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送诗人辛笛大行

送诗人辛笛大行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笛今年九十二,应列入高寿行列。辛笛的夫人徐文绮是去年以九十高龄过世,夫妇俩青年时代度过灿烂时光,辛笛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文绮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在事业上各有建树。辛笛的人生旅程富有传奇色彩,在大知识分子中实属凤毛麟角。他晚年的诗作风格变化很大,“九叶诗派”的诗人唐湜读《手掌集》,发现辛笛由早期的抒情转型,升华到关注社会,大为惊喜。

送诗人辛笛大行

谢蔚明

李济生打来电话告诉我,王辛笛走了。我望着窗外,天色朦胧,细雨如丝,仿佛老天在为诗人举哀。辛笛今年九十二,应列入高寿行列。济生兄到医院看望诗人,他还表示要回家过春节。人的一生,寿命修短,只能听天由命,辛笛看得破,他写过“百年终是匆匆客,一例龙华道上人”的诗句。我欣赏他实话实说,不能当作哀伤解读。

辛笛的夫人徐文绮是去年以九十高龄过世,夫妇俩青年时代度过灿烂时光,辛笛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文绮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在事业上各有建树。相比较而言,了解文绮的人不多,实际上她通晓历史、熟谙多国语言,翻译过狄更斯等的不少外国名著。几年前的某一天,她写信给我,说是知道我和戏曲界有交往,她想看某京剧名角的演出,托我搞了一张戏票,我这才知道她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爱好。后来我把这封信转寄给王、徐伉俪的爱女王圣思教授保存。

辛笛的人生旅程富有传奇色彩,在大知识分子中实属凤毛麟角。他为人敦厚,与师友相处讲义气;日寇侵华,上海沦为孤岛时期,郑振铎珍藏的大批古书面临沦入敌手的危急关头,辛笛提供中南新村寓所三楼一个大房间,将几十只大木箱的古籍妥为收藏,直至抗战胜利后运交北平图书馆。郑振铎在1945年撰写的《求书目录·序》中写道:“在这个悠久的四年头里……有的代为庋藏着许多的图书,占据了那么多可宝贵的房间,而且还担当着那么大的风险。”

辛笛在中南新村住的是花园洋房,出入有自备的轿车代步,有厨艺精致的大师傅烹调菜肴。上海解放后,他毅然放弃豪奢生活方式,穿干部服,骑自行车,并将一笔数额巨大的资财上交政府,体现一位大知识分子热爱新社会的赤诚。从旧社会走向新社会的大小知识分子,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年代,莫不否定旧我弃旧图新,诗人辛笛萌发融入新时代的热情,犹如百川汇入大海的支流那样贴切自然,当时他写的诗篇、文字,印证了他的感情。建国以来政治运动频繁,辛笛历尽劫波迎来国泰民安的新时期,他和夫人徐文绮与旧友重逢,总是领着大家上馆子吃美味佳肴,畅谈苦乐。辛笛诗情勃发,笔下的新、旧体诗并举。他晚年的诗作风格变化很大,“九叶诗派”的诗人唐湜读《手掌集》,发现辛笛由早期的抒情转型,升华到关注社会,大为惊喜。

2002年9月26日,是辛笛九十岁整寿之期,由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诗人王辛笛创作生涯展览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诗人在会上发言说:“这次我将图书馆所缺的一些自己的作品集、部分手稿及与文化老人、友人的部分通信捐献给上海图书馆,使这些资料藏之于社会,为众人所用,也算表达我的一点心意。”来宾中贾植芳教授的发言对诗人也给予公正评价。

我有幸参加这次盛会,因为这是与诗人最后一面。

徐文绮仙逝,辛笛难以承受这原本是自然规律的打击,他从此寡言少语,终日拥被卧床,他想些什么,连随侍身边的晚辈也无从知晓。经过一段沉默,他深情地写下以《悼亡》为题的七言绝句:

钻石姻缘梦里过,
如胶似漆更如歌。
梁空月落人安在,
忘水伤心叹奈何。

1月17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将举行诗人遗体告别仪式,我将一睹诗人遗容敬致哀悼。

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