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

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迎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宁夏气象局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1959年,我抱着建设大西北的理想与热情,来到成立才一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一问“分配办”的同志,方知道原来当时的气象局归属于农业厅,是农业厅的一个下属局。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黄河已经封冻,我与刘崧、陈贞铨在征得当地群众意见后决定踏冰过河。

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

许朝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迎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宁夏气象局成立50周年的喜庆日子。这50年,真是跌宕起伏,激情燃烧,有无限的感慨,有美好的憧憬,有丰收,有喜悦,有辛酸。

初来宁夏

1959年,我抱着建设大西北的理想与热情,来到成立才一年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我们这些对祖国无限热爱、将被分配到祖国四面八方的学生,无不例外地向组织表示:“听从党的召唤,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这是实实在在、真心实意的真情表达。9月28日,我终于踏上了从北京开往银川的火车,这是一条刚刚通车不久的线路,一路颠簸,摇摇晃晃,出了北京城,过了八达岭,西北的特征便渐渐地显露出来,绿色减少了,“淡黄”的和“棕黄”的渐渐地多了起来,大片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颜色是黄的,居民的房子有不少也是黄土夯砌的,那无边无际、此起彼伏、雄伟壮观的戈壁和荒漠更是一片金黄。喔,这就是那“绿草蓝天”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经过三十多小时的颠簸,火车终于进入了宁夏境内,广播里传来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声音,预示着我的目的地——银川很快就到了。我很兴奋,坐车的疲劳顿时消失,这时车外的景色也渐渐地美好起来了,火车的左前方是一块块形状各异的农田,黄澄澄、金灿灿的庄稼正耷拉着脑袋,十分诱人,这不就是正在等待收割的水稻吗?后来知道,“宁夏平原”是黄河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它西南起自中卫市沙坡头,北止于石嘴山,南北长约400公里,宛如天上的银河,斜贯宁夏北部,流域总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灌区面积600多万亩。它虽处于我国温带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有黄河年均300余亿立方米过境水量,加上年三千多小时的日照时数和光、热、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的良好配合,为发展农林牧渔业提供了极其有利的自然条件。小麦、水稻高产稳产,瓜果、蔬菜、品质优良,畜牧渔业也很发达,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9月30日,我下了火车便即刻去大学生分配办公室,我接过“分配办”的介绍信函,看到接收单位是宁夏农业厅时,脑袋一下子蒙了,心想,难道让我改行搞农业不成?这是我从来未曾想过的,在学校时,系里的领导说过,宁夏、青海、内蒙、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都急需气象专业人员,你们可不要辜负组织的期望啊!既急需,又改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问“分配办”的同志,方知道原来当时的气象局归属于农业厅,是农业厅的一个下属局。

气象局在银川市的西郊,距市中心大约有五六公里路程,我坐上了当时银川市的唯一一路从南门到火车站的公交车,在一个名叫“罗家庄”的站下了车。“罗家庄”很早前是一个村庄名,人民公社化时,以此名成立了罗家庄大队,气象局就在罗家庄大队的六队。

下车后,我挑着我的行李卷走进气象局。新建的气象局没有楼房,办公室全是低矮的平房,这还是因为气象局的成立而新建的呢!室内的摆设也极其简陋,每人一张非常普通的二屉桌,一把松木椅子,热水瓶是自备的,是那种当时十分流行的竹皮热水瓶,室内还有一个木制资料文件架。职工宿舍是窑洞式的平房,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唯一的水源是一口水井,水是苦涩的。每家每户都备有水桶,用来挑水煮饭、洗衣。局大院的正前方是一片未被开垦的芦苇荡,东边和西边全是农田和村庄,北边不远处有一条沙石公路,是银川市区通往火车站,也是气象局通往银川市区的唯一通道,再往北也是农田和村庄。这就是当时的气象局。

为气象事业奉献一生

我被分配到资料组。资料组是气象局业务组下面的一个组,已有三个人,组长是北京中国气象局来的老资料员金家粹,还有两个,一个是从通报岗位转来的老气象员郑宝玉,另一个是新召来的年轻学员杨前龙,加上我这个学员,资料组共有四个人。

气象局的领导和职工,对我这个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非常关心和照顾,看到我被子单薄,便将局里仅有的几张棉花票给了我,以便添置厚被子,在业务上也是谆谆教诲。他们对我有很高的期望。

