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鉴古今励后

鉴古今励后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村志》载,祥云寺古柏参天,青云宫香客熙攘,还有龙王庙、玉皇阁、魁星楼等文物古迹遍布村里。但是在《村志》编纂以前,先民封山营木、开山筑渠的铁骨英风,只能在乡野村民的口碑中传说。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晴天丽日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惠风中,该村有识之士,为辑存乡村史料,编纂村志奔走操劳,村党支部、村委会更是把编撰村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逢盛世修志 鉴古今励后——读《红沙河村志》有感

红沙河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她虽然偏远、封闭且贫瘠,但家乡父老的勤劳淳朴、邻里户族的和睦友善,始终如一壶老酒酝酿在游子心间,越陈越醇。祁连山的流瀑涧泉、松柏花草,马营河的奇险幽深是时时萦绕在梦中的画;年年过年年年唱的秦腔戏剧,天天走过天天热闹的村中心松坛,那是时刻拨动心中思乡情弦的歌。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是处处可以野欢的乐园,是阡陌纵横、梯田层层、美丽富饶的天堂。

红沙河村是高台县最西南端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高台与肃南、酒泉三地的交汇之地,该村自古就有尚文崇武的优良传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据《村志》载,祥云寺古柏参天,青云宫香客熙攘,还有龙王庙、玉皇阁、魁星楼等文物古迹遍布村里。现在村里还年年演唱的秦腔戏是从明嘉庆年间就起班的,可谓源远流长。但是在《村志》编纂以前,先民封山营木、开山筑渠的铁骨英风,只能在乡野村民的口碑中传说。族人惠风培教、耕读传家的贞风毅魄,也只能在各姓家谱牒记中零落散遗。远的不说,武有清光绪年间,陈占科、陈保廷高中两科武举,文有陈洪翔高中举人。从明景泰七年村民落户该村至解放前,凡中“举”进“贡”者有数十人,这使小小的红沙河闻名乡里。解放后,该村人才辈出,先后有300多人被大中专院校录取,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此等殊荣显绩出在一个偏僻山村,实属不易,常被时人称颂。

盛世修志,教化乡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晴天丽日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惠风中,该村有识之士,为辑存乡村史料,编纂村志奔走操劳,村党支部、村委会更是把编撰村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历时4年,编委会一班人不辞辛苦,查阅案卷、辑存资料,走访知情者、发征询函、搜集史料,五易其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其精神令人感佩。

志书如鉴。读家乡志,犹如遨游在家乡的历史长河中,徜徉在故乡的热土上,使人倍感亲切、倍感振奋。该志书对故乡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人口建制、历史沿革、掌故典籍、风土人情、人物故事、姓氏源源等,一一设章分节展目,横分门类,纵述始末,述志、传记、图表、录照诸体并用,脉络清晰、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所述所记都是红沙河的天、地、人、事。当世和后世子孙,在这里可以熟知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可认知家乡自然条件之严酷、物产之贫瘠、稼穑之艰辛,可感知家乡发展之巨变、父老乡亲之勤劳,也可在各姓家谱中追宗认祖、追忆亲人。总之,故乡的事、家乡的人,这是每个人心中永远梦牵魂绕的记忆,读家乡志能激起故乡人建设家乡、宣传家乡、报效家乡之热忱。编撰标志,对每个村民、特别是家乡的游子来说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张掖日报》2007年3月10日三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