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寨沟的三难

九寨沟的三难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选择了去九寨沟的路线,考察三天。考察完毕,我的论坛结论是:九寨沟有三难。一个多小时后,车队爬过顶峰,来到九寨沟境界,受到当地领导的冒雨欢迎。夜8时半,终于来到九寨沟沟口的白河镇。九寨沟的湖泊与内地的湖泊不同。由此,在清溪细流经过的沟谷河湾,形成九寨沟独具魅力的水景观。九寨沟集水形、水色、水姿、水声于一体,收尽天下水景的美态。迄今为止,九寨沟得到联合国的两项桂冠。

九寨沟的三难

2000年10月20日到25日,应邀以理论家的身份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2000.中国西部论坛”。20日至22日是会场内论坛。23日到25日是会外考察论坛。会议代表可选择三条路线中的一条路线去考察四川的旅游资源。我们选择了去九寨沟的路线,考察三天。考察完毕,我的论坛结论是:九寨沟有三难。

一难是难以见到九寨沟。

23日晨八时多,我们一百多位考察者分乘17辆丰田面包车,由三辆警车开道,浩浩荡荡离开成都驶在成灌高速公路上。经过都江堰,进入岷江沿岸的山区,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境,受到州领导的欢迎,身着艳丽服装的羌族罗小姐上车为我们导游,介绍阿坝自治州的情况。10时多,到达高山峡谷地带的熊猫之乡——卧龙。在中华大熊猫园,观赏到20多只憨厚可爱的大熊猫。然后折回到汶川县,在新国旅大酒店午餐

近下午三时,离开汶川赴九寨沟,穿行在湍急奔流的岷江两岸高山峡谷之中。两岸出现了石片垒墙的羌族村寨和高高的羌堡,屋顶上白色的碗形天线分外显眼,村民通过岷江上的铁索桥来往。进入茂县,岷江两岸高山,由于早年山林砍伐过度,山体风化,不时飞下山石到公路上,使行车受到威胁,这里成为退耕还林的重要地区。公路上来往车辆很多,为使考察车队顺利通过,我们乘的7号车不时响起刺耳的警笛。

经过8个迂回山路,爬上叠溪境内的高山,见到1933年大地震造成的上下海子(这里把湖称为海子)。它们湛蓝平静,可以行船,成为岷江的一部分。这里藏族的居屋三层,底层养牲畜,中层居住,顶层储粮;灰色尖顶,与在西藏见到的藏屋不同。

绕过古老的松潘县城,在县城北郊,仰望元宝山颠熠熠生辉的红军长征纪念碑,高耸入云的长征英雄雕像。在漳腊镇中心,一座巨大的白色牦牛角雕像告诉我们,这里是藏族居住的中心地带,再爬过一座3 500多米的高山后,才能到达目的地。

夜幕降临,下起雨来,在车灯照耀下,车队缓缓登山,呼吸有些紧促。同车的社科院的刘局长喊起了头疼,直问,九寨沟海拔多少,导游说,没这里高,1 000多米。一个多小时后,车队爬过顶峰,来到九寨沟境界,受到当地领导的冒雨欢迎。

夜8时半,终于来到九寨沟沟口的白河镇。镇上商店林立,灯火通明,霓虹灯把为数众多的酒店、宾馆、山庄轮廓展现。最后,我们考察团来到九寨沟国际大酒店。在酒店门口,受到酒店职工的热烈欢迎,身着藏族服装的青年女职工,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安顿下来,吃过夜餐,已经10点多了。

屈指一算,离开成都来到九寨沟路上整整化去12个小时,不算去卧龙,也近8个多小时。我们有警车开道的考察团尚且如此,何况一般的旅游车了!

