术家的恩师

天才绝不是灌木丛中冒出的弱不禁风的小草,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艺术家的血液,有着师传徒受的传统。此外还要有培养其成长的环境和具备磨炼他们的条件。

贫困、病魔、家庭不幸、狐朋狗友的诱惑以及残酷的现实,这些都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一个接一个的苦难,将他们磨炼得更加坚强,更加耀眼夺目。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这样,每经历一次苦难,灵魂都能得到更高的升华。

艰难才是艺术家的恩师。来吧,病魔,它是我们的朋友!贫苦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幸福。一切苦难都来吧,我决不会被击倒!

能够走完漫长艺术之旅的人才会成为光辉耀眼的伟大艺术家。

如果你想献身于艺术,就应当欣喜地面对苦难,因为它才是把我们培育成人,培养成艺术家的天之恩惠。

和谐的生活、和谐的艺术

艺术就是对和谐的生活进行整理和提高,使其变得更加完美。

最好的例子当数宇治的凤凰堂。凤凰堂的建筑本身就像自然的凤凰展翅一样。安艺的宫岛则是以蔚蓝的大海和绿色的岛山为背景,与水平之美的红色建筑融为一体,堪称代表性的风景。

以垂直之美著称的日光东照宫,它是一座把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具有代表性的寺庙

此外,在日本人所使用的物品当中也都包含着这样的精神。以手巾、包袱皮为例,它既可以包东西,也可以捆东西;手巾既可以擦脸、擦手,也可以缠头、代替围巾来使用。如果把包袱皮的两端露出,还可以包长的东西。

认真地吸收其它国家、其它民族的思想和文化是日本民族的显著特征。因此,流传到日本的世界各国文化在日本停留下来并生根发芽。

美的创造

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我从不去探究,而是去发现”。那么他说的“发现”指的是什么呢?

假设一位奇石爱好者在深山幽谷之中得到一块珍石,经过汽车的颠簸、火车的拥挤,费尽千辛万苦运到家中,摆在室内,置入盆中,放进托盘,或浇水,或养苔。

通过把玩、观赏、养护、敬拜,石头终于开始变色、生苔、发出幽光,并散放出淡淡的芳香。于是,原本普通的石头变成奇石,并最终成为艺术品

自然的素材正因为注入人的真情,得到慈雨的滋润,养之以温热,才赋予了石头原本所不具有的生命。

这块奇石虽为某人发现,但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发现,而是他的艺术气息成就了该石的美的意义,并与该石所具有的美的本质产生共鸣。于是,美的发现上升为美的创造,完成其真意。

爱好是艺术的原动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沉淀,世代传承,方才得以开花结果。

即便是插花、茶道、音乐、绘画,也是在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年的漫长岁月中,从我们的祖先那里代代相传,几经变迁、发展,传承到我们这个时代,再经过我们的双手,使之开出艳丽的花朵,释放出淡雅的芳香。

艺术仅仅是靠艺术家们的双手来维系、发展的吗?绝非如此。各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艺术是由业余爱好者不断地使之变得清新、清澈、清高,使之净化并发扬光大。

因此可以说,非专业艺术家及爱好者的力量才是创造时代艺术的原动力。

通过非专业艺术家而创造起来的浑厚有力、技艺高超的艺术境界才是时代艺术的基础,是左右时代艺术的力量。

对家族的认知

器物(陶器、日用器具、刀剑、其他)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流传百年,是因为它不仅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还汇集了每代继承人的珍爱之情。

艺术是通过人的世代相传得以延续的,如茶道、插花、香道、武道等等……代代人不断地努力,周而复始地积累,才构成了文化的中心,筑起了艺术的高峰。

有人认为:这种由祖先到子孙连续授受的形式,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扩展、延伸以至于消失殆尽。

但消失的只能是动植物世界里无意识的传统,而人类的文化有别于动植物,是具有“血统的继承人和文化的继承者”意识的。在日本,这种“家族意识”被传承下来。人们认识到:祖先与子孙的血液(体重、癖好、个性)、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自己正是这种血液和文化的维系者。

主角便是你自己

艺术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种是自己亲历亲为,另一种是观看和欣赏。如同演戏和看戏、参赛和观战、亲为和欣赏。区别只是在于为主与为客的乐趣不同而已。

应邀与久违的友人团聚在一起进餐、叙旧,固然令人欣喜。相反,邀请朋友,把客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情况又是如何呢?

客人的快乐是纯粹的快乐;而主人的快乐却是掺杂着悲苦,继而转变成的快乐。

正如青涩的柿子,被秋风吹熟,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甘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把所有的痛苦与烦恼、善良与丑恶演绎为快乐的戏剧,谱写成优美的乐章。这种途径,这种引导,就是娱乐,就是艺术。

“人生乃是神所导演的戏剧,主角便是你自己。”


【注释】

[1]丸山应举(1733—1795)江户时代中后期的画家。

[2]光琳(1658—1716),尾形光琳,江户时代中期的画家、漆艺家。

[3]宫岛:广岛县南西部,日本三大风景之一。

[4]日光的东照宫,杤木县日光市,祭德川家康的庙宇,国宝。

[5]宇治的凤凰堂:京都府宇治市,平等院凤凰堂,1053年建,平安时代艺术之代表。

[6]大和法隆寺:大和是奈良的旧称。法隆寺,传607年圣德太子建,国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