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萱草·忘忧·金针菜

萱草·忘忧·金针菜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王十朋还有“有容看萱草,终身悔远游,向人空自绿,无腹解忘忧。”从古时文人笔下的萱草、忘忧等名称,到现在人们俗称的金针、黄花菜,这中间的曲折原因,民间有一个最为人熟知的陈胜起义的故事。从此以后陈胜扩大种植萱草,并改名为黄花菜,以示不忘黄婆婆的忠告。由于黄婆婆的女儿名叫金针,又擅栽黄花菜,人们为纪念她,所以在黄花菜之外,又取了一个“金针菜”之名。

最近去一家淮扬菜馆为好友的母亲去祝寿,席上的主菜是“养心鸭子”,即在鸭子肚内装填上黄花菜和有关配料,用坟火炖至软烂而成。据说此菜多为母亲寿筵而设,平时很少供应,我也是第一次品尝。它荤鲜素肥,非常可口,最宜老人食用。

为母亲举行的寿筵,为什么要特意在鸭子肚里填入黄花菜?这得从黄花菜在中国的表征谈起。

黄花菜,即人们熟知的金针菜,古称萱草,也叫忘忧。相传,古时每当家中游子赴异乡工作或求学,不能按时回家问候母亲,即在母亲居住的屋所——北堂附近,种上几丛萱草,一方面可以让母亲忘却烦忧,另一方面也是给予母亲的一种安慰,以弥补自己不能承欢的缺憾。我在孩提时期,每到旧历五月,就看到过祖母房后亭亭玉立的金针花。

北堂,按中国古之正房,有前堂后屋之分,凡遇祭祀、祈福、迎神等活动多在北堂,平常则为家中妇女们群居的场所,所以人称妇女为“堂客”,称母亲为“高堂”,称别人母亲为“令堂”或“尊堂”者即源由于此。北堂因日照不易,环境幽阴,非常适宜萱草的种植,所以北堂又称“萱堂”。而“萱”也是我国古时家庭伦理组织的一种代称,意味着慈母,就好比“椿”意喻严父一样,是故若晚辈称北堂为“萱堂”,实是尊敬母亲之意。

这种借萱草象征母亲的隐喻手法,在我国文学上也不乏实例,其中最为人们朗朗上口的是唐诗人孟郊所作的《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宋朱熹亦有萱草佳作传世:“西窗萱草丝,昔日何人种,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宋王十朋还有“有容看萱草,终身悔远游,向人空自绿,无腹解忘忧。”从这些诗文词作中,可以看出前人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从古时文人笔下的萱草、忘忧等名称,到现在人们俗称的金针、黄花菜,这中间的曲折原因,民间有一个最为人熟知的陈胜起义的故事。相传,秦末有一位叫陈胜的将军,因不满秦政苛法,率众起义,自封为楚王。某天,陈胜忽然想起当年起义时,几天都没有饭可吃的情景,幸蒙黄家母女以萱草煮菜,才得以充饥。于是便命人把她们请来酬谢一番,并且顺便回味一下吃萱草的滋味。谁知这时的陈胜吃后连声说“不好吃”,黄婆婆闻言便道:“饥饿之时忘忧草香,吃惯酒肉忘忧草苦”,一句话羞得陈胜跪地便拜。从此以后陈胜扩大种植萱草,并改名为黄花菜,以示不忘黄婆婆的忠告。由于黄婆婆的女儿名叫金针,又擅栽黄花菜,人们为纪念她,所以在黄花菜之外,又取了一个“金针菜”之名。这个传说显属不可考的稗官野史,真正的由来是“黄花”是就花的颜色而言,金针是指未开放的花蕾的形状。将新鲜金针花蕾经过日晒加工之后,就是人们喜欢吃的金针菜。

自古以来,金针菜是我国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干菜珍品之一,与香菇木耳、冬笋齐名。在菜谱上也常见以金针菜作主配料的名菜,像安徽的“红烧金针翅”,就是金针菜挂上面糊,油炸后,再与冬菇、笋片同烧而成。由于先将黄花菜梳成丝,形似鱼翅,经炸、烧后,含卤汁较多,味道酥香清口而不油腻,常常是素宴大菜之一。其实,金针菜最普通的吃法还是和豆腐、肉、鸡、银鱼之类同烧,或与肉丝、豆腐干丝、胡萝卜丝共同炒食以及煮汤,像黄花炒肉丝、金针排骨汤,黄花蛋汤等,都是我们日常可以吃的美味。西安地区的臊子面,也是一定要有黄花菜的,原因是它古称“忘忧”,吃了它能解除心头之闷忧,有助于长寿,这与吃臊子面长寿的寓意倒是极为吻合的。

萱草的盛开期在农历五月间,此时选一束清香动人、花色艳丽的金针花,送给母亲当然很好。过了盛开期也无须遗憾,选用金针做几个适合老年人的菜肴献给母亲,不但可以表达自己的孝思,而且可以体验一下所谓“萱草忘忧”的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