二是拙笔难以描述九寨沟的美景。

常听人说,观景不如听景,但到了九寨沟却是观景远远胜过听景。

深藏于岷山东南麓的这块旅游胜地,源于风景区内有九个藏族的村寨。它占地约50平方公里。景区由树正沟、则查洼沟和日则沟呈“Y”字形构成,内有100多个高山湖泊。风景区保存着古老的自然地貌。经过早期的造山运动,加上冰川的侵蚀和岩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九寨沟形成了奇峰、冰川、飞瀑、茂林,被称为“海子”的各种形态的高山湖泊缀连成美不胜收的奇特景观。这些景观如梦幻、如画廊、如仙境,如童话世界。

九寨沟美,美在原始古朴,美在纯真自然。它不事雕琢,不用妆扮,山水天然成趣。既有高高的雪峰,又有茂密的山岭;既有磅礴的飞瀑,又有淙淙的流泉;既有玲珑的彩池,又有博大的湖泊。九寨沟景区从海拔2 000米逐步升高到3 000多米,沟谷内湖泊与林木交融,水在林中流,树在水中长;山与树、树与水和谐地构成一幅立体画卷。又值10月的秋天,那缤纷、奇幻的色彩,把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九寨沟的湖泊与内地的湖泊不同。九寨沟的地下水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均可见到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水又异常洁净;它们受沟内梯湖的层层过滤,其水色更是分外透明,洁如水晶。这里大小湖泊的能见度均达一二十米,游鱼可数,蒲藻交舞,沉木清晰。湖泊四周的丘岗峰峦上,遍布各种珍贵林木和奇花异草,在秋阳照跃下,林间枝头,落英缤纷,五光十色。橙黄的黄栌、浅黄的椴叶、绛红的山槐、朱紫的山杏、殷红的野果、翠绿的森林、积雪的峰峦在孔雀蓝色的湖水中倒映。秋风吹来,湖面泛起圈圈涟漪,摇碎了静穆的岸影,搅动了绮丽的湖底,朦朦胧胧,景物依稀,令人宛入梦境。

九寨沟美的精灵是水。九寨沟的水景观,类多景异,湖、瀑、滩泉,一应俱全。周围的雪山、森林间涌流的山泉,淙淙溪流形成高山湖泊,再漫溢成瀑布;瀑布飞流,从悬崖峭壁跌落山沟,形成溪涧;清冽的溪水穿林过滩,进入下一个梯湖,然后再成飞瀑。如此往复曲折,跌宕不息,多达数十次。由此,在清溪细流经过的沟谷河湾,形成九寨沟独具魅力的水景观。恬静的镜湖、静美的翠湖、秀丽的芳草湖、迷人的藏龙湖、神奇的五彩湖、奇异的流翠滩、珍珠滩,浩荡的珍珠瀑布、壮阔的诺日郎瀑布、水似明镜的长海。九寨沟集水形、水色、水姿、水声于一体,收尽天下水景的美态。难怪友人告我,九寨归来不看水。

九寨沟的栈道和山道把优美的景色有机地串联。整个栈道,或石块铺地,或栈桥凌空;中间加以亭、阁,充满着山林野趣。在建筑形式上,朴素典雅又灵活多姿。有的亭阁倚树而坐;有的以树为中柱,人们背树小憩,临阁观景。亭阁盘道,有机结合,游人可以不同的角度观赏周边美景。凌驾于珍珠滩上的栈桥,穿丛林,凌水波,蜿蜒于宽阔的滩上。信步栈桥,两旁丛丛柳树,拢拢小柏,多姿多彩。桥下朵朵浪花,如珍珠飞跃,似乐曲低奏,有声有色。坐在栈桥中的阁亭上,回首一望,团团簇簇成千上万的水珠,在滩面上跳跃,像倾倒晶莹的珍珠;过了滩上的栈道,步上山边的湿滑的石阶,耳边传来震撼人心的涛声。珍珠滩瀑布突然出现在眼前。瀑布高20余米,瀑顶宽近170米,瀑布呈半月形展开,飞瀑以宽窄不一的形态,跌落涧底,激起阵阵雪浪似的水花,腾起的迷蒙水雾,在秋阳的照耀下,生出七色彩虹,蔚为壮观。山边石路建有一个悬空的观景台,伸向瀑腰,供游人观瀑留影。从观景台下到瀑布正面的底部,瀑布如巨幅水墙迎面扑来,瀑布跌落如千军万马擂鼓摇旌,吼声如雷;湍急奔腾的瀑布水急速地流向幽深的远方。