在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我的工作,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入门容易精通难”,我仅仅是入了门。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气象局,一切也都只是开头而已,气候资料工作更是如此,有诸多领域需要我们去开拓,有许多外界需要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这好比是一张白纸,任凭我们去绘画,去创作最美好的画面,宁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我想,在宁夏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熟悉宁夏的山山水水,是我们气象工作者做好气象工作的基础。为此,组织上曾多次派我跟随老同志下台站。所有的气象台站我都去过。贺兰山和六盘山我也曾翻越,我出差到陶乐气象站,“心惊胆战”地过黄河。当时唯一的渡船码头叫仁存码头,位于永宁县的仁存乡。车辆过河必在此登船,行人过河也可乘坐羊皮筏。所谓羊皮筏就是用七八只或十来只羊皮吹气后捆绑起来的筏子。过河人坐在羊皮筏上,顺水而下,漂流至对岸。在水流平缓时,此羊皮筏平稳可靠,而且过河者有一种悠闲自得的快感。但在水流湍急时,羊皮筏却颠簸得非常厉害,人们感到恐惧,有时羊皮筏还有被急流旋涡和大浪卷入和掀倒的危险,故一般人过河宁愿多走些路去渡船码头坐渡船,也不愿乘坐羊皮筏。使我胆战心惊地过河,便是这次出差陶乐气象站的踏冰过黄河。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黄河已经封冻,我与刘崧、陈贞铨在征得当地群众意见后决定踏冰过河。尽管当地群众说过河无大碍,我心中还是惶恐不安,因为在此以前,我曾听过许多关于因踏冰过河而坠入河中的离奇传说,传说者津津乐道、绘声绘色,听得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我们战战兢兢顺着曾经有人走过的印迹往前走,每走一步,便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离岸越远,这种响声便越厉害,白色冰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所发出的闪光,十分刺眼。由于过河人前后相距都有十几米或者二十几米,据说这是为了减轻负荷和避免共振,于是你若因恐惧需要向同伴倾诉也很困难,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向前!好容易过了河。我是个新兵,在南京和浙江老家虽然见过冰,也只是薄薄的冰,这样的大场面是平生第一次。陈贞铨虽然是福建人,但是个老气象,刘崧是东北籍老兵。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小菜一碟,很平常。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资料审核、资料整编、数据采集、气象档案等日常性工作全面、深入、顺利地推进,几次全国性的,有质量和时间要求的气候资料阶段性整编和出版,我们宁夏都顺利地按质提前完成。在国家气象局气候资料业务质量通报表彰中我区也常常榜上有名。我们开展了气候资料信息化的浩大工程,走上了利用计算机处理气候资料的现代化道路,使气候资料的整个处理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改变,变得更快了,更准确了。过去总是一把算盘不离手,不但速度慢,而且质量也难以完全保证。现在好了,只要手指头动动计算机的鼠标和键盘,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几秒钟,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解决。气象数据的采集,气象年月报的制作,气象资料的审核,气候资料的整编,气候资料的应用服务,都变得那么便捷,那么迅速和那么准确。气候资料的信息化极大地减轻了气候资料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使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新领域,去研究新问题。

我们在传统的,单纯的气候资料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气候服务和气候应用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编写了《宁夏气候》和《宁夏军事气候志》两本书;编印了《宁夏山区气候普查报告》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全区气候资料》;参加了《宁夏农业气候》一书的编写;组织开展了全区性的“农业气候资源普查”;进行了“贺兰山气候考察”和“六盘山气候考察”;编写了《贺兰山和六盘山气候考查分析报告》;开展了“历史干旱资料调查和分析研究”“风能资源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和“城市气候研究”等项研究;开展了“气候评价”“气候诊断分析”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工作。我们广泛地参与兄弟省间的合作研究。

在气象局的正确领导、全体气候资料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兄弟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的气候服务和气候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其中有五项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它们是:“宁夏化工厂环境影响评价”(该项任务由区科协组织承办,我局承担“大气评价”部分。作为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加人员都得到区科委的表彰和授予荣誉状);“用贺兰山树木年轮资料作宁夏旱涝趋势长期预报”;《全国十九省风能资源详查报告》(国家气象局气科院组织承办,我局是参与者之一);《黄土高原气候资源变化及灾害研究》(山西、陕西、宁夏、南气院联合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候成因、预测和对策的研究》(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南气院合作研究)。获得省部级三等奖的有五项,它们是:《宁夏南部山区气候资源的调查报告》;“宁夏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的研究及最大蒸发量计算”(最大蒸发量计算由陈力同志完成);“宁夏农林牧结构及其合理布局的农业气候区划”(科研所主办、气候中心参与);“计算机处理地面气候资料程序”(与计算所合作完成);“银川市城市气候考察研究”(新疆气象局研究所协助完成部分计算任务)。获省部级四等奖的有一项:“宁夏风能资源及区划”。

