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瞻与后顾

前瞻与后顾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瞻前顾后的人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胆气、没有魄力、干不成大事的人。“顾后”原指人们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的顾虑。对小决定我们当然不必瞻前顾后,但是对大决定,我们就有必要瞻前顾后。顾后是回顾前车之鉴,以免重蹈覆辙。当然,现实中也有人从来不去瞻前顾后,凡事率性而行,居然也能事事顺遂,这些人是得到了运气的眷顾。就决定而言,瞻前顾后是理性,率性而为是感性,而理性的决定总是优于感性的决定。

前瞻与后顾

“瞻前顾后”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作决定时踌踌躇躇、犹豫不决的样子。一个瞻前顾后的人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胆气、没有魄力、干不成大事的人。

对于这个成语,我倒有不同的理解。我以为,瞻前顾后不但不是犹豫不决,反而是人们作决定时必要经过的一个程序。

何谓瞻前?瞻前就是把自己投射到将来的时空,预见某个决定作出以后相关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想象决定可能带来的结果,评估自己对于最坏结果的承受能力。

2007年在美国掀起的次级贷款风波把美国带入了经济衰退期,而次级贷款风波的产生,追根寻源,就是一个前瞻性的问题。美国的贷款市场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主级贷款市场主要针对那些信用记录良好、还贷能力可靠的顾客。那些信用记录很差、还贷能力又不确定的个人原本是在贷款市场贷不到款的,但是,由于这批人数量庞大,贷款需求很高,一些银行和贷款公司在利润的驱使下,瞄准了这个庞大的顾客群,不顾他们的信用记录和还贷能力,以高额的利息借贷大批的房款给这些个人,形成了次级贷款市场。从银行和公司的角度来说,由于没有充分预见到这个顾客群的还贷能力问题,忽视了他们还贷能力低下的规模性效应,因而造成了连美国经济都不能一下子承受的金融风波,也造成了银行和公司自身的破产或者巨额亏损。而从贷款个人的角度来说,由于他们一心想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忽视了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高估了自己的经济能力,结果房子被银行或公司强行收回,自己落得个两手空空的下场,还莫名其妙地背上了一大笔债。如果当时银行或贷款公司没有利令智昏,那么次级贷款市场就不会形成。同样,如果这些个人能对自己的还贷能力作一个大致的分析,那么,次级贷款风波也不会发生。借贷是银行和公司作出的决定,买房是个人作出的决定,只要有一方在决定前作足了前瞻的分析,结果就可能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瞻前并不等同于犹豫,反而是基于实际的现实情况对将来所作的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估。

“顾后”原指人们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的顾虑。我却以为,“顾后”应该指事情发生以后对结果的回顾和总结。次级贷款风波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许多教训值得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一个经济现象的规模性效应有可能产生建设性的结果,也有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一滴水并不携带多少能量,但是,一旦许多滴水汇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强流,带着胁裹一切、席卷一切的势头。吸取了这回次级贷款危机的经验教训,将来类似的危机与风波就可能在源头上得到遏制,同一类型的错误就不会在低水平上得到复制。

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许多多的决定,有的决定对人生不具大的影响,比如,看一场什么电影,买一台什么样的电视机,到什么地方去游玩一次。而有的决定则可能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是否结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是否买房,买什么样的房子?是否跳槽,到什么样的单位去工作?前者是小决定,后者是大决定。对小决定我们当然不必瞻前顾后,但是对大决定,我们就有必要瞻前顾后。瞻前是三思而行,一思形势变化的因素,二思可能产生的结果,三思对最坏结果的承受力。顾后是回顾前车之鉴,以免重蹈覆辙。当然,现实中也有人从来不去瞻前顾后,凡事率性而行,居然也能事事顺遂,这些人是得到了运气的眷顾。就决定而言,瞻前顾后是理性,率性而为是感性,而理性的决定总是优于感性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