三难是九寨沟赢得难以得到的殊荣。

迄今为止,九寨沟得到联合国的两项桂冠。1991年,我国正式向联合国申报,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2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专家到九寨沟进行实地考察。1992年12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开会,124个成员国一致通过将九寨沟风景区载入《世界遗产名录》。199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正式向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颁发了《世界遗产名录》。1997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在巴黎评审会上,一致认为九寨沟申报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申报内容翔实,论证正确,具有世界典型意义,于是向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执行局写出推荐报告。1997年10月29日,执行局巴黎会议批准将九寨沟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使九寨沟成为我国唯一拥有两项桂冠的胜地。

但这两项桂冠确是来之不易!

20世纪70年代以前,九寨沟因树木繁茂,被国家划为木材采伐区。1975年农牧渔业部的一个工作组对九寨沟进行了综合考察,得出“九寨沟不仅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美风景区”的结论。同年,中国林科院院长吴中伦教授对九寨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他身临其境,感慨万端:“我曾到过欧美数国,也未见到有这样奇美的自然景色,必须很好地保护起来。”他立即上书四川省政府并报知省林业厅。省林业厅十分重视,立即行文南坪林业局:“九寨沟则查洼、日则沿沟200米以外才准于砍伐。”1977年,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写出了《四川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建议将南坪县白河自然保护区界扩建到九寨沟区域内。1978年8月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在《关于建议在四川建立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中,提出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此报告经中科院批准后,引起四川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指示省林业厅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共同制定,包括九寨沟在内的新建自然保护区的具体规划。1978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正式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而揭开了九寨沟欣迎盛世的序幕。

1978年底,四川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在新华社记者贺小林写的呼吁保护九寨沟的内参上作了具体批示。至此,九寨沟的保护工作才得以落实。1979年,进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管理处成立。九寨沟终于翻开了新的篇章。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九寨沟正式作为风景区对外开放。1990年进入九寨沟的游客15万,1999年已达到60万。

“九寨沟的山啊,九寨沟的水,九寨沟的风光令人醉”。九寨沟今日的美景得益于九寨沟对27条泥石流的治理工程。过去,27条泥石流常常以其险恶的手段,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坏九寨沟内的森林,冲毁道路,淤积海子,严重地威胁景观的存在和游客、当地藏胞的安全。1983年季节海沟泥石流破坏公路近百米,泥石流进入海子形成一片石滩。1984年丹祖沟泥石流四次袭击静海,海子上部淤积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向腹部扩张。老虎海上的岩崩倒石锥,高达200余米,底宽150米以上,严重威胁着雄伟壮观的树正瀑布。熊猫海被锥面坡度为38度的倒石锥步步逼近。在骄横不可一世的27条泥石流威胁前,九寨沟向世人不断发出“SOS”!

为使“人间仙境”永留人间,在四川省政府领导下,省防协、省建委的关怀下,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山地灾害研究所教授唐邦兴一行,1981年考察了九寨沟,1984年开始治理九寨沟泥石流的勘探设计,1985年省政府批准了治理九寨沟泥石流的方案。为了保证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实施,九寨沟建立了第一个科研机构——九寨沟泥石流监测站,成立了治理泥石流工程队。工程队以非凡的毅力,顽强的战斗精神,与泥石流鏖战。经过12年,以50项8种不同的治理工程,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但治理了对九寨沟危害严重的15条泥石流流沟,使九寨沟海子、道路、村寨消除了泥石流的危害和威胁,彻底结束了泥石流对海子的蚕食;同时还增加了沟内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人文景观,使九寨沟美景锦上添花。

此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瑞士和我国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到九寨沟作泥石流专项参观考察。他们对九寨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九寨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的独创性、适用性和科学性堪称世界第一,属世界领先水平。

泥石流治理工程解除了对九寨沟的严重威胁。当我们陶醉在保存完好的九寨沟大自然的美景,为两项桂冠而骄傲时,更对为泥石流治理工程而献身的人们,从内心深处表达我们的敬意!

(2000年11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