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磨炼科研灵魂

磨炼科研灵魂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综上所述,大学科研精神的铸造和大学灵魂的磨炼是要在历史积淀之下,发掘有利于支撑学校综合发展与科研实力迅速提高的意识。

铸造大学精神 磨炼科研灵魂——宁医科研之我见

徐 方

走进大学校园教书眨眼间已经历了25个风雨春秋了,我这当年风华正茂现已不惑的“双肩挑”干部对大学以及它的特质有了切身的感受,深深体会到大学建设与发展之关键其实就聚焦在对其精神或者说是灵魂的铸造上。如果说“教学”塑造了大学的原本身躯,那么“科研”则赋予了大学蓬勃壮大的精神和可以鲜活发展持久永恒的灵魂。在长期教学科研以及后期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我一直在寻求、总结、感受、提炼着“大学精神”的含义,隐约地勾勒出“大学精神”实际上就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那种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赋予大学更加丰富的职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发展”,大学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劳动者的同时,因科学研究而产生的科研成果通过服务社会和引领发展呈现给了社会,成为了大学对社会贡献大小的社会生产力与生命力的标志。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在历史的昨天还是现在乃至未来,这都将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联系各行各业与社会发展的纽带,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指明了各行各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的前进方向。自18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内燃机的轰鸣,历史被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与应用,既变革着生产关系,也改革了社会发展模式。从电力的广泛应用到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通过交流与探索,行业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我们得出了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作为集知识、人才、创新思维于一体的大学,在历史发展的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引领未来。

大学的发展有赖于精神的铸造和灵魂的磨炼,集中体现在“创造与创新、批判与继承、关怀与关注”等方面。

一、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来实现“创造与创新”

知识是文化载体,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大学是知识汇聚之所,是传播知识、传承薪火之处。大学精神的形成和灵魂的铸就源于科研知识的积淀、汇集与运用。无论是人文科学的发展还是自然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的支撑,尊重知识是发展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只有充分尊重知识,才能让科学研究事业生根发芽。否则,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离开充分知识支撑的科学研究更多的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多的则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人才更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根基。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前清华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学家梅贻琦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没有著名学者和出色的教授,大学就不能算是一所合格的大学,因此大学的建设除硬件建设外,还要特别注重软件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人才建设环节。创造性是人才的核心特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从个人的教学科研经历中我悟出了: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培育只能来源于科研实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所大学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与思维的支撑。每一位师生都是创新的主体,都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应该大力倡导创新、鼓励创新。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要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问题,用新的思维与方法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创新是一所大学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要求我们在尊重经验与知识的前提下,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善于研究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并能通过归纳演绎与研究得出新的方法与指导工作的经验,因此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发展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科学而雄厚的科研发展实力与体系。

二、在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中实现大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认为:“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学就是这样把文化通过传递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但它的继承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否定非科学的内容,破除迷信与保守主义,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由此也可以理解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发展史实质上也就是科学史重要过程的展开史,是一个肯定与否定相结合的扬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健全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个机制包括日常管理的工作机制,包括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人事机制,包括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资源优化使用机制。只有建立并健全这一机制,才能持久而健康地进行科研实践,才会有利于凝练科研发展之精神,才能实现大学的进步与发展。

三、求实发展——“关怀与关注”社会需求

实事求是从事科学研究事业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之一。当学术浮躁之风盛行的时候,求实发展对于一所大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宁可十年一剑,也不能心浮气躁,不守规范。一所大学科研精神的铸造,是要铸造实际的,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意识支撑,只有求实发展才能还大学这方净土一片本真,一片有助于快速崛起的天地。

关怀和关注社会是大学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行为,社会需要是第一推动力。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除了在生产力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外,大学通过直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在提炼和批判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资到社会,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社区文明提供示范作用,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已成为高校的普遍行为,并在引领社会主流价值的形成和推广的应用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大学不仅是教育中心,也是民众生活的中心,更是新思想的源泉、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它将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

综上所述,大学科研精神的铸造和大学灵魂的磨炼是要在历史积淀之下,发掘有利于支撑学校综合发展与科研实力迅速提高的意识。当这股意识充斥于学校每位师生的心田,形成意识主流之时,宁医科研欣欣向荣的美好局面就已经形成,蓬勃发展的势头就不可阻挡。

(作者单位系宁夏医科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