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邵东人中华——何俊良

邵东人中华——何俊良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今年5月某日,县文联内刊《昭阳文艺》首次发放稿费期间,清辉应邀前来文联办公室,我们才得以初识。那一篇题为《157条人命换来的惨痛教训》的发言稿,说的是三年中邵东矿山一共吞没了157条人命的血淋淋事实,矛头直指各级领导。或调侃,或讽喻,或直言,文辞深处无不彰显人民公仆的百姓情结。清辉的文章以短小精悍为主流,但史记类的文章亦不惜笔墨,务求于考证翔实中赠人以资治经验。

何俊良

若干年前,诗友李玉曾非常热情地向我谈起法院的刘清辉先生。她说,此人身在官场、心在民间,豪爽仗义、亲切随和,文如其人,值得一交。一直关注邵东文化人的我,听说了清辉的若干故事后,心甚往之。可惜不久李玉移居到了长沙,拜访清辉的事便搁置了下来。直到今年5月某日,县文联内刊《昭阳文艺》首次发放稿费期间,清辉应邀前来文联办公室,我们才得以初识。简单的交谈中相互透露了惺惺相惜之意。而后就是加QQ好友,时或在聊天中切磋一些诗文。6月某日,清辉说,几位交情匪浅的网友怂恿他把QQ日志中的文字整理结集出本小册子,考虑一番后觉得也未尝不可,便恳请我为之整理编校。这个正合我研究邵东文化现象、推广邵东文化人的宏愿,于是不揣鄙陋,一口应承了下来。通过数月谋生之余断断续续的研读,现在终于编校初成,有些心得贡献出来,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也算是对清辉的重托有了个小小的交代。

清辉的业余生活异常丰富多彩,既有一帮户外活动的铁杆“驴友”,又有一批棋艺茶艺钓艺文艺的默契至交。他既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又能甘于寂寞独处沉思。无论是描绘大好河山的或优美或壮丽,还是感悟人生的或意趣或无奈,字里行间皆跳跃着崇尚美好生活的如火激情。

社会文明进程于曲折中推进到了21世纪,生活中还是不乏弱势群体。清辉运用自己纯熟的法律知识和司法实践经验,撰写了系列文章,传递拳拳爱心,深入浅出地让人获得了法律保护意识,不管是故事、言论,抑或是提案、报告,笔墨到处无不浸濡着悲天悯人的无限深情。

1997年,34岁的清辉,曾以一篇议政发言稿触怒当地政要。那一篇题为《157条人命换来的惨痛教训》的发言稿,说的是三年中邵东矿山一共吞没了157条人命的血淋淋事实,矛头直指各级领导。《邵阳日报》《湘声报》等纸媒争相报道。时任邵东县委副书记、县长的田某(2004年因受贿罪获刑12年)一怒之下,将时任邵东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县政协委员的清辉调任综治办副主任。因言罹祸的清辉因此感伤莫名,将以前的手稿、剪报统统付之一炬,并且整整十年未写过一篇文章。然而,自我开禁后的清辉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该说话时还是挺直腰杆仗义执言。或调侃,或讽喻,或直言,文辞深处无不彰显人民公仆的百姓情结。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辉的文章以短小精悍为主流,但史记类的文章亦不惜笔墨,务求于考证翔实中赠人以资治经验。严谨的治学作风融于笔墨,足见为国为民之忠诚矣!

清辉攻读的是理科,对于文本体式的把握,显然逊于那些专修文科的高材生们。然而,也许正是由于他对体裁的界定并非专业,反倒令他的文字呈现出一种兴之所至、情动于衷的自然风味。即兴发挥,因情生文,浑无拘泥,勃勃生机随处可见也!

2012年10月1日于邵东金鸡路租居

何俊良 1968年生,湖南邵东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邵东县楹联家协会副主席,诗词协会副秘书长,《昭阳文艺》《昭阳吟坛》《邵东楹联》等刊责任编辑。荣获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2011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专著有文艺鉴赏集《用心发现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