我有34年气象工龄,作为前气候资料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气候资料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和高兴,因为我实现了“为气象工作奉献毕生精力”的誓言。我借此再次感谢我的各位领导,我的同事,以及气象局的各位同仁,没有你们的提携、支持与帮助,我区的气候资料工作的发展、进步,以及我个人因此得到欣慰都是不可能的。

改革增添活力,走出困境

50年来,宁夏气象事业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创建发展、60年代前五年的调整巩固、十年动乱以及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开拓前进各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气象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气象事业在前进和发展的同时,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素质较低等。同时,我们也遇到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有一些人无事可干,整天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又有许多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或具有开拓性的新领域没人去做,没人能做,气象事业的发展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不改革是不行的。我们有过多次改革的经历,而影响最深、难度最大的莫过于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一些从业务岗位调整下来的人,需要合理分流,需要为他们创建新的岗位,于是便有了以创收为根本目的的“行业”和工作应运而生。我们曾经在“大气评价”“庆典彩球”“避雷监测”“办鱼场”“培植蘑菇”“文印所”等诸多方面进行过探讨和尝试。

“大气质量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开展起来的,记得是1982年,宁夏要上“大化肥”(以后称为宁夏化工厂,是当时对宁夏最具影响力的工业建设项目),自治区科协找到区气象台,请求开展“大气质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区气象台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应允,于是气象学会的王自周秘书长便找到我,我以为这件事既可为宁夏经济建设作贡献,又可锻炼我们的队伍,又可创收以缓解经费不足的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于是便痛快地答应了下来。我们得到了六万元经费,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钱,我们请兰州大学的两位教授当我们的顾问,我们从零开始,从不会到会,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以后,我们的“大气评价”工作逐渐火热起来,不但在宁夏,还到陕西、内蒙、山西、山东等省(区)开展工作。“大气评价”是气象的应用服务,是传统气象的工作的拓宽,有很大的市场,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走出气象大院,到了外面又是另外一个天地,另外一种心情。大家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工作都很出色。

野外工作是件苦差事。有一次,我从鱼场回家,错过了末班汽车。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远处有点点星光,笼罩在四周的炊烟已与黑暗渐渐地融为一体,农庄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万籁俱寂,偶尔可听见发自草丛中的蟋蟀和水潭中的青蛙的叫声。天越来越黑,只好摸黑西行。恐惧来自死一般的寂静和那突然发出的、不知来自何处、何物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声,我硬着头皮走下去,终于走进乡政府,打电话给聂树勋处长(当时几乎没有手机,固定电话也只有处长们才装上),他派潘从信才将我接回了家。还有一次是到西安急办“省际合作项目”,希望当天赶到西安,银川到西安800多公里,那时没有高速公路,除了少数路段是铺了柏油的油路外全是沙石路面,汽车只能在凹凸不平的搓衣板般的路面颠簸与摇晃中行进。到了固原城后,天空中的云量明显地多了起来,约莫40多分钟后,我们到达六盘山山脚下的和尚铺,只见乌云不断地随着强劲的东南风沿着山谷涌向六盘山体,很快,整个山体被淹没在厚厚的云海之中,天空阴沉,狂风呼啸,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终于听见了来自汽车篷顶的沙沙响声。风声、雨声,汽车的马达声和远处的雷鸣声,声声入耳,组成一曲曲不和谐的交响乐曲,表明我们这趟远行将是荆棘载途。在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我们的汽车开得很慢,翻越几座山梁和穿越一段很长的山谷后,终于到达六盘山东麓属于甘肃省的平凉市。雨还在下,风还在刮,道路路面很滑。但为了赶路,我们不得不加大汽车油门以较快的速度向西安方向行驶。进入陕西地界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我们终因饥寒交迫、人困马乏而不得不在接近乾县的荒郊停下休息等待天亮。我们实在是太困倦了,不敢旁骛,只求打个盹儿,让疲乏的肢体和困倦的头脑休息上两三个小时。雨还在下,雨滴落在车篷上发出沙沙的响声。与此同时,不时有野兽和鸟禽的怪叫声从野郊的四周传来,此起彼伏,还有野猫突然从车顶爬过的声音。我们就这样略带不安地等待天亮,还好,我们相信此地不会有蟊贼出没,开着车灯,野兽也不敢靠近我们,但我还是半醒半睡,小潘很累,也是似睡未睡。一觉醒来,清风拂面,云开雾散,初升的太阳格外鲜艳,凤鸣朝阳,我们急忙乘车迎着曙光风驰电掣般地向西安市奔去。

