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眨动的左眼

眨动的左眼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谁能想象,一个四肢瘫痪、不能说话,虽头脑清醒,但是全身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眨动的人,他还能干成什么事?被病魔袭击后的博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虽然头脑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据粗略估计,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眼20多万次。武藏所说的“一只眼睛”,指的是心“眼”,并非肉眼。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著作不是用左眼“眨”出来的,而是用明亮的心“眼”创作出来的。

眨动的左眼

谁能想象,一个四肢瘫痪、不能说话,虽头脑清醒,但是全身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眨动的人,他还能干成什么事?

世上就有这样的奇迹。一个只有一只眼可以眨的人居然写出了一部著作!

这个人是法国的博迪。

博迪原为一名记者,在1995年的时候,他突然心脏病发作,导致四肢瘫痪,而且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被病魔袭击后的博迪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虽然头脑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可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尽管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开始构思的作品完成并出版。

博迪只会眨眼,出版商便派了一个叫门迪宝的笔录员来做他的助手,每天工作6小时,给他的著述做笔录。

他们之间是如何沟通、交流的呢?门迪宝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如果博迪眨一次眼,就说明字母是正确的。如果是眨两次,则表示字母不对。然后由门迪宝逐个字母逐个字母抄录出来,组成词句,表达出博迪的意思。

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因此有时就可能出现错误,有时他又要滤去记忆中多余的词语。开始时他和门迪宝并不习惯这样的沟通方式,所以中间也产生过不少障碍和问题。最初他们每天用6小时默录词语,每天只能录一页,后来慢慢加到3页。几个月之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据粗略估计,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眼20多万次。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已经出版,它的名字叫《潜水衣与蝴蝶》。

由只剩一只眼可以眨的博迪,我想到了日本历史上有位剑侠说过的一句话。

在日本的历史上有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而柳生又寿郎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由于年少荒嬉,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家门。受了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独自跑到一荒山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拜师学艺。

拜见了宫本武藏,柳生急切地问道:“假如我努力地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更急切地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那需要多久的时间?”

“那,也许需要十年。”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让他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时多久?”

“嗯,那也许要三十年。”武藏缓缓地说道。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下任何苦功,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

“哦,那可能要七十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剑手了。”

此时,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疑团:“这怎么说呀?为什么我愈努力,成为第一流剑手的时间就愈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如何理解?

答案可以有很多。

如果联系这个故事,不妨作以下回答。

武藏所说的“一只眼睛”,指的是心“眼”,并非肉眼。要想成为一名第一流剑手,内心不能被追求一流剑手的外在目标塞得满满的,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关注、思考自己内质的提升。“保留一只眼睛”至少要看四个方面。第一,看自己的心理和精神层面,注重这方面的修炼,以达到剑心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因为作为一流剑手,不仅需要高超的剑术、强健的身体,更需要杰出的心理素质。第二,看自己有没有压倒强大对手、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意志。借用李云龙的话,就是遭遇强敌时,看自己有没有“亮剑”精神。世上绝大多数人眼、手俱全,可是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眨的博迪却干成了绝大多数人都干不成的事,关键就在于他面对巨大的困难,不苛求客观条件,勇敢地亮出了自己的意志之剑。第三,看自己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不能仿效别人、亦步亦趋、步人后尘,而要有突破、有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一流剑手之路。第四,看自己能否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对手往往不会太难,然而当自己战胜了最强的对手之后,还需要继续超越自己,勇攀人生高峰,追求更高目标,这才是最难的。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第一流剑手,必须让自己的心时刻保持觉醒,不能囿于剑手的剑技、体力等外在表征,而应同时注重自己心智的开启,眼睛向内,修炼“内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这句话武藏虽然不是对博迪说的,但博迪真的做到了。他用一只左眼看外界,同时用另一只眼——心“眼”看自己,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著作不是用左眼“眨”出来的,而是用明亮的心“眼”创作出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