“文化大革命”,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当我们的事业正步入正轨、蒸蒸日上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了。这是一场浩劫,气象系统也未能幸免。一些局、台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被批判、斗争,甚至在几个人的气象站也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揪斗。几乎每个单位都分成对立的两个派别,即所谓“造反派”和“保守派”,我成为气象局“保守派”的一号头目。那时,两派都热衷于“抓革命”,一些气象规章制度被砸烂,仪器失收,报表积压,业务质量下降。但是我区广大气象工作者仍坚守工作岗位,仍坚持基本的日常业务工作,因而基本上保证了气象服务的开展。

大约到了1974年,进“革命领导小组”(气象局的权力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局领导班子)的“造反派”头头周仲显以及其他几个同志以犯“帮派”和“方向路线”错误之名受到了批判,屡屡不能过关,我这个“保守派”的头目也居然犯了“造反派”所犯的“帮派”和“方向路线”错误而受到了相同的对待,此时我正在甘肃省的一个保密工厂为与宁夏军区合作编写的一本书作最后的校正,在回银川汇报工作时被留了下来接受批判和作自我检讨,检讨多次才草草过关,后来上级派人到局里处理善后找我谈话,我的心情真是又酸又苦又辣又甜。这就是气象局的“文化大革命”的一段插曲!

出于对党的忠诚,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崇敬,我们几乎很少认真地去思考过一些问题,只是一味地服从,上面怎么说,咱就怎么做。打倒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认真地去思考一些问题。

宁静舒适的退休生活

1996年12月我退休了,刚退休的时候,很不适应,总惦记着我曾经为之奋斗几十年的那些工作。

现在,我已经适应了退休生活。我的一天是这样过的:早晨起床后先去遛狗,然后是晨练、洗漱、喂鸟,接下来看中央一、二套的早间新闻和穿插期间的天气预报。早饭后上早市、看报、或看电视,或看书,或上街,或钓鱼,或上网。钓鱼能陶冶人的情操,站在湖边,清风送爽,头上绿荫蔽日,脚下绿水拍岸,不时有野鸭在湖面戏水或穿梭于芦苇丛间。还有水鸟在空中或飞翔、或歌唱、或冲入水中捕捉小鱼。不觉中将自己的思绪完全融进大自然。钓鱼人全神贯注于红红的鱼标的标尖上,什么烦恼都丢之脑后,这不就是在做气功吗?这不是一种享受吗?难怪银川的钓鱼人一天就有千人之众。钓鱼后饭量更大,睡觉更香、更安稳。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古就有“七十二连湖”之称,“月湖夕照”“东湖春涨”“连湖鱼歌”“官桥柳色”等湖泊景观为往日胜境,近来又有人工开凿的“艾伊河”,是银川的“景观水道”,非常漂亮。银川市有自然湖泊近200个,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有二十多个,这在全国也属少见。银川真是钓鱼人的“天堂”。

我的身体很好,老伴也健康。健康是福。我们的局领导,局老干办,银川气象局,信息中心对我们都非常关心、关怀,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我们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今日之宁夏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银川楼房高了,马路宽了,公园多了,这里在建工厂,那里在盖民宅,这里在修道路,那里在建花园……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宁夏气象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仪器设备全面更新,信息化程度极大提高,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每个气象站都有一座漂亮的小楼,气象局大院更是旧貌换新颜,全新的办公楼,宽敞的办公室,电脑、电话、纯净水一应俱全,上下楼乘电梯,回家有班车,还有一个漂亮的小花园,工作之余,漫步于树荫下和鲜花丛中,真是一种极大的人生享受。

值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宁夏气象局成立50周年之际,写此感言,抒发自己曾经战斗过、奉献过的感慨,记录自己参与宁夏建设者行列的点滴回忆,感到欣慰。祝愿宁夏的气象事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系宁夏气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